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蔡有義:珍珠設計之美

蔡有義:珍珠設計之美

作者: 蔡有義

美國寶石學院.研究寶石學家(G IA GG. )

日本真珠科學研究所.珍珠維修士(P S L Pearl Master Maintenance)

日本經營士會.經營士 (AMCJ Certified Management Consultant)

伊莉薩寶石有限公司.負責人

珠寶首飾的設計與製作經過層層的演進,風格與技術相輔相成變化多端,尤其我們人類最早接觸到、中國產量最為豐碩的寶物「珍珠」,真是非常值得我們珠寶設計師們仔細鑒賞加以設計。

今年是養殖珍珠成功125年,筆者與珍珠打交道多年,藉此2018『山下湖』珍珠首飾創意設計大賽的機會,向業內同業先進做個簡短報告,希望能與大家激發出新的珍珠設計與創作靈感。

按以下圖示可知,日本阿古屋珍珠養殖事業去年(2017)的銷售額與最高峰的1993年相較,產量僅只以往的42%(28%),金額只有以前的27%(21%)。整體珠寶首飾行業從最高的3兆日圓,去年掉到只剩下9,468億日圓,縮水到1/3還不到。

阿古屋珍珠養殖出的大小規格,受到南洋珠的珠徑往下降至11mm、10mm,中國淡水珍珠往上提升到17mm、18mm,雙重夾擊之下可謂是「前有斷崖後有追兵」。不過!他們並沒有懷憂喪志反倒激發出前所未有之創新作品比比皆是,令人刮目相看。

珍珠是屬於生物蚌貝的產物,從事珠寶工作的人往往多專註礦物類的礦石上頭,所以在「課本沒寫、老師也沒教、問媽媽媽媽又不懂」情況下,反倒對最為親近的珍珠顯得相當陌生!因此進行此項設計創作前,有必要吃透此的特性、淵源…方能有著更佳的發揮不是?

明朝一代鴻儒徐光啟曾經說過「欲求超勝,必先會通,會通之前,必須翻譯」外師造化方能中得心源。既然大家求知慾都這麼樣的旺盛,那我也不藏著掖著,須將「鴛鴦綉取從君看,莫與金針度與人」轉為「金針度去從君用,要把鴛鴦綉與人」於此傾囊相授了。

所謂吃透珍珠,好比往常看到具有歷史性的珍珠是由大到小串成的「漸次」或多種顏色組成的「多顏色」 項鏈,它們為何會以此樣貌出現,而不是現今經常看到同樣大小、顏色的「制式」項鏈呢?原來,上上世紀的珍珠都是天然採取來的,要構成一串項鏈已屬不易,哪裡膽敢奢想同樣大小一樣顏色!

經過兩個世紀,目前不少淡水養珠或南洋珠等也都如此穿戴搭配,我們又向珍珠歷史文化借鏡,所以說「要先感動自己,方能感動客人」此即是充分掌握該些知識的明證。

2016年舉辦G20峰會杭州的浙江正好是中國珍珠的主要產地,我也看到許多珍珠作品設計相當優秀異常傑出,相信在座的人或公司都有做出卓著貢獻。不過,此次本人是針對日本業者於「珍珠」上頭進行琢磨,挖空心思。剛好2018此次的比賽獎項也設置著「工藝創新獎」以及採取「韻·東方」為主題,所以,排除僅在於首飾的形體,或僅止於變形珠(巴洛克珠)巧思之設計,進行報告,以饗諸位。

A.田崎珍珠

日本珠寶市場如前所報告的,目前只剩下最高峰時期1/3不到,最盛時期日本服裝與珠寶產業約是7:1的比率(20兆:3兆),如今變為10:1(10兆:9000多億)不到,可見環境之異常艱困。日本珠寶排行十名之內的田崎珍珠,上世紀90年代一度破產,後經美國財團紓困重整。設計方面大膽採用非行業內的專家,比如服裝、形象…等設計師來進行截然不同的珠寶設計,跳脫固有巢臼,革新傳統觀念,好比車站項鏈、寶石底部反鑲…結果令人耳目一新,華麗轉身猶如浴火鳳凰一般。

正所謂「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雖然想得到,也要做得到」不就如此也?

B.亞柏歌蒂

亞柏歌蒂前身是專門從事珍珠買賣的「真珠堂」,該司的專屬設計師大漥鈴子吃透了此樣東西的特性後,屏除向來珍珠「一字穿」或「V字穿」的打洞方式,採用新穎的「U字穿」讓珍珠能夠在項鏈上自由滾動,且上嵌的鑽石正面永遠朝前不會下墜,命名「繆思之眼」的此珍珠項墜並且還獲得世界十餘國專利。

除上述介紹之外,該司也運用珍珠中間鑲鑽的原理,拿金箔印刷人物上嵌凸面水晶放大的創新款式「妙趣之眼」亦深受各宗教、組織、團體的大量追捧及訂購。

也好比「光看Lady Gaga一人在搞怪,其實自己私搭亂蓋也不壞」的一項轉化!

C.塩島珠寶

珍珠上面迫鑲金、銀箔技術,在歐洲大為流行過後竟然失傳了。師承父親金工手藝的塩島敏彥,以復興此技術為職志的他特意前往歐洲挖掘此技藝,上窮碧落下黃泉,翻東翻西找資料,結果皇天不負苦心人經由他的手中是給搞活了。其實此不就類似諸暨附近木工重鎮東陽當地的"螺鈿"工藝嗎?

運用其掩蓋式、押入式、挖掘型之巧思,轉化到珠寶首飾上邊,"創新"此個辭彙喊得震天價響的此時,往往卻忽略了傳統加傳統不也等於創新!所以說東方原有的韻味,大家可別給輕忽了。

D.上村珍珠

日本傳統的貝殼彩繪,於年節時消遣遊戲用的「貝合遊戲」甚至裝香粉胭脂的「香盒」都會在貝殼內側塗繪彩金。因此彩繪指甲正當風行時候,您說腦筋轉得快的有豐富想像力的人,怎不會將此給運用在珍珠上頭呢?

日本傳統漆藝技法用於珍珠上的方式,挺自然此也跟圖畫一樣有所謂的"工筆"和"寫意"這兩大類表現方式。更有甚者,有的亦將一整個故事如《源氏物語》(日本最負盛名的小說猶如中國的《紅樓夢》一般)給彩繪到整串的珍珠項鏈,抽象的價值自然勝過具象的價格,是多得不勝多。

E.真貝瑞孝

該司也是從事彩繪珍珠的佼佼者,但是他的創作一如前項所說的工筆畫法。請留意配圖中間這件作品,為什麼我會特別貼上一張真貝瑞孝不是彩繪珍珠的作品呢?因為那是鮑魚貝的珍珠,至於鮑魚珠為何長的不圓,各位知道嗎?

鮑魚貝屬於單殼貝,不像馬氏貝的阿古屋貝或池蝶貝是雙殼貝,形成珍珠的生殖巢空間不夠大,且多靠扁平的腹足行走,鮑魚珠因此無法長成圓潤多呈角牙、牙齒形狀。

所以說"打破砂鍋問到底,還問砂鍋在哪裡"想要成為優秀的珠寶設計師,要的是得具備這樣子的精神。

F.小松研磨

專門進行刻面珍珠的小松公司,本來專事研磨鑽石,少東家有天心血來潮一時興起,遂成就了此項新產品的誕生。

小松位於日本珠寶重鎮的山梨縣,此地珠寶研磨歷史已久,年產值占日本1/3的營業規模,猶如德國西部的伊達奧伯斯坦。當年背景因素是富士山腳下水力不虞匱乏,當地發現水晶礦後因而造就了珠寶產業的興盛。

或許有些人在看過這樣子的珍珠作品,不免懷疑珍珠多有磕碰瑕疵方才做此掩飾?那…我倒想請問大家,您到餐廳點的吃的"鍋貼"、"炒飯"難道都是快要餿掉壞掉了,因此才進行這樣的處理?不是吧!

且莫認為在珍珠裸珠上頭做文章的都有瑕疵,「大將手下無棄材,妙趣橫生變出來」想必您聽過也不陌生。

G.井藤喜晴

一顆珍珠上面呈現多重顏色,宛如日本人經常在塌塌米上玩著的"手毯球",以多顏色的毛線纏繞出色塊或色條。打小時候看著和服家業長大的井藤先生,曾聽他說起深為斑爛的色彩所著迷,因此,改行金工師時聯想到珍珠是不是也能如此,20年的心血終才獲致成功。

我說台灣最平實不過的早餐"燒餅夾油條",就有日本人依此改變為"咖哩麵包三明治"結果大賣!發想這種靈感,差別在於勇於嘗試跟持之以恆,睿智的您具備了嗎?

H.株式會社Teri

半邊珠是半邊珠、水晶珠是水晶珠,半邊珠如何增加美麗性,水晶珠怎樣多了趣味性,該司採用水晶切割的切子技法與半邊珠合併一起的設計,果然多了原本看來不起眼的首飾價值性。

再者,除了平面的彩繪珍珠之外,增加珍珠表面裝飾厚度的"堆錦餅"其實就是中國南方有著的"漆線雕"技法之運用而已!老祖宗自己發明的東西不會用,等到外人拿來用才說那是我們的,倒是應驗了"禮失而求諸野,技失方求外學",您看這樣能行嗎?

I.美國Mr.Chi

Mr.Chi將珍珠給雕成頗具巧思的象牙球模樣,並善用有色的各種寶石為珠核,不僅呈現反差甚至玲瓏剔透,如此大膽的珍珠創作甚至植入IC晶元,做為開啟手機的驅動組件。當客人將此送給女友或愛人,賀卡明示要她拿此靠近自個兒的手機時,先前預錄的畫面隨即出現在手機,您說羅曼蒂克不?

左下類似雷公蛋的珍珠黏墜小水晶,和左上蜂巢似的蜂蜜瓊漿欲滴樣貌,也都采珍珠簍空雕飾的作法。

首飾好比飲食,吃多無滋味,吃少有趣味,因此未來的珠寶設計可能也要考慮此句"吃飽不如吃得巧,要看預算是多少"來做綜合考慮了。

從以上的介紹我們看了不少珍珠設計的跨領域結合,相信有不少人心底該會問說"這到底有沒有人買"想必是有如此疑問?

這兒跟大家報告日本業者有這們些個嶄新的珍珠創作,一般都會運用如下的「鴻溝理論」來進行推廣。

鴻溝理論劃分成的5個階段,即創新家、早期採用者、早期大眾、晚期大眾、落後者,分別對應著技術狂熱者、遠見家、實用主義者、保守主義者、懷疑者這5類型的人。

「早期採用者」與」早期大眾」有一道鴻溝,早期採用者是遠見家,站得高看得遠容易接受創新的事物,但此樣的人不多也不容易與實用主義者的早期大眾相互交流;實用主義者在接受新東西多以實用價值考慮為出發點,因此這兩類人之間差異較大,很多東西在遠見家眼裡前途無量,可卻無法進入到實用主義者的心裡和產生真正的行動,新產品得要解決實用問題方可跨越鴻溝。

因此,這些珍珠設計的廠家都拿到歐美國家先進行投放,透過經紀公司運作,花錢請明星佩戴,上了版面,造成話題,蔚為風氣,再拿回日本國內或其他國家。有了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第二個、第三個…自然接踵而來了。

按我多年觀察,個人珠寶設計師目前最缺乏的是「系列化構成」這種能力。往往多受限於資金壓力、進貨來源、銷售周轉、商業策略…等諸問題,大都只能設計出單件作品來,這是非常可惜的!各位知道一個冰櫃里或一排陳列架,陳列產品數目的多寡,關係到您自家產品的出現率和購買率,好不容易挖空心思曠日廢時製作出來的作品,孤零零地躺在櫃內,您說要是作品會說話豈不憋死它了!

所以說"切莫東打一桿棗,西打一桿棗"盡最大之可能,作品要有系列之規劃。

創造性模仿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超越以及再創造(西奧多?萊維特---哈佛大學教授)想要豐富自己在珠寶首飾上的創造,城池非一日資糧可得,兵將非一時鍛煉可為。最後,我想再給大家舉個「六歷」的修練過程

除了學歷(本科不本科不重要,但最好是要有設計的底蘊,而興趣才是最大的老師)、資歷(從事此行業多久了)、經歷(除珠寶之外您還干過什麼?跨領域經驗多寡的程度)、遊歷(周遊各地遊必有方)、口歷(飲食文化的豐富程度,視野自然大不相同)有以上基礎內涵的寶曆方才有更豐富的創作,願與大家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省珍珠行業協會 的精彩文章:

東意珍珠:打造年輕時尚的新生活態度

TAG:浙江省珍珠行業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