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憑一紙公文就搶棺材,這還是治理嗎

憑一紙公文就搶棺材,這還是治理嗎

光明網評論員:最近兩天,搶棺材的新聞奪人耳目。有消息稱,今年夏天,江西許多地方出現「搶棺砸棺」的場景:執法隊進村入戶,強行將村民的棺材抬走,成百上千副棺木,密密麻麻地在空地上堆積如山,挖掘機一錘一錘搗毀,一口口的棺材瞬間化為碎木,場景甚是「壯觀」。

這樣的「壯觀」,簡直讓人悲憤交加,欲哭無淚!相關消息描述說,在江西吉安、宜春等地,不少地方官員或執法隊闖入農戶,強行搜查棺材,見棺即奪,集中堆放銷毀。「很多老人眼睜睜看著陪著自己多年的棺材要成為一堆廢木,憂愁憤怒無處訴說,有的老人默默流下眼淚,更多的老人則是大聲痛哭。還有老人看著棺材被拖走,他們跳進棺材,要與棺材一起『走』,任人勸說,怎麼都不肯爬起來,最後執法隊強行把老人拖出來」……

這種吏呼一何怒,翁嫗一何悲的畫面,是怎樣的一幅社會圖景啊!社會治理,本來就是一個民心工程,因為治理的目的是為了民眾更好的生存。但是,如果實現治理的實際手段恰與這個目的所描述的願景相逆,那麼,這樣的社會治理——如果還能稱為治理的話,就是一個失敗的治理。毫無疑問,上述這種硬性奪棺而後強行毀壞的叢林手段,不論目的多麼正確,不論宗旨多麼動聽,都是悖民意、失民心的治理,都是在快速累積民眾對行政的不信任。

奪棺而毀,使得手段之蠻橫、行政之粗糙、治理之無方暴露無遺。公眾異口同聲地譴責入戶奪棺,並非反對喪葬火化,並非不贊成以更加符合當代生存現實的方式安排人類的後事。人們憤怒並譴責的是這種以惡行來行政的方式,譴責的是這種強行奪人私產、或罔顧權屬人意志強迫置換私產的霸道行徑。這樣以一紙公文代替道理、以闖戶奪棺代替情理的霸道行政,也許會奏效一時,但一定會為社會的長遠治理埋伏下不定時爆發的隱患。

人們常謂中國國情複雜,由此而對一些倍受詬病弊端的緩慢改進抱以寬容的態度,這常常被視作為「懂事」的表現。那麼,在喪葬改革、尤其是農村喪葬改革問題上,難道中國國情就變得簡單了,難道就可以一刀切地強迫農村高齡的人們齊刷刷地棄棺入爐?既然我們可以在理解國情的情況下,等待由歷史發展以及幾十年剪刀差帶來的城鄉差異的逐漸抹平,用農村人口流動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城鄉公共服務的非均等化,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稍微等待或延緩一下農村「落後」的喪葬方式的改變?

喪葬火化是大勢所趨。對此,即使是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們也並非昧於此勢。對於那些離土打工的中青代農民及其後代來說,改變喪葬觀已非難事。人們奇怪的是上述蠻橫一刀切式迫不及待地闖戶奪棺的動力究竟來自哪裡,這種明知道會引起怨聲載道而強推的行政究竟出於什麼動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