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博客殺死了互聯網?

博客殺死了互聯網?

我第一次上網是在1993年,那時候萬維網(Web)還是一個字母——準確說,是三個。那個時候你真的可以把上網叫「網上衝浪」。


並且那幾年,我每次上網做的第一件事,都是上Netscape的What"s Cool。


博客殺死了互聯網?
credit:stackingthebricks


What"s Cool宣稱自己是全(地球)網路知曉酷站的最好方式。曾幾何時,確實如此。


那時的萬維網規模很小,小道一個人可以給所有網站列一個清單。

而且,那時候,用一分鐘一幀的網路攝像頭看一台位於另一塊大陸的咖啡機還是一件既新鮮又很酷的事情。


那時候,我們沒有平台,沒有信息流和社交網路,也沒有…博客。


我們有主頁(homepages)。


背景是灰色的。字體是Times New Roman,鏈接是藍色的。酷小孩們當時還沒有視差滾動(parallax scrolling)效果,但是他們會用GIF分割線裝飾自己的主頁。


如果你懂一點代碼,一個新網頁不要多久就能寫出來。


不用配置資料庫。沒有腳本需要載入。沒有插件,沒有安全補丁。沒有cookies。沒有iframes,沒有腳本語言,沒有網頁應用(web apps)。


每個頁面都是手工打造。當我們擁有的個人網頁不止一個的時候,就手動創建導航。我們手動管理目錄。我們用代碼定義想像力的邊界。我們那時討論「超鏈接」還沒有諷刺的意思。


當我們有一個新網頁出現時,還會放一個小小的「NEW」的圖片在鏈接旁邊。


博客殺死了互聯網?
credit:stackingthebricks


那些老網頁的鏈接呢?你點一下他們,之後他們就會變成粉紅色。

沒有兩個一摸一樣的主頁。沒有內容管理系統。但這並不是說主頁上的內容無法管理。


博客殺死了互聯網?
credit:stackingthebricks


一個井井有條的主頁是一個人驕傲的象徵——即便它只是收集搞笑動圖,或教別人製作土豆槍,或者是展示沙鼠遺傳研究成果的頁面。


日期還沒那麼重要。一條內容存在的時間更長。內容也很少。很多老東西還是有觀眾,因為當時網頁的含義還是一個目錄而非一個日記的入口。


每個有主頁的人,都成了事實上的業餘圖書目錄管理員。


但顯然,這種狀況並沒有持續很久。


?


94年,一名叫Justin Hall 的大學生突破了這種目錄的範式。每天都會在主頁上加內容,並且把每個部分的日期突出顯示在上面。他會分享所有的東西:從他發現的有趣鏈接到和性與藥物有關的實驗。


Justin』s Links 成了史上第一個網路日誌


那就是他們後來的叫法…網路日誌(web diaries),網頁博客(weblog )幾年後才出來,因為博客的作者會遠離極端個人化的主題。

大多數日記都是作為一個獨立部分和個人主頁相鏈接。日誌的入口要麼內嵌其中,例如Justin的那樣,要麼就是在檢索頁面有一個單獨的鏈接。


但這裡存在一個巨大的背離:這個入口不管是內嵌的還是有鏈接,它都不是按內容或重要性或類目來組織的。


它們是按時間倒序排列的。


這些日誌看起來就像這樣:


如這個網頁所示,這些日誌看起來非常的古怪又高度個人化,通常還帶著點懺悔的風格,非常Microserfs(一本講微軟的書)。


但是它並沒有流行起來。


?


在1999年初,jjg 羅列「網頁博客」清單的時候,一共才23個。沒看錯:二十三個,整個網際網路只有二十三個博客,哈哈哈。無疑,他漏掉了很多——一堆在他統計之前就死掉了的,包括我的——到底有多少呢?興許有230個?


但到2000年底,據Eatonweb統計,也只有1285個博客。


「博客」的世界很小。

早期的互聯網是很排外的:首先,你得能上網,然後,你還得懂HTML,這還不夠,你還要有一個主機帳戶,還得知道怎麼用。沒有貴賓通道,所有的網路公民都要自己摸索前行。


但那時個人主頁比博客多得多得多。


主頁永不過時,它是一個有趣有用的東西,或是關於某個主題某個人的索引。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天天寫他們蹩腳的情詩,性癖或衝浪的愛好。寫日記的第二個限制是時間和精力,寫日記是一個體力活。首先你得有東西,其次要寫,還有編輯、排版、修改索引、添加鏈接、檢查,最後上傳。


寫博客無聊,乏味,還很複雜。


博客在1999年——也是jjg統計出23個博客列表的那一年——嶄露頭角,但它的這些缺點可一點也沒有變。對於那些習慣於不受HTML限制的先鋒們來說,博客的缺陷真讓人搓火。


?


2001年,真正的進步到來了,一項能夠革新全球人民內容分發機制的發明登場了:


Movable Type。


不是活字印刷,是這玩意兒:


博客殺死了互聯網?
credit:stackingthebricks

MT 不是第一個提升網頁出版效率的工具,但是它是第一個功能強大到吸引所有用戶的。


它是第一個可以在你的虛擬主機里免費下載、安裝、運行的基於網頁端的CMS(內容管理系統)。


它能可靠地取代原來需要手動操作的部分。讓更新博客變得更加輕鬆,而且博客依舊能被有效管理。


它是所有網民接觸的第一個CMS,包括我在內。


和很多早期的網誌粉絲一樣,我關注著 Mena Trott 的經歷和思考。她的 started off(博客名字)看起來就是一個基本款博客:基礎、實用、沒有什麼修飾,很多篇博文堆在一個頁面上。簡單講,就是丑爆了。


因為(經營一個博客)要做的事情太多,太難了。


但是有一天,這個博客突然變得精緻、優雅、簡約。


讓人難以致信。就好比你這輩子住的房子都髒亂差,住的小區都髒亂差、周圍的人都住的髒亂差,然後有一天,你一覺醒來翻到一期《建築文摘》。


有人住這種房子?


我能住這種房子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那煥然一新的博客的底部,那兒有一個小小的標記(badge )——還記得標記嗎?——寫著: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這個意思就很明顯了:你也可以擁有。


這樣的誘惑誰能抗拒?


?


從技術上講,Movable Type 算不上一次革命。它不是如今像 CMSes這樣的實時web app,一點也不新奇。


它做的事情無非就是利用Perl腳本的能力把我們手動的事情自動化了。


但在文化意義上,Movable Type 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突然,大家不再創建主頁或普通網頁,紛紛去寫博客了。


突然,大家不想著創建自己的博客系統,而是在一個博客系統里活動。

一個由別人創建的系統。


當然,你可以定製你的 Movable Type 網站,你所要做的就是寫一個模板。寫模板比寫HTML難,但對於一個早就有自己站點的人來說,工作量並不大。而且,如果你不打算自己寫,你也可以複製粘貼別人的。一夜之間,博客圈的所有人都在分享他們的最愛——日曆側邊欄。


只有一個問題……


這一切都是陷阱。


這個小小的日曆側邊欄是個誘餌。


?


問題的癥結在於:當一件事情足夠簡單的時候,做的人會越來越多。


當你要純手動寫一個網頁,從HEAD寫到 /BODY,你會開啟一個有無限可能的世界。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定製和組織你的內容。每一個你所作的設計決策,都大致等同你說要做的工作,因為無論如何你都得手動操作。不管是按逆時間順序排列還是做一個目錄。


不過,一但你有一個能事半功倍的工具——只在某一方面事半功倍——你所做的每一個偏離標準的選擇都是成本。


這就是 Movable Type 蠶食博客圈時發生的事情。

創建主頁一下子成了一個經濟問題:


1.隨大流按系統默認:零成本。
2.定製版式:比用純 HTML 更麻煩。


有了更容易的選擇,誰還有精力一路折騰?


默認版式贏了。


?


Movable Type 是由一個每天寫日記的人設計的。於是乎形式盲目地追隨功能。根本沒法組織管理形態自由的內容,它的版式很死板:標題、分類、入口。除此以外你還可以選擇按日、周、月、或通配符來歸類。


在分類歸檔里,日誌自動按日期排列,你不需要做什麼,也什麼都不能做。


所以「按日期歸類的紀元」到來了。


或者,我也喜歡稱其為:


「時間統治萬物。」

?


Movable Type 不僅殺死了博客的定製化。


它(及其競爭者)還殺死了其他類型的網頁。


非博主——那些老派的圖書管理員式網民和他們的主頁——和那些博主一樣也想要炫酷的側邊欄日曆。他們被「簡單好用」這四個字迷了眼,雖然他們不寫日誌,但也花了好多時間和精力遷移到這個新平台。


他們很快就發現,時間線是個恭順的僕人,也是個糟糕的主人。


土豆槍女孩和沙鼠基因老哥發現他們並不喜歡寫日誌。這不合理。他們的網站還是應該保持目錄式的樣子,加一點相關工具,再加一點個人的收藏…新式的「推文」版式不適合他們。


但是他們已經遷移過來了,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優化。再遷移回去,他們就得再重複一遍。結果只會更糟,因為他們得從頭開始吧原來的網站再建一遍,而且沒有工具可用。


一旦你不用費什麼力就能更新文章,你就很難再回去手動更新了。


所以他們回不去了。


他們千千萬萬的同伴也回不去了。因為划不來。惰性的力量太強了。


老式的網站,那些酷酷的網站,那些奇奇怪怪的網站,那些手動寫出來的網站…死了。


而那些該死的時間線,遇到了新的受害者。Myspac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Pinterest,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如今的社交媒體工具開始脫離時間線的順序,他們開始用演算法來呈現內容。這就更不受控制了。


沒有奇奇怪怪的主頁。


沒有業餘愛好者的研究。


所有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一個極其方便的軟體。


這一點也不酷。


本文譯自 stackingthebricks,由譯者 Dkphhh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疼痛如何測量?
本月黑色星期五有超級月亮形成的日偏食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