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秦文學】李建平:【聞道大散關】

【三秦文學】李建平:【聞道大散關】

聞道大散關

作者丨李建平編輯丨水雲天

聞道大散關

文:李建平

2018年7月1日,一個偉大、喜慶、不凡的日子,我隨寶雞市雜文散文家協會採風團來到了大散關。不僅走進了古戰場,見識了古今的諸多場戰事和英雄事迹,觀賞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穿越了時間和空間,與我國道德經的創始人——老子有了近距離的接觸。

進得山門有一座二層大殿,上層匾額是「天下雄關」,下層匾額是「道德真源」,進得大殿,正中塑有老子騎青牛塑像,七大珍寶列展兩旁。出了大殿,又有近20幅有關大散關的文化、歷史故事圖片,我被其中一幅「老子西出散關 道德經發源地」的圖片深深吸引,只見上書: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德學派的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並在大散關前寫成了五千言字《道德經》(又名《老子》),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

老子的哲學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內核……

圖片上老子仙風道骨,鶴髮童顏,白須飄飄,兩道長長的白眉毛,順臉頰飄然而下。戴著一頂斗笠,神態悠然地側身坐在青牛背上,一個稚氣未脫的小徒弟,肩背行李,笑眯眯地緊隨其旁,一同行走在關道上。我不由出神地看著這幅圖,思緒飛向了2500多年前老子出關的情景……至於老子出關之說,一說是函谷關,一說是大散關。到底是大散關還是函谷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文化的瑰寶《道德經》在我中華大地上留傳了下來。《史記》記載「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語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我不由得重新審視大散關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了:大散關是一個與《道德經》有緣的地方啊!生活在這一「風水寶地」的寶雞人該是多麼欣喜、自豪啊!今之大散關為弘揚老子《道德經》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好的學習《道德經》的平台。

魯迅說,不讀《老子》,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宇宙真諦。

回來後,我即仔細翻閱了有關老子和《道德經》的資料。《道德經》大約五千言。全篇81章,其中上篇37章,下篇44章;分為德經和道經兩部分。

本人才疏學淺,在博大精深的《道德經》面前,只能算是初出茅廬的小學生了,不敢班門弄斧。在此摘取《道德經》中幾句經典名句、至理名言與大家分享,權當管中窺豹,一睹為快了。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5.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7.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為天下先。

8.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9.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11.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大散關一隅的牆面上鑲嵌一塊版面,上書:不學道不足以處世,不識道不足以經商,不得道不足以為官。如警鐘振聾發聵,道出了學習道教之真諦。

可見《道德經》雖然僅僅五千言,卻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智慧,直到現在,它依然對我們的社會人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影響到我們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我由衷地感嘆:大散關,不虛此行!

圖片來自網路

作 者 簡 介

李建平:女,筆名,木子、本末,寶雞市作協會員,陝西省雜文協會會員,寶雞市雜文散文家協會理事。出版作品《悠悠歲月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秦文學 的精彩文章:

【三秦文學】劉斌:【九月的江南】
【三秦文學】高偉:【幸福的底座】

TAG:三秦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