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外不著相名禪,內不動心名定

外不著相名禪,內不動心名定

外不著相名禪,內不動心名定

我們特別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禪定並不就是入靜,或者說止就是禪定。它應該包括止和觀兩個方面。又翻譯為靜慮,靜就是止,就是奢摩他;慮就是勝觀,又稱為毗婆舍那,我們要止觀雙運。六祖大師說:「外不著相名禪,內不動心名定」。

我們了解這個禪定度的功德以後就可以制服內外的各種散亂,遠離散亂喧鬧的環境,遠離散亂分別的心念、念頭,無有間斷地相續而修禪定之法。所以說:「知曉此意一切瑜珈士,排除散亂常修住心定。」

當然修禪定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說對治我們的散亂心。我們那個貪心從哪裡來的?你知道嗎?我們為什麼會有這個苦果呢?因為有貪嗔痴三毒煩惱。我們的貪心從哪裡來呢?從散亂心來。我這個心很散亂,不能夠安,所以就向外去追求那種感官的刺激;現在我們通過修習禪定就可以遠離那些無有意義的感官刺激。更進一步,就在這種定境中間以清凈無漏圓滿的大般若智慧觀察人生無常、無我、緣起性空的真相,能夠開大智慧。

所以佛子行上面說:「已知具寂之勝觀,能斷一切煩惱障,遠離四處無色心,修習禪定佛子行。」所謂的禪定是什麼?就是具寂之勝觀。你知道嗎?這個是禪定的原本的意思,具寂就是寂止,既有止,又有觀,能夠斷一切煩惱障。所以「要遠離四處無色心」 。什麼意思?那個無色界的四種禪定我們要遠離。為什麼?因為它那個有止無觀。而且就在那種定中很長的時間,佛都很難教化過來。所以「要遠離四處無色心「,要止觀雙運來修習禪定,是佛子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思修佛學 的精彩文章:

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為什麼古人翻譯佛經能時做到那麼嚴謹呢?

TAG:聞思修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