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科院攻克航發又一難題,渦扇15量產在即,殲20終於要換中國心了

中科院攻克航發又一難題,渦扇15量產在即,殲20終於要換中國心了

原標題:中科院攻克航發又一難題,渦扇15量產在即,殲20終於要換中國心了


我國的殲-20戰機出世已有多時,但現在大部分已經開始飛行的殲-20,使用的都是俄制AL-31F發動機,對於殲-20這種「大國重器」而言,是不能在「心臟」上被他國卡脖子的。


我國為殲-20量身打造的渦扇-15「峨眉」早在十年前就開始立項,科研人員和大國工匠們合力攻關,投入了無數辛勤的汗水,但這款發動機的列裝之日依然是個未知數。


不過,距離殲-20換裝「中國心」的日子,近了。


近日,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成功通過了「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複雜異型孔激光加工系統」的驗收。


眾所周知,航空發動機內環境極其惡劣,直徑不足四百毫米的渦輪葉片,需要在接近兩千攝氏度的溫度里,承受十幾噸的壓力。現在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的溫度已經高到了耐超高溫合金無法承受的地步,必須要採取冷卻手段,在這些冷卻手段里,使用最廣泛的就是「氣膜冷卻技術」。


氣膜冷卻技術需要空心的渦輪葉片,並在渦輪葉片上開出微孔,這種技術能顯著提高發動機的動力水平,但要在高硬度低韌性的耐高溫葉片上開出直徑零點幾毫米的異型微孔,對加工而言難度極大。


儘管我國早已確定激光是加工這類異型微孔的最佳手段,但距離該技術的成功突破還有五軸聯動坐標轉換、CAD驅動多工位自動化加工等難題。相關單位攻克這些難題難關後,相信國產航空發動機的可靠性和推力將會有大幅提升,尤其是對殲-20的大推力發動機渦扇-15量產將有極大幫助。



航空發動機是工業王冠上的寶珠。世界上能自行生產製造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的國家僅有中美俄三國,我國與美國的航空發動機存在差距是不爭的事實,很多軍迷急於見到渦扇15早日裝入殲-20,但航發研製這事急不得。

美國當年豪擲14億美元才造出F100,俄羅斯的AL-31研發歷程更是足有三代人,厚積而薄發,我國在航空發動機上每一點如複雜異型孔加工技術這樣的突破,終將凝聚在未來翱翔長空的戰鷹的「心臟」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狂吼 的精彩文章:

俄老兵問了一句話,我國在場飛行員陷入沉默,這次恐怕瞞不住了
澳出動軍艦,稱不離開就發射魚雷,我國海外大單涼了,損失超5億

TAG:狂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