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香港青年不願生孩子怎麼辦?

香港青年不願生孩子怎麼辦?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公布有關「提高香港生育率」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受訪的520名青年中,表示將來生育子女的平均數目為1.41名,較他們理想的平均子女數目1.84名為低;雖然僅有百分之六(5.8%)受訪青年認為一個理想家庭應該沒有子女,但高達兩成(18.3%)表示自己將來不會生育子女。

研究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6月6日至20日,訪問520名年齡介乎20至39歲的青年。結果發現,希望有圓滿家庭(71.1%)、增加家庭樂趣(68.5%)和喜歡小孩子(66.8%),分別為受訪青年想生小孩子的主要原因。

在表示將來不會生育的受訪青年中,逾七成(71.4%)表示養育子女需要花費很多金錢,另約五成半(54.9%)則指房屋問題。此外,近六成半(64.8%)受訪青年同意「養育子女對家庭是一個經濟負擔」,五成六(56.7%)則認同「香港的居住環境並不適合有子女」。

數據反映,個人經濟能力、本港房屋問題等外在環境因素,為青年生育子女的主要阻礙。受訪青年認為養育一個三歲以下的孩子,每月需要花費的中位數為港幣5500元,按統計處2018年第一季家庭月入中位數為港幣28,000元計算,該開支約佔家庭月入的兩成。

香港永明金融發布「子女所想,父母必應?」養兒理財研究發現,不單父母認同應該在子女出生前開始為他們儲蓄,過半數(55%)受訪子女也持相同看法,期望父母幫助自己「贏在起跑線」。只有約三分之一受訪子女認為,在子女完成學業後父母應定期對子女於財政上支持,但過半數(54%)受訪家長卻認為自己的子女完成學業後,也有需要在其後一段時期內在財政上定期支持子女。

研究在2018年4月12日至5月6日期間在香港進行,透過網上問卷及面談訪問690名父母及141名在學學生,以調查父母及子女對養兒育女相關的理財項目的期望及看法。

子女期望自己「贏在起跑線」

「贏在起跑線」不再只為家長的金科玉律。根據調查結果,超過半數(55%)的受訪子女同意或非常同意父母應該在子女出生前開始儲蓄,幫助子女「贏在起跑線」。根據調查,41%受訪父母在子女出生前已開始計劃為子女的未來作儲蓄,當中以45歲或以上的人士(即70後父母)的比率最低,只有不足3成(27%)人士在子女出生前已開始計劃為子女的未來作儲蓄。有關比率最高的群組為34歲或以下的父母(即80、90後人士),高達59%,他們平均已為每名子女儲蓄港幣558,844元。

子女希望自立 父母卻「長憂九十九」

是次調查亦發現,62%的受訪子女認為父母應該定期地於財政上支持自己的子女至完成學業為止。即使有部份(約三分之一)受訪子女認為,在子女完成學業後父母應定期對子女於財政上支持,逾八成(83%)認為父母對子女的定期財政支持的金額應比子女畢業前付出較少或極少金錢。

然而,「直升機父母」卻大有人在,多於四成(43%)的受訪父母認為,父母應該定期地於財政上支持自己的子女,至子女開始第一份全職工作、全職工作後一年、三年或置業後。根據現時社會及自己的家庭狀況,54%父母認為自己的子女完成學業後,也有需要在其後一段時期內在財政上定期支持他們,其中29%認為需要支持至子女第一份全職工作開始;10%認為需要支持至子女全職工作一年後;7%認為需要支持至子女成功置業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薈 的精彩文章:

石頭記:石礦的前世今生
青年拼技 世界盃後另一番龍爭虎鬥

TAG:香港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