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操最狼狽的瞬間,令人忍俊不禁,留下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曹操最狼狽的瞬間,令人忍俊不禁,留下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圖說三國·人物解析·第83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嗜血的狼牙)

熟讀《三國演義》,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很多常用的成語,都與曹操有關,例如,有一次他在急行軍的時候,士兵乾渴不已,沒有了前進的動力,他靈機一動,謊稱前方有一片梅林,激勵士兵堅持找到了水源,於是衍生出瞭望梅止渴這一成語;再例如,漢中之戰的時候,戰況不利,他憂心忡忡,隨口說以雞令為口令,經楊修一番解讀之後,衍生出了味如雞肋一詞,等等。不過,同樣是出自《三國演義》,同樣與曹操有關的一個成語,他卻大約並不想承認,這是怎麼回事呢?

此事還要從潼關之戰說起,雖然真實歷史上,馬超之所以發動潼關之戰,僅是因為聽說曹操要攻打漢中,害怕曹操的真實意圖是平定西涼,於是聯合韓遂等人一起起兵,甚至不顧自己父親馬騰的生死。但是演義中,卻對他進行了很大程度的洗白——在演義中,馬騰還未進入許都,就與黃奎密謀除掉曹操,曹操發覺之後,盡殺馬騰及其家小,馬超在西涼得知此事之後,立馬興兵為父報仇。

馬超本就武藝高強,否則的話,他做不到十七歲就殺王方、擒李蒙,更不可能與許褚大戰二百餘合不分勝負;與張飛大戰三百餘合仍旗鼓相當;更不可能得到「馬超有呂布之勇」的評價。於是,當他含恨出手的時候,超常發揮的他,更是英勇無敵——潼關之戰,他與曹操兩軍對峙,例行罵陣之後,五子良將中的于禁率先出陣,不到十合便敗下陣來;張郃出馬,也堅持了不到二十合;曾在宛城之戰助曹仁度過危機的李通出手,更是直接被馬超一槍挑於了馬下。

我們都知道,在演義中,兩軍對陣的時候,一般先由主將單挑,哪一方的主將勝了,哪一方就開始掩殺,從而獲得整場戰爭的勝利。這一戰也不例外,馬超連勝三場之後,「把槍望後一招,西涼兵一齊衝殺過來。操兵大敗。」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涼軍深諳此道,於是大家都來捉曹操。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問,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認識曹操啊?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因為西涼軍一邊追殺敵軍,一邊在不斷的相互科普,「穿紅袍的是曹操!」

曹操正巧聽到了這句話,不過他素有急智,於是一邊縱馬逃亡,一邊做了一個高難度的動作——「就馬上急脫下紅袍」,相信大多數人都能夠腦補出曹操當時的狼狽。可是他有張良計,西涼軍也有「過牆梯」,於是他們立馬替換了科普的內容,大喊:「長髯者是曹操!」曹操在逃亡之時,倒也算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句話又被他聽到了,於是他再次實施了應急方案,用配刀割掉了自己的鬍子,於是其狼狽又更勝一籌。

更可笑的是,西涼兵依舊不肯放過他,又開始大喊「短髯者是曹操!」這會曹操自然不可能再把鬍子接回去,於是只能用旗角把下巴和脖子一起包了起來。試想,一邊逃跑,一邊在提防著靠近的敵兵,還要做出這些高難度的動作,曹操戎馬一生,有哪一戰是這般狼狽,又有哪一戰是這般搞笑的呢?甚至,在整部小說中,都少有比這一片段更加搞笑的部分了吧?

當然了,我們在讀這一段故事的同時,收穫得不僅是歡笑,還有一個專門用來形容,曹操當時之狼狼的成語,即「割須棄袍」,這個成語自《三國演義》成書以來,就開始存在,直到如今依舊被廣泛使用。每當使用這個成語的時候,你會不會因為想到曹操在逃亡時,做的這一系列動作,想到他的狼狽,而忍俊不禁呢?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蜀漢死得太可惜的猛將,因一念之差犯錯,被諸葛亮除掉,不是魏延
水滸英雄實力榜:誰才是梁山真正的單挑王?此人當之無愧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