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這個官職,比鐵帽子王和八旗旗主還牛,歷史上僅有兩人做過

清朝這個官職,比鐵帽子王和八旗旗主還牛,歷史上僅有兩人做過

原標題:清朝這個官職,比鐵帽子王和八旗旗主還牛,歷史上僅有兩人做過


看過清宮戲的人都知道,在清朝只要你當上鐵帽子王或者八旗旗主,那絕對會成為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因為在清朝的統治體系中,鐵帽子王或者八旗旗主屬於權力金字塔頂尖的人物,這些職位都是要是皇室成員或者是皇帝身邊最信任的人才能當。


在清朝的封爵制度中,所有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襲」的規則,即每代繼承爵位時,都要降一個等級。比如:親王去世後,他的兒子(一般是嫡長子)繼承爵位時,就要降為郡王。但鐵帽子王不在此列,也不受此規則的限制。


在整個清朝二百多年的歷史中,一共就只有12人當過鐵帽子王,所以說能夠獲得此項殊榮者的人,其地位有多高可想而知。雖然鐵帽子王只是一種世襲罔替的王爵,並非是掌握實權的官職,但是鐵帽子王卻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清朝的軍事體制實行的是八旗制度,這八旗分別為: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各旗之間相互獨立,最高長官是八旗旗主。


在清朝初期,八旗旗主的權力極大,其地位僅次於皇帝,清朝的軍國大事都需要皇帝和八旗旗主共同商議,共同裁決,這就是所謂的「八王議政」。


不過皇帝本人也是八旗旗主,親掌上三旗(皇太極時期,皇帝親掌的上三旗是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不過在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將自己所領的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豪格統領的正藍旗降入下五旗,此後未再變動。)


由此可見,雖然八旗旗主的品級和待遇都比不上鐵帽子王,但是其卻掌握實權實質的軍權。不過小編要說的是,在清朝早期,其實很多鐵帽子王都是八旗旗主。比如:睿親王多爾袞,既是正白旗旗主,又是鐵帽子王。


雖然清朝的鐵帽子王和八旗旗主已經很厲害了,但是還有一個官職比它們都要牛,在整個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僅有兩個人做過,這就是攝政王。


所謂的攝政王,就是在皇帝年紀尚小,不具備執政能力的時候,替皇帝行使國家領導權的人。因此說,在皇帝成年,親政之前,攝政王都是這個國家的實質掌權人。


在清朝做過攝政王這位職位的,就只有兩個人,他們分別是清初的睿親王多爾袞和清末的醇親王載灃。雖然他們兩人都是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攝政王,但是兩人的遭遇卻極其的不一樣。


睿親王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清朝入主中原的過程中,他居功至偉,先後被順治皇帝封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而醇親王載灃成為攝政王的時候,清朝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中。雖然載灃掌握了國家的最高權力,但是此時的他還是太年輕,實在沒有處理好各種紛至沓來的突髮狀況。1911年10年,辛亥革命爆發,載灃被迫辭去攝政王之職。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這標誌著統治中國兩百多年的清朝正式結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雲煙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一統天下只用了9年,而曹操打了30多年,為何還是三分天下?

TAG:史海雲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