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初級選缸攻略之我的養魚之路

初級選缸攻略之我的養魚之路

初級選缸攻略之我的養魚之路

作者:ChenLF

前言

先說自己的經歷吧,17年11月,由於新鮮買了人生中第一個魚缸,從此愛上養魚這行,是一款老牌子的底濾缸。1500x500。機緣巧合決定養紅鸚鵡苗。之後一直遊走於各個論壇和貼吧學習養魚知識,雖然時間短,但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分享給大家讓新手也少走彎路,如有不正確的地方還請多批評指正。

圖1:我人生中的第一個魚缸和第一批魚

鸚鵡是我從某寶買的,買的時候包尾三厘米,還沒發色,全活。缸是1500×500底濾,一家老牌子魚缸,明眼人一看便知,買缸前雖說做了不少功課,但用過一陣子還是很不理想,因此在養鸚鵡的同時一直也在淘寶關注各大品牌魚缸,做對比。18年3月份,入了一條可愛的小銀龍,缸來一周就跳過隔板被鸚鵡吃了,很慘就剩一個頭骨,心有不甘決定一定要養一條龍,這也成為我換龍缸的導火索。

總結下第一個缸的缺點大家以此為鑒

1.乾濕分離在底倉內部,不是抽屜式,洗綿十分費勁

2.三重溢流抽力不夠,下水無緩衝噪音大

3.頂缸無支杆,餵食擦缸時一人無法完成,十分費勁,底缸蓋板不是滑動式,操作麻煩

4.結構不合理,底缸內部空間狹小,頭申不進去,清底缸,放濾材麻煩

圖2:底濾正面

正篇

1.選定理想的魚缸

之前的缸是高缸,不適合養龍,這次有了經驗之後做足了功課,在某寶開始選型,對比了成品缸新加坡x湖,x蝶,xx龍源,x龍士,x魚等,又看了x魚氏,xx好和索x三大定製缸。其實選魚缸無非就是三點:一是外觀,二是過濾,三是是否方便(也就是缸帶的功能你用不用的上,你需要的功能缸帶不帶)。首先在外觀上,龍魚缸外觀區別不是太大,大同小異。這個略過。過濾上,現在龍魚缸基本都有乾濕分離,足夠的濾倉體積,只要濾材夠用,過濾效果就會很好。第三點比較關鍵,就是你要的功能,你必須明確你要的是什麼功能,比如一個可抽拉的乾濕分離盒、一個易拆卸的濾袋、或者是一個內置過濾器等等。在綜合考慮之後,敲定丁總家的缸。因為定製缸的優勢在於,價錢便宜很多,功能上很多細節都接地氣,都是我想要的,缺點就是做工上照比成品缸稍差,但在可接受範圍內,性價比帶來的優勢足以彌補做工缺點。

圖3:我的第二個缸,燈光為nec6700k

2.硬體

這次第二個缸是在丁總那定的1730×680的缸,為了養金龍所以大一點,金龍寬度680剛剛好,要是紅龍的話建議寬度至少800,長度至少是紅龍體長的三倍也就是1800。說下硬體上的亮點:

1)抽拉式乾濕分離,總共分三層,我放了一共6層濾棉,濾棉更換很方便,6層面的強大物理過濾效果,直接代替物理濾倉,因此第一倉我至今仍空著什麼都沒放

圖4:乾濕分離盒和空著的第一個倉

2)溢流區濾袋設計,溢流區添加尼龍濾袋,這就省去了過去在出水口套魔袋的麻煩,開蓋就能拿出來洗,而且尼龍濾袋照比棉魔袋好洗太多,省去很多勞動力

圖5:溢流區尼龍濾袋

3)降噪,魚缸噪音主要來自水流砸入水面,溢流區添加毛刷緩衝水流,底缸對水位高度的設計,使得乾濕分離濾盒裡水面不遠,水聲很小。噪音幾乎沒有。

4)二次滴流盒,說到這裡,這就是一個我不太需要的功能,現在不少魚缸都有這個功能,可開可不開。首先魚缸過濾已經足夠強大添加這個功能需要額外一個泵,有噪音而且費電,但是有些魚友通過二次滴流來增加溶氧,也可以單拿出來做隔離治療缸或者飼料魚缸,見仁見智。

4)水泵倉前面的納米濾袋,這個就很x湖的一樣了,在小顆粒進入水泵前能夠再一次過濾,方便倒出。

5)恰到好處的密封,底缸頂缸都是滑動蓋板,在乾濕分離處,上水管孔的縫隙處理的恰到好處,最大限度降低蒸發量,做到保溫。

6)分流板,底缸前三倉都有分流板,濾材擺在上面,可以使水路均勻通過濾材區,也可以在分流板下方放氣石形成反氣舉,增加硝化菌活性。

7)上水口鴨嘴伸到缸底,1730長的缸不用造浪可以將底部的糞便吹的一乾二淨,缸底任何時間都是乾淨的

8)底濾強排和24小時滴流管,每個管都有自己的閥門控制,這個功能倒是用的不多,只有在清理底缸的時候才用的到,另外24小時滴流換水,如果不是懶到一定程度,不推薦使用,因為很浪費水

圖6:底濾全景

這缸目前為止我用的很滿意,當初的28條能吃能拉鸚鵡全部健在,外加6月末進了一條小高背,兩條女王,過濾只用了兩個倉的廉價濾材,測試亞硝酸鹽和和氨氮都基本為0,ph7,物理倉和二次滴流都閑置。硬體就寫到這,最後再發一下我家小高背和led燈下的鸚鵡,附件篇和器材篇稍後再寫,祝大家都能養出一缸好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居水景 的精彩文章:

羅漢魚:幾經波折仍毫髮無傷,請叫我「羅堅強」

TAG:家居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