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送貨機器人 腳下的路不好走

送貨機器人 腳下的路不好走

送貨機器人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很多難點都沒能解決。這些難點包括:如何和行人共享人行道,在必要時和行人交流,以及處理不平路段等。

說起送貨機器人,一般劃分為可以天上飛的無人機,和只能陸地跑的陸用機器人。今天咱們把研究的範圍限定在陸用送貨機器人。

從數據可以看到,在矽谷,所有研發陸用送貨機器人都成立於2013 - 2016年這一階段。

首先,從人力資源角度來說,與中國處處普遍的送貨小哥相比,美國的人力資源既少又貴。以送餐公司DoorDash為例,司機送一單就要向用戶收5到10美金的運費,而餐本身可能也就10到15美金。買一次外賣,感覺付了兩頓飯的錢!同時這些送餐司機還覺得工資不夠,導致配送公司招不到足夠的司機。因此,機器人送餐這個行業在美國火起來是有其必然性的。

而同時,在這一時間段,無人駕駛技術的逐漸成熟為送貨機器人的發展打下了技術基礎。從Uber、谷歌等大公司的無人車技術爭奪戰,無人車公司大量湧現並不斷上路測試,我們就可以看出端倪。

美國公路安全局把自動駕駛技術界定為無自動、個別功能自動、多種功能自動、受限自動駕駛、高自動化駕駛以及完全自動駕駛六個級別。2017年11月,谷歌旗下的Waymo宣布其無人車已經達到Level 4 水平,並成功在亞利桑那州實現無人操作上路。

此次谷歌無人駕駛車的成功也意味著自動駕駛的商業化之路正在開啟。從本質上來看,陸用送貨機器人本身就是一台微型的無人車。而在矽谷,送貨機器人也已經達到了L4 「超高度自動駕駛」 的上路級別。也就是說,目前送貨機器人基本上可以自行上路送貨。於是,「最後一公里」的爭奪戰也愈演愈烈。

無人駕駛商業化的興起也導致了送貨機器人行業蓬勃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研發人員。借著矽谷的地緣優勢,很多初創企業可以聚攬到很多之前在谷歌、Uber 自動駕駛研究組的人才。而很多創業者自己之前就是在大公司研發無人車的。比如Nuro 兩位創始人之前就都是谷歌Waymo的員工。

關於無人送貨,美國零售業巨頭亞馬遜曾經用無人機驚艷了群眾一下。而無人機的研發公司也層出不窮。但是,陸用送貨機器人跟無人機相比,卻更有其優勢。

從續航能力來看,跑在地上的送貨機器人不存在空中加油的麻煩事,因為其充電更方便。

而從安全性來看,無人機的載重能有限。比如亞馬遜在英國進行測試的送貨無人機,其最大負重為5磅(約合4.5斤),一旦超過這個承重量,就意味著無人機有可能會從半空墜落。而一般陸用機器人的載重量可達20磅(約合18斤), 而且人家就在陸上不怕墜落。

同時,無人機最怕颳風下雨等惡劣天氣情況,但是陸用機器人卻並不會因這一問題而傷腦筋。

就像阿里物流業務的菜鳥網路CEO童文紅所說的那樣:與無人機相比,未來無人駕駛車輛配送可能更現實一些,無人機只能作為補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無處不在 的精彩文章:

連奪多日618筆記本銷量冠軍的ThinkPad究竟有哪些魔力?
著名的比特幣投資者:區塊鏈炒作類似當年網路泡沫

TAG:科技無處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