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人最重要的認識論是思考死亡

一個人最重要的認識論是思考死亡

「為學日增(益),為道日損」。老子的這句話漏洞太多,需要懷疑,需要辨析。

第一層意思,一個人的為學再豐富,也依然處在無知的狀態,所以越有學問的人越覺得自己無知,但這裡的無知,不是人和人之間的比較,而是在上帝之道面前的完全無知。

第二,真正的道(word),人類既不能增加,也不能減少,上帝之道,是穩定的,均衡的,超越人類理性的。

第三,前後兩句話加起來構成一個雙向的否定,一方面否定的人類學習的重要性,導致反智主義,另一方面拉低了道的整全性和超驗性,把道降低到了人類理性的層面。

第四,亞理斯多德說過,對真理的認識,是一個去弊的過程,也就是說,隨著知識的加增和思辨的展開,隨著人的理性的不斷糾錯,人類會稍微靠向真理,但依然永遠不能完全抵達真理,這構成了一個過程主義的湧現秩序。亞伯拉罕一生在路上流浪,從聖經敘事來看,他並沒有在物理的意義上抵達上帝之境,人們看到的只是亞伯拉罕帶著全部的信心走在不斷糾錯的路上。

第五,老子的這句話,主要意圖是要強調人類理性的蒼白和不幸,但忽略了人類理性偉大的一面。所以他試圖帶出他的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其實在認識論的意義上,這是一種理性的懶惰。

第六,無為而無不為的真正語境,應該建立在對死亡的解決方案上。的確,所羅門也說過,加增知識,就是加增憂傷,但所羅門主要是針對他在死亡問題上的絕對無力感而言。所以,當一個基督徒說無為無不為,應該是指人類在死亡的問題上承認自己完全的無知和無力,並由此完全向耶穌基督交託出去。

第七,由此,人們必須強調一點,在過程主義的意義上,人是自由選擇的載體,是努力學習的載體,是不斷追問,向死而生的載體。人是一個會思想的蘆葦,所以人必須在他活著的時候,把思想這件工作做到他的能力範圍之內最卓越的狀態,這正是「向著標杆直跑」的意義所在。

這一連串的討論,終於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智慧如老子,也存在這麼多思辨的漏洞,答案其實非常簡單,老子沒有沉思過一個人的生命的死亡問題。對於任何人而言,只要不思考死亡,他的生命,他的智慧,他的知識,他的行動,就一定是短視的,膚淺的。這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認識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一模型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我們應該向上帝交託什麼
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最敗壞的時代

TAG:三一模型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