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漢「青天」秉公執法、剛正不阿,獲文帝賞識,卻被景帝忌恨

西漢「青天」秉公執法、剛正不阿,獲文帝賞識,卻被景帝忌恨

提到「青天」,人們總會想到執法不阿的包青天包拯,但在西漢,其實也有一位「青天」,那就是張釋之。

張釋之,字季,堵陽(今河南南陽)人。張釋之早年混得並不怎樣,長期跟他哥哥張仲生活在一起,雖然他哥哥家裡有錢,不介意,但張釋之總覺得這樣不是辦法,於是出錢買了個騎郎的官,侍奉漢文帝。

然而騎郎是一個官級不高的職位,存在感也很低,張釋之為官十年,默默無聞,漢文帝壓根就不知道在宮廷中,還有他這麼一個人存在。這也正常,雖然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漢文帝開設了捐官門路,把一些低微不起眼的官職拿來賣,但花錢買官的人有幾個是有真材實料的?漢文帝自己也有點反感,自然對其不感冒。

當官當了十年,張釋之一直在原地踏步,也沒對國家作出什麼貢獻,所以他的俸祿很符合他的官職,就連他的日常花銷也很難滿足,很多時候,還要他的哥哥張仲接濟,就連當初買官的錢,那也是張仲給的。

畢竟這官是真金白銀買來的,張釋之不想放棄,可十年了也沒點動靜,人生能有幾個十年?張釋之覺得自己一輩也可能就這樣了,與其當著這小官,成日靠哥哥養活,還不如回家跟哥哥學點賺錢的本事,好養活自己。

感覺到夢想破滅的張釋之打算辭職回家,誰想辭職報告一交,頓時峰迴路轉。中郎將袁盎覺得張釋之是個人才,早有舉薦他的想法,但一直沒實施,現在看到張釋之要走,袁盎覺得可惜,趕緊跑去面見漢文帝,請求漢文帝調補張釋之做謁者。

此時漢文帝在招攬人才,一聽自己身邊就有賢人,大為欣喜,不過他也沒有聽信袁盎的一面之詞,先給張釋之安排了一場面試,準備自己把把關。

張釋之聽到這個消息,激動不已,他終於有了面見皇帝的機會了,他很肯定地告訴自己,這個機會肯定不能錯過,否則真的要回家養老了。

很快,漢文帝召見了張釋之。張釋之來到漢文帝面前,對漢文帝提問的如何治國治民的問題,那是對答如流,不管漢文帝覺得這些言論都是一些假、大、空的概念,沒有落到實處,也聽不出張釋之有什麼高明之處。於是漢文帝給了張釋之最後一次機會:不要高談闊論,落地一點,說實在的。」

其實漢文帝想聽什麼張釋之再清楚不過了,他只不過是在吊皇帝的胃口而已。緊接著,張釋之開始給漢文帝談論起秦亡漢興的事情來,漢文帝聽的連連點頭,對張釋之獨到的觀點很滿意,覺的張釋之確實是一個人才,要留住他,所以漢文帝當即任命張釋之為謁者僕射,張釋之成為謁者的長官。

熬了十年的張適之終於揚眉吐氣了,從此以後可以在皇帝面前經常露臉,出頭只是時間問題。果然,張釋之的官途開始了火箭式的上升。當然,張釋之升遷還是因為他秉公執法的緣故。

有一次,張釋之跟隨漢文帝到上林苑打獵。漢文帝就虎圈所養動物提了十幾個問題,上林尉吞吞吐吐的,半天說不上話來。這時看管虎圈的嗇夫主動走出來,代上林尉回答這些問題,答得非常周全。

漢文帝認為嗇父做得很好,做官就應該這樣,而上林尉表現非常不合格,所以漢文帝命令張釋之任命嗇夫頂替上林尉。但張釋之不贊同漢文帝的做法,在張釋之看來上林尉的主要工作是看管上林苑,他只要能把整個上林苑管理地井井有條,不出差錯,那就是他的功勞,至於具體到細節的問題,不是他該關心的。

不過張釋之也沒傻到明說,他採取了旁敲側擊的策略,他先問了漢文帝一個問題:「陛下以為絳侯周勃和東陽侯張相如,是怎樣的人呢?」。漢文帝回答說是年高德劭的長者。

張釋之順桿往上爬,說道:"周勃和張相如能被陛下稱為長者,但兩人都不善於言辭,如今陛下若是把那個伶牙俐齒的嗇夫給提拔了上來,不就是給了天下人一個錯誤的信號嗎?會讓人們效法伶牙俐齒的嗇夫的。"隨後,張釋之又把秦朝拉出來背鍋,說秦朝重用徒具文筆、毫無惻隱之心的文書官吏,結果二世而亡,最後張釋之建議漢文帝不要提拔嗇父。

漢文帝一聽,張釋之說的這話確實有道理,所以提拔這事就不了了之了。

出了上林苑,漢文帝駕車回宮,張釋之陪乘。路上,漢文帝一直在琢磨這件事,覺的張釋之今天的表現很好,漢文帝非常滿意,就任命張釋之做了公車令。公車令這個官職主要是管理長安城裡的司馬門以及在宮廷中做夜間巡視的工作,也就是負責看守宮門、給皇帝傳話的,權力還是很大的。

張釋之做這個公車令不久後,就抓了兩條大魚,那就是當時的太子劉啟和他的弟弟劉揖。

按照漢朝律例,凡是車馬經過司馬門時,所有的人員都要下車,違反者要受罰,但是劉啟和劉揖,一個是太子,一個是漢文帝的小兒子,都備受寵愛,平時都是直闖,根本不管這條規矩,之前的負責人也知道這兩位的身份,也不敢阻攔。

然而張釋之卻是與眾不同,兩人在經過司馬門的時候,不出意外被張釋之攔了下來。張釋之認為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並以"過司馬門不下車為不敬"的罪名,扣押了兩名皇子,隨後張釋之向漢文帝彈劾兩位皇子。

皇子被扣押的事,很快就被薄太后知道了,心疼孫子的薄太后趕緊讓漢文帝下了一道詔書,讓張釋之把自己的孫子給放回來。漢文帝可是大孝子,當然是照辦,不過他同時還去給張釋之賠罪,摘下帽子表示自己教子無方,對於一位皇帝來說,能做到這份上,那也是千古罕見了。

兒子被扣押,漢文帝不僅不抱怨,還對張釋之大加讚賞,不久就升了張釋之的官,張釋之當上了中大夫。緊接著漢文帝覺得以張釋之的才能,讓他做中大夫還是委屈了他,又把他提拔為了中郎將。

中郎將這個官職已經不低了,而且張釋之升遷速度很快,可以說張釋之這時候已經成了漢文帝最為看重的一個官員,無論漢文帝走到哪裡,張釋之都在旁邊陪同,比如漢文帝去看自己正在修建的皇陵時,就帶上了張釋之。

漢文帝的霸陵是在他登基當皇帝的時候就開始選址修建的,到這時候,修建的也差不多了。可以說,這塊地是漢文帝自己非常滿意的風水寶地,所以他帶著他比較倚重的大臣來顯擺顯擺自己的墓地了,當然,還有一個當務之急就是讓這些人給他出謀劃策,討論一下怎麼才能避免他百年之後,陵墓被盜墓賊光顧。

在古代,盜墓是重罪,一旦被抓都是要牽連家人的,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陵墓中的巨大寶藏,還是讓很多人趨之若鶩,願意為之冒險一試,即便漢朝官府嚴加防範,那也是防不勝防。

漢文帝自己的想法是:「如若我用北山的石頭做槨(棺材的最外一層),然後用苧麻的絲絮堵住所有的縫隙,再在用最粘的膠把它們融為一體。這樣做肯定就沒有人能打開我的棺槨了!」

大臣們一聽,紛紛讚歎道:「沒錯,陛下聖明。」只有張釋之站出來反對。

張釋之表示:「如果棺槨裡面有能引起人貪慾的東西,即使用南山來做棺槨,那也是有縫隙的。如果棺槨里沒有能引起人貪慾的東西 ,即使沒有棺槨,它也是最安全的。盜墓者去不去您的墓室,是由裡面有沒有財寶來決定的。」

張釋之這一番話說的漢文帝是大跌眼鏡,但漢文帝經過長久考慮後,發覺還是張釋之說的對,要想盜墓賊不來,不放珍寶就是了,所以漢文帝百年之後選擇了薄葬,這讓他的霸陵成為躲過後來赤眉軍掃蕩西漢皇陵的大劫。

經過這件事,張釋之再次陞官,被漢文帝提拔為九卿之一的廷尉,邁進了朝廷的核心官員之列。廷尉是管理司法斷案的官職,張釋之「青天」之名,就是在這任上起來的。這裡講張釋之兩個斷案記載。

一次漢文帝外出,經過中渭橋時,突然有一個人從橋下跑出來,驚了御駕的馬,漢文帝險些被摔下來,搞得他十分惱火,就命人拘捕了此人,交給廷尉查辦。 張釋之審訊後,得知此人不知道皇帝出行,碰巧出現在那,但是看到車隊他又猜到了,所以躲在橋下,本來他一位車隊已經過去了,大大咧咧走出來,沒想到正好碰上皇帝的車架。張釋之依法判定此人為"冒犯車駕,罰金四兩" ,上奏漢文帝。

漢文帝很生氣,認為判決過輕。張釋之認為法律必須公平公正,天子與庶民都應遵守,而不能隨便加刑。漢文帝思考了很久,怒氣也消了,同意了張釋之的判決,將那人放了回去。

第二件事是件大小事,有人偷玉環被捕,關鍵這玉環不是普通玉環,而是漢高祖廟裡的玉環。漢文帝十級震怒,老爹的廟都被盜賊光顧,這是讓祖先蒙羞的事!

漢文帝責令廷尉嚴懲盜犯,張釋之不敢馬虎,他遍查法律文書,定下了斬首的罪名,同樣奏請漢文帝。漢文帝大怒,認為應當誅其九族。張釋之據法以爭,說斬首已是最高處罰了,現在偷個玉環就誅滅全族,如果以後有人偷挖長陵(漢高祖的皇陵)上的一抔土,又該如何處罰?

張釋之言外之意,是在提醒漢文帝萬一以後皇陵被盜墓賊光顧了,又要如何處置。所以漢文帝和薄太后商議良久,最終還是批准了張釋之的判決。

張釋之不畏皇權,敢於為法律發聲,但他就像一匹千里馬,如果沒有賞識他的伯樂,只會埋沒在人群中。

漢文帝去世後,漢景帝即位,漢景帝早年被張釋之扣押過,一直未能釋懷。張釋之自己也很擔心,害怕哪天被皇帝整死,他有心稱病隱退,但又擔心招致更大的懲罰。後來張釋之採用了王生的計策,當面向漢景帝謝罪,漢景帝並沒有責怪他,但一年後,張釋之還是從九卿大員貶為淮南王的國相,不久就去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莽莽趣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奇葩的唐朝將臣:有政績、有戰功、殺驕將、杖奸臣、定嶺南、斂財
汝南袁氏的漢末歲月:正房斗得歡,旁系干著急,最終消散如煙

TAG:莽莽趣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