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第一次見到王近山,斃了他的戰馬,做6年搭檔,作用比王還大

此人第一次見到王近山,斃了他的戰馬,做6年搭檔,作用比王還大

杜義德中將幾乎參加了中國革命的所有大戰,在他傑出的軍事生涯中,最輝煌的時期就是和著名的戰將王近山一起做搭檔的六年,兩人一起打出了12軍王牌,創造了一般人望塵莫及的戰績。

在解放軍的眾多搭檔將領中,杜義德和王近山,是最傑出的一對。

儘管後來杜義德的許多戰績,因為王近山的光芒而被人們忽視,但事實上,杜義德也是一員和王近山一樣閃光的將星。在這一對搭檔中,甚至杜義德的作用甚過猛將王近山。

先說說杜義德吧。

杜義德是1929年參加紅軍的。參加紅軍後不到一年,父親就被敵人殺死。杜義德是從放牛娃成為紅軍師長的。他曾不到三年,從連長升為師政委:1931年11月,紅四方面軍成立,杜義德為紅30團機槍連連長,年底升為營長;1933年5月,他被任命為紅29團政委,兩個月後被任命為紅89師政委。兩次提升,都是三個月內連升兩級。他當師長則是幾年後——1937年1月,被任命為紅軍騎兵師師長。

杜義德和王近山雖然都在紅四方面軍,但彼此並不認識,且杜義德為師政委時,王近山還是團長。他們第一次相識,用王近山後來的話說:「差一點就發生火併。」

1935年3月,在嘉陵江戰役中,紅軍攻取閬中、昭化等城,大部隊開始渡江過浮橋,杜義德擔任過橋總指揮。紅4軍第10師28團團長王近山帶著一群剛繳獲的戰馬,直插江邊,準備過橋。浮橋是竹扎的,經不得起戰馬的折騰。杜義德大聲說:「人從橋上過,馬從水裡膛過去。」

年輕氣盛的王近山帶著馬執意過橋。

「當!當!」杜義德抬手就是兩槍,把他牽著的兩匹馬擊斃倒在江水中。這一下把王近山惹火了,破口大罵,於是兩人吵了起來。這時正好總指揮徐向前路過,問明情況後,嚴厲地批評了王近山。

杜義德得知這就是英勇善戰的「王瘋子」後,不由露出一臉憨笑。

這就是杜義德與王近山的第一次見面。真是不打不相識。

誰知11年後,兩人竟然做起了搭檔。

1946年7月,晉冀魯豫野戰軍組建第六縱隊,司令員為王近山,調杜義德為政委。

9月,他們就帶著六縱打了一個大勝仗——定陶戰役。

當時隴海路戰役剛結束,蔣介石集中30萬人向定陶、曹縣解放區進攻。劉鄧召開軍事會議,準備殲敵最強的整編第3師。劉伯承會上問:「看誰來打?」

由於各縱隊上一戰傷亡很大,居然沒一個人做聲。

鄧小平又問:「看你們誰來打主攻?」

還是沒有人做聲。

這時,杜義德見狀,和王近山低聲商量了一下。王近山「呼」地站起來,大聲地說:「我和杜政委商量了,由我們打主攻。如果全縱隊打得剩下一個旅,我當旅長,老杜當政委;打剩下一個團,我當團長,老杜當團政委;剩下一個連,我當連長,老杜當指導員。」

王近山「瘋勁兒」一起,在座的將領們為之一震,馬上反應過來,紛紛表態要擔重任。戰鬥發起後,杜義德和王近山指揮六縱大戰大、小楊湖,全殲敵王牌59團,守軍全線動搖,結果,敵整編第3師被全殲,師長趙錫田被活捉。

在解放戰爭中,杜義德和王近山兩人配合默契,打了不少的好仗。在挺進大別山時,王近山因為車禍負傷,杜義德一人擔負全軍的軍、政指揮全責。他再次打定陶,創造了一個縱隊全殲敵一個旅的範例。

可以說,「小老弟」六縱成為劉鄧大軍的一支王牌勁旅,與王近山和杜義德的通力協作、英勇善戰分不開。

兩人做搭檔近三年,1949年2月,中原野戰軍整編為第二野戰軍,杜義德和王近山均升任第三兵團副司令員,但是,杜義德兼第10軍軍長,王近山兼第12軍軍長,兩人的第一次搭檔期結束。

以後,他們各統大軍參加渡江戰役、進軍大西南戰役,1950年2月,杜義德率第10軍兼川南軍區,為司令員;王近山率第12軍兼川東軍區,為副司令員。

兩位戰將似乎又回歸到了各自的軌道。然而,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1951年2月,王近山赴朝,任志願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但是在第五次戰役中,隸屬三兵團的60軍180師遭毀滅性重創,9月,杜義德奉命赴朝,任三兵團副政委。

兩人再一次為搭檔,並且主持全兵團工作。

因為,此時司令員兼政委陳賡因腿傷複發在國內,尚未入朝,後被任命為志願軍副司令員,雖然仍兼三兵團司令員和政委,但是一直在總部協助司令員主持志願軍全面工作。三兵團的全部工作,實際上是由副司令員(後為代司令員)王近山和副政委杜義德共同主持。

這一次為搭檔,杜義德和王近山成功地指揮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這一次的戰役,和他們第一次合作打定陶,幾乎是一個翻版。

戰役開始時,志願軍參謀長解方來到第三兵團,向杜義德、王近山傳達他們要有打惡仗的思想準備。兩人表示,請解方向總部轉達三兵團全體指戰員敢打惡仗、能打惡仗的決心。杜義德說: 「我們上上下下擰成一股勁,敵人是有來無回。」

王近山也豪邁地表態: 「這一桌盛筵,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好在杜義德同志、秦基偉同志的胃口好,能大吃大喝。我差一點,不過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第二天,五聖山就山崩地裂,大戰開始了。43天後,11月10日,由於王近山、杜義德的指揮,三兵團打得美軍再也無力對著名的597.9高地發動大規模進攻,上甘嶺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戰後,毛 主席親自對作戰部隊發出嘉獎。

有人說,王近山英勇善戰,是一員猛將,有了杜義德當政委,他才不會偏向,也不會出錯。杜王聯袂,是如虎添翼。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12月,志願軍總部準備反美軍登陸作戰,組成以西海岸為重點的東、西海岸指揮部,東海岸指揮部由第三兵團兼,王近山兼指揮部副司令員、代司令員,杜義德兼任政委。

1953年5月,王近山回國,為山東軍區副司令員;次年5月,杜義德回國,進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後為三兵團政委,再以後去了海軍。

這一次在朝鮮他們為搭檔,時間也近3年,但是他們的功績再一次寫入了歷史。

1955年9月,兩人都被授予中將軍銜。1978年5月,王近山去世,杜義德悲痛得三天沒有吃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冠任 的精彩文章:

這個戰士抓5個俘虜,立大功!奇怪,連排長竟都不認識這個手下
這個大明的叛徒,做了啥?讓努爾哈赤和後人幾十年後都引以為恥

TAG:陳冠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