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志軍:鼓勵生育不如優生優育

劉志軍:鼓勵生育不如優生優育

近日,「這屆東北人,不想生孩子」等熱文,引起公眾熱烈討論,全面放開和獎勵生育的呼聲日隆。直面這一社會輿情,人們應該靜下心來,依次遞進地思考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我國的生育率是否真的如此之低?二、是否已經低到危及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程度?三、是否需要鼓勵生育?

關於第一個問題,雖然政府、專家和民眾在具體的數字估算上還有分歧,但已基本達成一致,即我國總體生育率已到了一個很低的水平,無需再辯。但對於第二個問題,要下結論,還需對幾個相關聯的問題加以推敲。

首先,生育率是否一定要維持世代更替水平,能否允許人口總量的減少?曾幾何時,我們因人口激增而憂心忡忡,現在卻為何對人口趨向減少如此擔心和焦慮呢?大家提出的論據無非圍繞兩個核心問題展開,除了擔心勞動力供應不足導致經濟衰退,就是社會撫養比高企導致老年人待遇堪憂。但這種判斷卻是基於傳統人口思維提出的。「勞動力」是一個社會主觀認定的概念,國際上一般把15-64歲列為勞動年齡,我國統計部門一般使用16-59歲的口徑。但勞動年齡人口和社會勞動力資源並不能等同,後者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在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人口身體素質不斷攀升的今天,加上社會勞動強度的降低、人工智慧和智能互聯的發展、社會勞動形式的多元化,被排除在「勞動年齡人口」之外的社會勞動力資源相當大,我們不能對此視而不見,緊緊揪住傳統定義的勞動年齡人口來說事。

其次,年輕人少了,老年人就無依無靠了嗎?很多人會拿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說事,因為人口撫養比越大,老年人越有生活危機。其實,都說政府養老、社會養老,但二者並不創造財富,養老無非是把我們年輕時候創造的財富挪到退休後,或是把別人創造的財富挪給自己用。總體而言,每個人本質上都只能自食其力來養老。在生育率下降,世代更替邁入下降通道後,我們只是需要進行養老金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配套改革,來保證社會公平罷了。看清了這個問題的本質,我們也就能夠明白,人口增長也好,減少也罷,除非面臨自然資源的剛性約束、國防安全等關鍵威脅,順其自然,讓家庭自主決定生多生少,應是最好的選擇。

搞清楚第二個問題,第三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在這種背景下,是放開生育和鼓勵生育重要,還是提高人口質量重要呢?是要讓大家多生孩子為將來準備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重要,還是現在就騰出精力,解決好房價問題、入學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留守兒童問題、創新教育問題,為年輕人結婚成家、優生優育提供條件,為兒童的自由發展和通才教育保駕護航來得重要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作者是浙江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副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男子在東京街頭被盜1.9億日元現金 日警方逮捕5名嫌犯
特朗普:俄本善良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