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道決定大清命運的奏摺,慈禧看後徹夜未眠,但有一事一直沒看懂

兩道決定大清命運的奏摺,慈禧看後徹夜未眠,但有一事一直沒看懂

文|黃金生

兩道決定大清命運的奏摺,慈禧看後徹夜未眠,但有一事一直沒看懂

康有為

1898年9月14日,伊藤博文抵京來中國遊歷。1898年9月19日晚,就在光緒召見伊藤博文的前一天,康有為擬寫《時局艱危,拼瓦合以救瓦裂折》,以楊深秀的名義上呈。康在奏摺中提出「合邦」之策,認為中國「非聯合英、美、日本,別無圖存之策」,同時向朝廷推薦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和日本原首相伊藤博文,認為他們是傑出的人才,懇請朝廷邀請他們參與變法的謀劃,「未為借才之舉,先為借箸之籌」。康有為還擬寫了一件附片,在片中說了這樣一件事:乾隆皇帝修建圓明園的時候,曾經在園中存了黃金、紋銀各一窖,位置在已經坍塌的滈化殿基下面,懇請朝廷招募人工,進行挖掘。

楊深秀呈交的這件附片,其實是別有用意:他們希望光緒帝以挖掘寶藏為名,調袁世凱的部分人馬進入圓明園一帶,從而實施兵圍頤和園的計劃。

光緒在早朝時收到奏摺,對該折僅下旨「存」,並於當日呈送慈禧太后。這一天,日講起居注官陳秉和還上了一道奏摺,彈劾總理衙門大臣張蔭桓,奏摺中提到「無怪乎康有為奉命已久,遲延不行,實堪詫異者矣」。光緒帝看完這道奏摺後,命令上呈太后,慈禧應該在這天中午之前能夠看到這道奏摺。而這兩道奏摺極有可能就是導致慈禧繼續留在宮內並決定親自訓政的原因。

9月20日一晚,慈禧應該徹夜未眠,自新政變法以來皇帝「任性妄為」的行為一幕幕在她腦海中閃過,屢次提出重開懋勤殿,罷免禮部六堂官,擢升譚嗣同等軍機四章京,現在又要請洋人做顧問,還要與日、英、美搞「合邦」。最可氣的是,明明皇帝告訴她康有為已經不在北京了,但事實是康有為仍然在京城逍遙,至於圓明園寶藏的密語,即圍園計劃,她能不能讀懂尚未可知,但對康有為留在京城意欲何為,而光緒帝為何又對驅離康有為消極執行,慈禧太后即使沒有聽到風聲,也會浮想聯翩。

兩道決定大清命運的奏摺,慈禧看後徹夜未眠,但有一事一直沒看懂

9月21日凌晨5點多,光緒帝在中和殿閱看祝版,即禮部擬寫的用於社稷壇秋祭的祭文。閱覽完畢,他剛剛走出大殿,一些侍衛、太監走過來,稱奉太后命,要他到太后的寢宮儀鸞殿。據黃鴻壽《清史紀事本末》記載,慈禧太后見到皇帝,責備他說:「汝之變法維新,本予所許,但不料汝昏昧糊塗,膽大妄為,一至於此。……汝無福承受大業,聽人播弄,如木偶然。朝中親貴重臣,無一愛戴汝者,皆請予訓政。漢大臣中雖一二阿順汝者,予自有法治之。」丁韙良回憶說:「皇帝的九五之尊得自太后,此次犯錯,便撲倒在母后腳下,承認錯誤,懇請母后『示兒如何治國』。」慈禧當即傳旨說皇帝有病不能理事,「因念宗社為重,再三吁懇慈恩訓政,仰蒙俯如所請,此乃天下臣民之福,由今日始,在便殿辦理。」(《清實錄》)次日(初七日)在勤政殿行禮,這就是「戊戌政變」。

慈禧太后訓政後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以「結黨營私,莠言亂政」的罪名緝拿康有為與他的弟弟康廣仁。這道命令直接下給步兵統領崇禮。不過,清兵趕到南海會館,並沒有捕到康有為,只是抓到了康廣仁,還有康有為的門人程式谷、錢維驥以及家丁王升、王貴、田叔等五人。

聽聞康有為已經逃出北京,慈禧太后氣急敗壞,立即發表通緝電,命各有關地方嚴加查拿,一旦拿獲,就地正法。而離開北京的康有為顯然還未察覺形勢有變,離京前,他起草了一道《請速簡重臣,結連與國,而救危亡折》,由宋伯魯於20日子夜之前遞到了東華門內奏事處。此道奏摺仍然懇請朝廷實行「合邦」之策,聯合英、美、日本等國,重用伊藤博文、李提摩太、康有為等人。只是,21日上午,奏摺呈送上去的時候,慈禧太后已經訓政。看到這份奏摺,慈禧大怒,隨即以皇上的名義發下諭旨:「御史宋伯魯濫保匪人,平素聲名惡劣,著即行革職,永不敘用。」

宋伯魯正好撞上了槍口,不過,9月21日這一天,除了逮捕康氏兄弟、將宋伯魯革職的諭旨,清廷並沒有下發其他停止維新舉措的諭旨。當日收到奏摺中,有一些是關於新政的,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做了正常處置,沒有停止新政的氣象。重要的是,光緒帝的硃批權沒有被取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前半生和後半生反差最大的歷史人物,曾是中原一代霸主
猶太復國計劃:巴勒斯坦並非猶太人建國計劃的最初選擇和唯一選擇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