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濟穩步增長強化美聯儲加息預期

經濟穩步增長強化美聯儲加息預期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將於當地時間7月31日和8月1日舉行貨幣政策決策會議。有分析指出,美國經濟進入二季度以來穩健增長,大大提升美聯儲後半年再加息兩次的可能性,但本月例會並非美聯儲的加息時點,可能性相對較大的是9月和12月的議息會議。

經濟保持增長態勢

根據美國商務部日前公布的首次預估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4.1%,高於第一季度的2.2%。從同比數據看,第二季度美國經濟同比增長2.8%,略高於第一季度2.6%的增幅。除受到個人消費開支和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支撐外,美國經濟當地大幅增長也受到出口意外大幅增長等暫時性因素影響。

與此同時,美國就業市場已基本達到充分就業水平,通脹壓力開始顯現。美聯儲最看重的通脹指標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5月份同比上漲2.3%,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 已達到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經濟學家預計薪資和油價上漲將推動下半年美國通脹繼續上行。此外,美國失業率6月份為4%,比一個月前略有回升。

美聯儲6月份時預計美國經濟今年將增長2.8%,隨著美國財政刺激效果逐步消退,2019年和2020年美國經濟增速將分別回落至2.4%和2%。

上個月,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1.75%至2%的水平,為今年以來第二次加息,同時將今年全年加息次數的預期從3次上調至4次。

重申漸進加息思路

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公開批評美聯儲加息政策,打破了長期以來白宮迴避評論貨幣政策的傳統,引發外界對總統是否干涉美聯儲貨幣政策獨立性的爭議。特朗普本月下旬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採訪時說,他對美聯儲加息感到「不高興」。他認為,歐盟等經濟體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導致歐元等貨幣貶值而美元升值,使美國在國際貿易中處於「劣勢」。但他同時表示,他讓美聯儲放手做他們認為最合適的事情。

包括主席鮑威爾在內的美聯儲官員並未直面回應特朗普的批評,而是強調美聯儲會遵循經濟運行規律,確保貨幣政策按部就班地回歸正常化。鮑威爾表示,美聯儲獨立執行貨幣政策是一項悠久傳統,承諾繼續維護美聯儲獨立性。白宮新聞發言人林賽·沃爾特斯也在一份聲明中說,總統對利率的看法眾所周知,其上述言論只是重申長久以來的立場,總統尊重美聯儲獨立性,並未乾預美聯儲決策。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批評美聯儲加息的言論可能適得其反,因為美聯儲將被迫通過加息來捍衛自身獨立性,美聯儲今年9月份再次加息的概率進一步上升。

從加息節奏上看,美聯儲在決定未來加息時機和加息步伐時,將評估美國就業市場狀況、通脹指標、通脹預期、金融市場狀況和國際經濟走勢等一系列因素。據社報道,在美聯儲向美國國會提交的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中,美聯儲認為今年上半年美國經濟穩健增長,並重申其預計繼續漸進加息。在鮑威爾看來,如果美聯儲維持低利率水平時間太長,美國經濟可能會面臨通脹過高、資產泡沫、房地產泡沫等風險;而如果加息太快,又可能令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或無法達到2%的通脹目標。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隨著美國供給側面臨更多限制和就業市場超過充分就業水平,通脹壓力快速上升將迫使美聯儲以快於當前市場預期的節奏加息,可能會造成美國資本市場動蕩,令一些高槓桿的企業和家庭承壓。IMF警告,雖然減稅和增加政府開支等財政刺激政策將推動美國經濟短期內走強,但也會帶來美國公共債務繼續攀升、經常賬戶逆差繼續擴大、全球經濟進一步失衡等風險。

警惕關稅戰負面影響

美聯儲對目前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關稅戰表示擔憂。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8日發布的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顯示,今年5月底至7月初,美國經濟繼續溫和擴張,但製造商普遍擔心美國關稅政策造成物價上漲和供應中斷。美聯儲當天發布的報告根據下屬12家地區儲備銀行的最新調查結果編製而成,也稱「褐皮書」。報告顯示,所有轄區的製造商都對美國關稅政策表示憂慮,許多轄區報告「新的貿易政策」導致物價上漲和供應中斷。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認為,如果美國對進口產品徵收高關稅並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會對美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鮑威爾說,美國貿易政策變化已引發美國企業越來越多擔憂,但目前仍難預測美國貿易政策走向。如果美國貿易政策導致更低關稅,這對美國經濟將是件好事;但如果貿易政策導致對許多產品徵收高關稅,並且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則可能會對美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鮑威爾還說,開放的貿易令各國受益,美聯儲不希望各國增加壁壘影響貿易往來,應通過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解決貿易爭端。他指出,那些對貿易持開放態度的國家經濟增長更快,擁有更高的收入和生產率,而那些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國家則往往表現更差。

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本月上旬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關稅將提高美國製造業生產成本,並損害其國際競爭力。由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經濟學家費爾南多·萊博維奇撰寫的這項研究指出,綜合對16類美國製造行業的分析,美國製造業對中間產品的依賴程度很高,中間產品開支平均占製造業總產值的64%。與此同時,美國製造業採購的中間產品平均有22%來自海外,這意味著提高中間產品的關稅將會對美國製造業造成顯著負面影響。

根據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分析,美國6月份公布的對華加征關稅的500億美元產品清單中絕大部分是中間產品和資本設備,很難找到美國國內產品進行替代。因此,美國對華產品上調關稅將迫使美國製造商提高產品價格,進而傷害消費者和導致生產減少,削弱美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而一些競爭力差的製造企業可能將被迫裁員和停產倒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