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少有的硬氣王爺,為清朝戰死沙場,卻成周星馳電影中的窩囊廢

晚清少有的硬氣王爺,為清朝戰死沙場,卻成周星馳電影中的窩囊廢

原標題:晚清少有的硬氣王爺,為清朝戰死沙場,卻成周星馳電影中的窩囊廢


說起晚清時期的清政府,可以說從皇帝到大臣,對西方列強的態度都是柔軟的,也就是說,當列強要準備侵略清朝,清政府和列強交流的過程之中,基本都是保持著低姿態,等到列強的軍隊打過來的時候,甚至皇帝都先跑了,這其中咸豐皇帝跑過,慈禧和光緒還一起跑過。


從客觀事實的角度來講,晚清的這些掌權者要跑,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武器裝備確實是太落後了。可是,他們卻缺少了像漢朝,明朝那樣的硬氣,實在是讓人不知說什麼好。但即使大部分人為了能夠保全自己的利益,而跟著軟弱的清朝政府們一起求和,可是也有少數那麼幾個人,就是不屈服於洋人,還敢請求和洋人正面開戰。



《武狀元蘇乞兒》中的僧格林沁(左)


其中的這麼一個人,就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位晚清大臣,他就是僧格林沁。我們熟悉僧格林沁,是在周星馳的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開始的,在電影之中的僧格林沁,是個幫著侄兒作弊,稀里糊塗幫著趙無極造反,後來被咸豐皇帝降罪做了乞丐,還向已經是丐幫幫主的蘇乞兒諂媚,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十足的草包,一個軟弱無能的窩囊廢。


但事實上,僧格林沁絕對不是這樣的人。他不僅不是一個草包和窩囊廢,他還是晚清少有的硬氣王爺,敢和英軍開戰,最後還為清朝戰死沙場。


僧格林沁雖然是王爺,但他卻不是滿族人,他是一個蒙古族的王爺,全名是博爾濟吉特·僧格林沁。博爾濟吉特氏和滿清皇室的關係一直很緊密,輔助過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位皇帝的孝庄太后,就是蒙古族人,也是博爾濟吉特氏,而博爾濟吉特還有一個翻譯名,那就是孛兒只斤,這個姓氏是元朝的皇族姓氏。



孝庄劇照

他出生於1811年的6月5日(嘉慶16年),本來是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但是他在15歲那年被過繼給道光皇帝的姐姐,成了清朝的蒙古王爺。


僧格林沁雖然被過繼過來在當時也是值得爭議的,但是後來這個被過繼的孩子,曾經一度成為清朝最後能夠倚仗的將軍和重臣。因為僧格林沁不是天生的王爺,所以他從他貧苦的童年時光,學多了許多比一般王爺多得多的生活道理。



僧格林沁帶兵打仗,除了勇猛之外,他還能做到與士兵同吃同睡,這在清朝可謂是罕見,當時有些號稱能夠打仗的王爺,一聽要打仗,怕吃苦,便連連推脫。


僧格林沁因為訓練士卒和帶兵打仗都深受道光皇帝的賞識,因此,他藉助於自己的位置,在道光皇帝要死之前,做到了鑲黃旗的蒙古都統。


鑲黃旗


可能許多人覺得這個聽起來官職很普通,但事實上,只要是和鑲黃旗沾了邊的將軍,王爺或者大臣,一律是皇帝的心腹大臣,因為鑲黃旗雖是滿清八旗之一,但是鑲黃旗沒有旗主,硬要說個旗主的話,此人就是皇帝,而都統一個職位,基本上全權看管著皇帝的身家性命。


果不其然的是,道光皇帝死前,僧格林沁就被封為顧命大臣,為道光的兒子咸豐皇帝保駕護航。


晚清的風雨飄搖,自然就不用贅述了。當時走向現代化的西方列強和遵循舊制的滿清王朝發生了劇烈的衝突,以前的康熙乾隆時期,清朝還可以憑藉其幾乎世界第一的國力強行壓制住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可是別人過了一百多年,已經將科技發展到碾壓清朝的地步,更惡劣的是,清朝還要面對烽煙四起的起義軍。


到兩種觀念發生衝突的時候,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僧格林沁就如同是一個救火員,哪裡著火了,哪裡就去撲,可總也沒有個停過。



僧格林沁先是幫助清朝阻截太平天國,當時太平天國攻佔了南京之後,就一路北伐,可他們遇到了一個善於帶兵打仗的僧格林沁,北伐的太平軍,被阻擋在了清朝京畿的外邊。若是沒有僧格林沁,咸豐皇帝恐怕要更早地逃跑了。


這太平軍的事還沒完,英軍又找借口開戰了,在1858年,清軍和英軍在大沽口打了一仗,結果英軍大勝,此時的清政府,忙著和英國準備簽訂《天津條約》,但僧格林沁執意不肯,他對皇帝說,大不了傾盡全國之力,也要將英軍擊垮,並且讓其他列強也不敢來侵犯。



但咸豐皇帝已經被列強的大炮給嚇暈了,只想著求和,其他大臣也附和咸豐,僧格林沁孤掌難鳴。但僧格林沁是通過建立軍功陞官的王爺,面對敵人,只會和敵人正面打的僧格林沁,也不想就這麼便宜了英軍。


在1859年,忍耐了一年的僧格林沁,面對英軍在大沽口的挑釁,他果斷回擊,終於為清朝帶來了一次寶貴的勝利,同時還打死英軍,擊毀英軍艦艇。這種硬氣,實屬罕見。



捻軍起義地圖


不過,當後來英軍在1860年擊敗清軍之後,僧格林沁又做了擋箭牌,接連被咸豐皇帝降級,以安慰英軍。可這降職沒多久,清朝又慌了。


英軍剛剛打完,在山東一帶的捻軍,又開始作亂了,這支農民起義軍,就像是太平天國的分支一般。當時清朝真的是非常無能,本來要用僧格林沁來安慰英國人,可是這義軍一起,竟然沒有人能夠擔起責任來。沒有辦法,清朝只能不管英國,繼續讓僧格林沁擔任軍國要位。



僧格林沁這一打,就從1860年的秋天打到了1865年的春夏之交,可以說基本上能夠算是五年了。但這個時候的僧格林沁,也許是因為年紀大了,又或者是捻軍實在是太兇悍,這一次,他載了。


僧格林沁打仗勇猛,但也有人指出,僧格林沁在兵法謀略方面還欠缺,容易被敵人引誘,從而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僧格林沁的死,正是因為他誤以為捻軍要敗了,就被引誘到今天山東的菏澤市,最後被一個無名小卒給殺死在了麥田。



後來清朝還有很多地方給他建立祠堂,清朝也對失去他非常傷心。不過,這也正是說明了清朝的確該亡了,要說僧格林沁真的帶兵打仗能力很強嗎?其實,也並不盡然,但是清朝除了派他去,竟然無別的滿意人選。後來袁世凱敢在和國民軍的交鋒之中半路殺回來,也和清朝沒有王爺將軍,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您覺得筆者的文章寫得還行的話,就請為筆者的文章點個贊吧,您的舉手之勞,對筆者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新鮮看 的精彩文章:

民國最有魅力的女人,袁世凱父子被她迷倒,周總理尊稱她為先生
古代最堅強的太監,被劊子手割了上千刀,晚上卻還能回牢房喝稀飯

TAG:歷史新鮮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