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襄樊之戰劉備是坐視關羽身死, 還是別有隱情

襄樊之戰劉備是坐視關羽身死, 還是別有隱情

原標題:襄樊之戰劉備是坐視關羽身死, 還是別有隱情


襄樊之戰乃是三國鼎立形成的重要轉折點,上篇小編有講到在這場如此重要的博弈中,吳魏兩國可謂傾盡全力,反觀西蜀劉備卻對他這位二弟不聞不理,甚至沒有支援一兵一卒,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今天小編就給小夥伴們講一講,到底是有 「陰謀論」還是別有隱情。


現在網路上流行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關羽性格孤傲,鎮守荊州已成一個小集團,劉備怕以後尾大不掉,所以和諸葛亮一起借吳魏之手除掉關羽。襄樊之戰為魏蜀吳三家一起打的一場默契局。陰謀論也由此誕生,劉備為了以後的小皇帝著想(怕其不能駕馭),所以必須做掉;關羽與劉備政見不和,無法管理所以要殺掉。另一種說法就比較尊重歷史了,因蜀漢高層沒有對東吳孫權做出有效的政治外交,從而導致吳魏聯手,最終使關羽兵敗身亡,也損失了唯一的東線進攻橋頭堡。



對於當下最流行的第一種說法,小編就不明白了,劉備是已經統一天下了還是已成為三國中最強的勢力了。但凡有點手腕的君主都知道卸磨殺驢,那個時候天下共有十三州,劉備手裡連兩州之地都沒有就要殺死自己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大將,這怎麼可能?如果真是這麼想的話,那小編覺得劉備腦子絕對有坑,要害死唯一拿得出手的將領不說,還要拿爭衡天下的資本荊州來陪葬,一定是有病。別說作為梟雄了,連個大頭兵都不配。


這裡要講一講為何說關羽是唯一拿的出手的將軍呢?據《三國志》魏書十四劉曄傳原文記載:黃初元年,以曄為侍中。詔問群臣令料劉備當為關羽出報吳否。眾議咸云:「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曄獨曰: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



這是當世之人的公論,較為可信,當時不止一人評價過關羽,可查三國志。綜上所述小編認為:一、劉備正是用人之際,不可能要殺關羽。二、劉備與關羽張飛,義為君臣,恩猶父子,古人重義,三國時更是如此。三、劉備與關羽最開始能一起創業就是因為他們志向相同,匡扶漢室,解百姓之倒懸,所以那些持陰謀論的可以洗洗睡了。時代不同,不要拿現在某些齷齪的價值觀來衡量古代先賢的崇高品質。



如此說來,又有小夥伴要問了,整場戰役持續了大半年之久,吳魏均投入了大量兵力,反觀劉備卻沒派一兵一卒,究竟為何。小編認為無外乎這四點:

一、劉備沒有足夠的能力前去支援。剛剛經歷漢中大戰,雖然取勝但代價慘重。連一向穩重的諸葛亮都孤注一擲,將成都能用的全部資源送上前線,關羽敗亡之時已無補給(史書中有記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


二、劉備集團此時正忙於樹立政治威信。從打下漢中到沔陽稱漢中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成都都來不及回,需要這種政治力量。戰爭需要政治來支持,否則名不正言不順。



三、關羽敗亡過於突然。前中期都是時時報捷,由勝轉敗太過突然,古時通訊很不方便,消息在一月之內都無法傳到成都,即使想救也來不及。


四、劉備和諸葛亮錯誤的判斷了東吳的政治立場。一直以來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外交溝通,不過即使向東吳派去使臣,效果也不會很好,因為荊州亦是東吳命脈。忽略了當時的吳國已由魯肅的鴿派轉換成呂蒙的鷹派。(上帝視角就是這麼強大,什麼都知道,哈哈哈…)

綜上所述,襄樊之戰絕不是什麼陰謀論,如果關羽要負責,三成足以。或是對吳國的輕視,有輕敵之嫌;或是錯誤的估計了曹魏對襄樊地區的重視程度。要說主要責任,還是劉備和諸葛亮。他們對當時的政治環境和軍事重地都沒有給到足夠重視,當然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吧。



不管如何,襄樊之戰,蜀國損失了一位魏國吳國都懼怕的軍事主官,更加失去了唯一爭衡天下的資本,這一點劉備諸葛亮都非常清楚。此役後蜀國羸弱,再無翻盤點。魏國損失了大將于禁(後來被曹丕羞辱,鬱鬱而終)和勇武過人的龐德。最開心的就是孫權了,終於如願以償,荊州重回懷抱啊。


既然已知沒有奪得天下的機會了,那麼為何諸葛亮為丞相期間一直北伐呢?小編下期給大家帶來【諸葛亮六出祁山是作死,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呢?】

文不加點一孔章,歷史長河論短長,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探討點贊,我是雲羽軒,我們下期再見。


上期回顧:影響三國走勢的戰役: 襄樊之戰


往期精彩:三國「空城計」中,司馬懿為何不僅沒有攻殺諸葛亮反而全軍倒退三十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羽軒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演義中的蔣干究竟是何許人物?反間計中的他竟是這般狼狽
細數曹操呂布張飛之間的恩怨情仇

TAG:雲羽軒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