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人質疑拼多多就算上市了 能管住假貨嗎?

有人質疑拼多多就算上市了 能管住假貨嗎?

【一周焦點】爭議拼多多

上周,主打拚團模式的電商平台拼多多成功登陸美股納斯達克的消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有人驚訝它的發展速度。從2015年9月上線到上市,拼多多僅用時兩年11個月,刷新了中國互聯網企業最快上市紀錄。有人調侃道:「我還沒用過拼多多,它竟然上市了。」有人則質疑道:「就算拼多多上市了,能管住假貨嗎?」

當然,更多的人不解地問:在業界普遍認為電商格局已定,阿里、京東、唯品會等「虎視眈眈」之下,拼多多是如何在夾縫中成長的呢?

首先,拼多多的低價策略吸引了大量三四線城市以下的用戶,並充分消化了這一部分「人口紅利」,不到3年積累超3億用戶。

根據極光大數據的統計,拼多多用戶70%為女性,65%來自三四五線城市的低收入人群,這一群體屬於價格敏感型客戶,而拼多多的低價策略牢牢抓住了這些人的核心需求。

與此同時,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巨頭以「消費升級」為口號,不斷向中高端市場拓展的時候,拼多多利用低價的差異化競爭,避開了與巨頭的正面競爭,通過挖掘在一定程度上滲透率不高的三四線以下市場,實現了快速擴張。

其次,拼多多的迅速崛起與微信社交平台是分不開的。實現1000億元的GMV(網站成交金額),京東用了10年、唯品會用了8年、淘寶用了5年,拼多多只用了兩年零三個月,這與騰訊提供的社交平台及其小程序的出現密不可分。拼多多自上線後通過微信等社交網路低成本快速獲得了大量用戶,而這是其他電商平台所不具備的有利條件。

最後,拼多多的崛起還得益於其「新」電商模式。拼多多的「拼團」模式充分運用了「遊戲化」思維。邀請參與拼單、助力砍價、分享領紅包等玩法,不僅使購物變得更有趣更快樂,也通過微信激勵的社交分享模式,大大降低了獲客成本。同時,通過C2M(顧客對工廠)模式壓縮供應鏈條,省去了中間環節和渠道成本,能夠實現買家得實惠,廠家薄利多銷。

不過,即使已經成功上市,並成為中國排名第三的電商平台,拼多多依然飽受爭議。

在業內人士看來,拼多多有兩大短板:一是需求端的假貨問題,這似乎是拼多多的「原罪」,也是被公眾廣泛質疑的地方。就在拼多多上市後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28日,其就被創維數字大股東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打假」,並被要求即日起停止所有假冒創維電視產品的展示及銷售活動。

二是供給端與供應商的緊張關係問題。在今年6月,拼多多就因為對違規供應商嚴厲處罰,遭遇一些供應商上門維權。

此外,過度依賴騰訊的生態系統、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可能帶來的訴訟與質疑、可能到來的「低價電商」的天花板、虧損問題、客戶黏性不高、客單價低、來自「淘寶特價版」的競爭等都是拼多多面臨的挑戰。

因此,儘管拼多多成功上市了,但正如拼多多創始人、CEO黃崢所言,這只是「起點」。接下來,拼多多必須處理好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同時下大力氣整治假貨問題。而從長遠來看,其必須要升級商業模式,完成從低價策略向高性價比的優化升級,並加強物流、服務體系的建設,這樣才能實現持續良性發展。

記者 楊召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國家葯監局頒布新規:接受境外數據 進口葯審批提速
女演員在醫院被醉漢刺死案開庭,家屬放棄賠償請求嚴懲兇手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