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遇春活埋陳友諒3000降兵,40歲暴斃身亡,真應了殺降不祥?

常遇春活埋陳友諒3000降兵,40歲暴斃身亡,真應了殺降不祥?

常遇春是明朝開國名將。元末天下大亂時期,常遇春投奔了當時勢力極為弱小的朱元璋,每次作戰常遇春都衝鋒在前,為朱元璋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朱元璋麾下的一員猛將。儘管如此,常遇春卻有一個最讓朱元璋頭疼的癖好——屠城殺降。這個癖好,讓朱元璋幾度處於危險之中。

據史料記載,1360年初,朱元璋派常遇春與另一名大將徐達鎮守池州,防備陳友諒偷襲。徐達了解到了陳友諒的行動,與常遇春一起率領精兵,攻打陳友諒的軍隊。大戰勝利,大破陳友諒軍隊,擒降兵3000餘人。關於如何處置這三千降兵,謹慎的徐達建議上報給朱元璋再定奪,常遇春沒有當場表態。誰知當晚,常遇春就讓人活埋了這些降兵,留下幾個活口回去送信給陳友諒:「我是朱元璋的部下常遇春,你的人全被我殺了,是我打敗了你。」朱元璋知道後氣得暴跳如雷。

聽聞此事的陳友諒怒不可遏,他決定親自動手挽回尊嚴。陳友諒野心勃勃,準備好了精兵大艦。1360年5月,陳友諒率水軍近十萬,準備在龍灣與朱元璋的軍隊來一場惡戰。朱元璋的漁船在這樣的大軍艦面前顯得不堪一擊。此時的朱元璋已經來不及斥責常遇春了,急著想辦法應對陳友諒的龐然大物。朱元璋以弱御強,設計用伏,誘敵深入。在龍灣的陳友諒軍隊遭到常遇春等人的伏殺,死傷慘重,潰不成軍。正值江水落潮,陳友諒的大艦被擱淺,朱元璋的軍隊轉危為安。

可常遇春的缺點就是,每打贏一場勝仗、佔領一座城池,他就要屠城,殺降兵更是常有的事兒,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常遇春年僅40歲突然暴斃,有人說他的暴亡是屠城殺降的報應,惹得天怒人怨,老天看不下去,所以收了他。儘管是朱元璋的肱股之臣,但太暴虐了總歸太殘忍,大家認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象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小象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