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馳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專業

張馳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專業

張馳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專業

—杭州—||藝術地圖196期

《沃野自茲始,浮雲喜乍晴》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岷江遙從天際來,神功鑿破古離堆。恩波浩瀚連三楚,惠澤膏流潤九垓。」自李冰父子治水之後,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岷江兩岸,群山環繞,雲氣升騰,不遠處隱隱露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體部分。在創作過程中,通過將雲氣、群山、樓閣連為一體,雲水相間,營造出雄渾壯麗又不失靜謐的獨特意境。

張馳

生於浙江杭州。師從張谷旻教授,自幼跟隨韓祖耀、翁志飛老師學習書法。2018年,研究生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現為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2015年,作品《文昌閣》入選美麗浙江·畫述鄉情——2015浙江省「五水共治」美術作品展;

2015年,獲得浙江省學業獎學金;

2016年,作品《靈峰煙雲》入選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浙江省美術寫生創作作品展覽;

2016年,浙江藝術家「一帶一路」藝術交流展(蘭州、嘉峪關);

2016年,作品《葛嶺》獲得開元獎學金;

2016年,作品參加「學院本色2016——美術學院學生作品展」;

2016年,新絲路——西泠書畫院畫師作品展(義烏);

2016年,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016年,參加中國美術學院境外訪學活動,前往巴黎藝術城交流學習三個月;

2017年,獲得浙江省學業獎學金;

2017年,搜妙圖真——張谷旻師生作品展(金華);

2017年,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西泠書畫院作品展(煙台);

2017年,「山水華滋」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中國畫作品展(張家界);

2017年,作品《奧地利》、《天鵝堡》參加「丹青語境」全國高等藝術院校青綠、重彩山水畫創作作品展(廣州);

2017年,與導師合作「華岳晨曦」 (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

2018年,作品《靈峰》入選「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並獲優秀獎;

2018年,作品《沃野自茲始,浮雲喜乍晴》入選「勇立潮頭」——浙江省第七屆青年美術作品展;

張馳同學就讀研究生期間,學業上刻苦努力,臨習了歷代諸家筆墨,又注重師法自然造化,使其在意境營造、筆墨處理上更具表現力。她在掌握中國山水畫的基本規律的同時,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在形式語言上也有一定的追求。畢業創作《沃野自茲始,浮雲喜乍晴》表現都江堰水利工程,在構圖營造、意境表現上凸顯了都江堰的龐大氣象。她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以她的執著、勤奮和進取,應不斷地兼收並蓄,豐富自己的學養,提高自己的筆墨語言和審美境界。

——張谷旻教授

從南-張馳

從南:山水畫在中國畫中佔據著怎樣的位置

張馳:中國的山水畫,出現於戰國以前,滋育於東晉,確立於南北朝,興盛於隋唐,發展於宋元。縱觀唐、宋、元、明、清,中國山水畫在不同的時期有其獨特的風骨。山水畫的形成是人類崇尚自然的必然導向,也是對自然山水的審美感知。山水畫不僅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並在東方繪畫中獨領風騷。

從南:山水畫的精神來自於哪裡

張馳:山水畫至明代董其昌,他所標榜的淡和自然是從魏晉玄學中出來的觀念,也是山水畫得以成立的基本觀念。王維被推為南宗之祖,他的詩歌更是一絕。唐宋古文的藝術精神與山水畫的主流精神實有相通之處。他們的文論、詩論,畫論常有自覺的融合,這也呈現在王維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常常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晚年閑居理氣,與水木書畫為友,襟懷高澹,所作山水自然超然洒脫,使人心嚮往之。山水畫的精神代表的是生生不息、持之以恆,宗炳好山水,老病俱至,仍「澄懷觀道,卧以游之」,山水精神當是如此。

從南:山水畫與我們的天地自然之道有著怎樣的關係

張馳:山水畫是要求順應自然、體察自然的,自古以來畫家便被要求「以萬物為師,以生機為運,見一花一萼,諦視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則韻致風度,生動自然」。中國畫的創作原則不僅是合心目的經營之道,合內外的整體境界,更是天地合一的精神統一世界。范寬學山水,初學李成,後師荊浩,最後師造化,師於心,對景造意,寄情筆墨,寫關陝山水的雄偉氣概,最終自成一家。北宋郭熙提到:「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謂『四時之景不同』也」。郭熙通過真實而又細微的變化表達不同地理、節氣、氣象的特點,畫出「遠近深淺、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創造出極其豐富優美的意境。這是郭熙有人情味的審查,也是藝術家純粹的有情有感的品味。故我們在繪畫過程中,要體悟自然萬物的微小轉變,與自然共情。

從南:山水畫的畫面講求什麼

張馳:繪畫是精神的產物,是意識的形態。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說:「它不用想像某種真實的東西而能夠真實地想像某種東西。」它存在於想像者的思維之中,它不同於地圖,不同於攝影,是一種自身的對客觀事物的體會。融入繪畫者情感的繪畫作品才是有生命的作品。那麼山水畫講求什麼?謝赫的《古畫品錄》提出中國繪畫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在我看來在這許許多多中「氣韻」格外重要。氣韻本指人物畫,山水畫所流露的美感不同於人物畫,故無法像人物畫那般取其氣韻,只能以筆取氣,以墨代韻,以筆取山水結構得其陽剛之氣,以墨渲染得其陰柔之美。通過山水畫技法與繪畫者情感相融合,呈現出更好的繪畫意境。

從南:一幅創作與大自然的真實有著怎樣的不同

張馳: 「畫見其大象,而不為斬刻之形。畫見其大意,而不為刻畫之跡。」這是把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搬到畫面必須把握的規律。在「大象」、「大意」之下建立有主次、有虛實的完美意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每個人都有自己汲取自然的方式,大家感受到的自然精神也是不同的。繪畫創作與寫生採風有著本質的區別,創作不是寫生,不僅僅是客觀表現,更是將寫生所得進行轉換,表達自身對自然的領悟。山水畫是從自然中來的,在我的繪畫生活中,除了每年春秋兩季的常規下鄉外,我也會自己安排時間去各地走走畫畫,感受不同季節、不同地貌的山水風光。在寫生過程中感知自然,樹如是長、水如是流、山川如是排列,這些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取捨擺排在畫面之上,當然更多的則是對自己內心情感的表達。正如叔本華所說的:「事物的本身是不變的,變的只是人的感受」。

從南:古人筆下的山水與現代人筆下的山水有著怎樣的關係

張馳:不可否認,從傳統中來是值得倡導的,學習古人精妙的山水技法至今仍是我們學習的重要方向之一。李可染曾說:「余研習國畫之初,曾作二語自勵,一曰用最大功力打進去,二曰用最大勇氣打出來。」陸儼少畫山水,從「四王」入手,追溯宋元諸家,他的山水作品是從傳統山水畫向現代邁進的典型,富有強烈的時代感。當然我們在臨摹學習的過程中,也不能一味盲目崇拜,而是擇優而取,提高自己的筆墨,培養清逸古拙的審美情趣。懂傳統,但不完全走傳統的老路,懂西畫,但不用西畫改造中國畫。畫大自然的真善美。

從南:你的藝術靈感來自哪裡

張馳:從小畫畫對於我來說就像是餓了要吃飯、困了要睡覺一般,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看到感興趣的事物就想用手中筆記錄下來,描繪它們在我心中的形象。當然除了自小對書畫的喜愛及學習外,我的靈感更多的是來自於對未知世界的無限嚮往。《歐洲系列》是我在巴黎交流學習的三個月所畫。在這段時間裡,我走遍了歐洲十幾個國家,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自然地貌,故繪畫的內容也大多是街邊小景、人文建築。此外,大自然的無限生機也時刻吸引著我,參天的古樹、連綿的山勢、潺涓的溪流都是我繪畫作品的組成部分。「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生活給予我們靈感,給予我們創作的素材與熱情。自然之美與藝術之美的聯結才是使人沉醉的地方。

歐洲系列作品

《永不醒來的夢》 46cmx69cm 2017年

《威尼斯》 46cmx69cm 2017年

《奧地利》 46cmx69cm 2017年

歐洲系列:《永不醒來的夢》、《奧地利》、《威尼斯》

「歐洲系列」是我在2016年遊學巴黎藝術城所作。在歐洲的三個月里,我遊歷了各國小鎮,正可謂是一步一景,移步異景。眾所周知,巴黎是世界藝術之都,是印象派的發源地,是歐洲啟蒙思想的中心。我從巴黎走到奧地利、再到威尼斯,它們雖然有著截然不同的氣質,但神秘、安逸則是其共性,使人情不自禁為它放慢腳步。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裡,我情願日日坐在小小的咖啡館中,看著過往的行人,看著歷史悠久的建築,或是拿出畫筆偶爾描繪這異域風情。Youth is the best in life for a period of time,在這段時光里,生活中的點滴都充實著我。

旅歐

雲水謠系列作品

《雲水謠》 46cmx69cm 2017年

《塔下村》 46cmx69cm 2017年

《歲月靜好》 46cmx69cm 2017年

雲水謠系列:《歲月靜好》、《塔下村》、《雲水謠》

「雲水謠系列」是在南靖雲水謠寫生所作的系列作品。此地坐落著古樸的村落,它們較好地保留了木質榫卯結構以及土石結構的傳統建築,並與當地少數民族風情相結合,顯現其獨特風味。溪流邊百年榕樹勢如蛟龍,綠葉蔥蘢,若在傍晚沿著小溪踏在青苔漫生的鵝卵石路上遊走一番,頗有滋味。在此寫生,使人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中,享受舒暢、自由、清新給予人的新鮮感受。

《靈峰煙雲》 180cmx191cm 2016年 2

靈峰煙云:

雁盪山,因蘆葦茂密秸草為盪,南歸秋雁多宿與此而得名。雁盪山最奇絕之處在於其因季節、晴雨等變化呈現出的迷人景象。有時突如其來的雲氣變幻,讓群山雲霧繚繞,如臨仙境。正所謂「朗陰變幻不依時,寒暑推移迭現姿」。雁盪山的靈秀挺拔在這變幻莫測的景象中顯現的淋漓盡致,不禁讓人痴醉。

欣賞音樂作品時,我們鮮少懷疑自己的判斷力。然而,當我們面對同屬藝術範疇的視覺藝術作品時,卻生出很多的不解和疑惑。

視覺藝術作品一定具有某種寓意嗎?視覺藝術作品是否必須要有文學性的表達?視覺藝術作品好壞的評判標準是什麼?視覺藝術作品是如何從靈感變成現實的?那些孤獨又熱情的視覺藝術家,有著怎樣的創作狀態和生活狀態……

帶著這些疑惑,從南團隊走進了杭州視覺藝術家工作室,讓藝術家們做出最直接、最專業的回答。在這個過程里,從南團隊也將這些生活在我們身邊的藝術家串聯起來,繪製出一份獨一無二的「藝術家地圖」。

您想知道的那些關於視覺藝術和藝術家的事,大部分都可以在這份「藝術家地圖」里找到。而那些找不到的,您可以告訴我們,也可以通過我們,直接與藝術家建立聯繫。

在這裡,您與藝術,可以更近。

本項目由: 從南

當代藝術調查局

聯合出品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從南 的精彩文章:

夏英俏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專業
楊方歅 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 油畫系第五工作室

TAG:從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