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位91歲抗日老戰士的回憶:塔山英雄團連長被我們俘虜

一位91歲抗日老戰士的回憶:塔山英雄團連長被我們俘虜

原標題:一位91歲抗日老戰士的回憶:塔山英雄團連長被我們俘虜


講述人:黃梅


性別:女

整理人:三一


個人經歷:現年91歲,1927年出生於廣東中山,1942年於五桂山加入珠江縱隊,任司令部機要員,1943年轉入東江縱隊工作。抗戰勝利後,前往香港開展地下工作,解放後回到大陸,在華南分局任職,後前往中央辦公廳繼續從事機要工作。退休後便回到廣東頤養天年。



(圖為老戰士黃梅,可以看出仍然精神抖擻)

背景知識介紹:


珠江縱隊: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領導創建的一支抗日游擊隊,主要活動地區包括現在廣東的南海、番禺、中山、順德、三水、珠海、四會、廣寧等地。1938年10月,廣州及南海、番禺、順德等縣相繼被日軍侵佔。各縣中共組織根據中共廣東省委指示,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爭。1939年2月~1940年6月,先後成立順德抗日游擊隊和中山抗日游擊中隊(後擴編為大隊)。其間,中共廣東省委派共產黨員到民眾抗日武裝廣州市郊區游擊第2支隊工作,於1941年7月,將其改造成一支中共領導下的人民武裝。



珠江縱隊在五桂山區成立,從小到大、由弱到強,逐步發展成為一支擁有3000多人的隊伍,成為南粵敵後抗戰的一支重要力量。珠江縱隊在遠離黨中央、孤懸敵後的情況下,堅決執行黨的指示,依靠人民群眾,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靈活運用人民軍隊的游擊戰略戰術,根據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環境和特點,獨立自主開展敵後游擊戰,與東江縱隊、瓊崖縱隊等兄弟部隊並肩戰鬥,消滅了大量日偽軍,先後在中山、順德、番禺、南海、三水等8個縣的部分地區,建立了擁有40萬人、近1000平方公里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和抗日基地及近100萬人、3000平方公里的抗日游擊區,有力地牽制了日偽軍數以萬計的兵力,成為珠江三角洲敵後戰場的一面旗幟,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以下是講述內容:

1942年,是日寇侵佔廣州的第五年。15歲的我,實在是沒有辦法忍受這亡國奴的生活,便獨自前往五桂山,加入了由林鏘雲同志領導的珠江縱隊。


剛成立不久的珠江縱隊是整合了周邊游擊隊後所形成的,僅有一千來人的規模。而我的父親作為一名小學校長,我也跟著學習了一些文化知識。在大部分都是農民的珠江縱隊,我既能識字,又是女同志,所以很自然地就被分配到了司令部當文書,做機要方面的工作。當時珠江縱隊的非戰鬥人員真是少之又少,除了炊事員、機要員等「八大員」之外,就沒有了。


我剛入伍時,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擺在我們部隊前面——我們沒有電台。沒有電台的日子裡,我們與黨中央聯繫,全靠交通員跑。每次跑都至少要一個星期。而我們又是游擊隊,整天在山裡打游擊,基本沒有固定的駐地。所以有一次行軍的時候,我們整個縱隊竟然向盤踞有大量日寇的方向行進!最後還得靠黨中央動用在香港的秘密電台,從香港派人過來告知我們的錯誤,才沒有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總靠人腿來維持聯繫總不是個辦法呀!我們的司令員林鏘雲同志非常重視電台這一塊的工作,他認為,電台就是一支軍隊的眼睛、耳朵,瞎子、聾子是不可能打勝仗的。於是,在中央的幫助下,我們著手從香港運一部電台過來。可是,香港當時已被日軍佔領,路上關卡重重,怎麼運呢?於是我們決定走水路。我們先把電台拆成零件,將零件放在稻草朵或者是漁網裡,每到一個接應點都有暗語。就這樣,我們的第一部電台硬是闖過了重重關卡,安全地運送到了我們珠江縱隊司令部。


作為部隊里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我被上級指派去學習電台操作,光榮地成為了一名通訊員。

雖說我們是非戰鬥人員,但是我們還是要跟著部隊經常轉移。轉移的時候,為了避開日寇空中偵察,我們都是選擇走夜路。我們珠江縱隊屬於游擊隊,不算是正規軍,所以戰士們通常跟普通老百姓一樣穿粗布衣服,又無法得到上級的經費支持,基本都是靠自力更生。糧食來源主要靠打土豪,或者是從日偽軍那裡繳獲,有時候老百姓也會主動給我們送糧食。總之物質條件非常的艱苦,但我們的司令員、政委從來沒有搞特殊,一直都跟戰士們同吃同住同穿,給予我們很大的鼓舞。


我們路過一個村莊時,那裡的村民都比較警惕,家家戶戶關著門。我們為了讓他們放下戒備,全部都在路上以地為床,以天為被就地宿營,嚴格堅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就連打碎一個碗也一定要賠錢。最終,我們感化了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老百姓也願意用自己為數不多的餘糧來支持我們抗日,沒有老百姓的支持,就沒有抗戰的勝利!


我們游擊隊非常重視發展新的黨員,派了許多民運工作者到各個村莊,教村民識字,幫村民干農活,給村民介紹馬克思主義思想,發展了很大一批新的黨員,為我們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可是好景不長,我們每到一個地方不久,日寇和國民黨反動派就會過來掃蕩。事先接到消息的話,我們會化整為零,從山裡跑到平原上的村莊隱蔽起來,這樣敵人在山裡就怎樣都不會找到我們。有時候情報來得太晚,在村子裡的民運工作者來不及撤離。等到敵人來的時候,會把全部村民集中到打穀場之類的空曠地方,向人群喊話,要交出民運工作者來,不然就全部槍斃。民運工作者確實就在村民之中,怎麼辦呢?碰到這種情況,我們的民運工作者都會假裝成放牛娃,在敵人來之前把牛牽出去吃草,從而溜出敵人包圍圈。等到敵人真的來搜查的時候,怎樣也找不到民運工作者,便只好撤退。就這樣,縱使敵人派來掃蕩的人數再多,我們也總能化險為夷·。

在珠江縱隊工作了一年之後,我接到上級命令,奉命轉到東江縱隊,在曾生同志手下繼續從事機要工作。像我這樣的懂電台的知識分子在上級領導看來,就跟大熊貓一樣寶貴,專門派了一個排來護送我平安到達目的地。到了東江縱隊之後,部隊的規模大了,工作也比之前忙了,但總體上跟在珠江縱隊時沒有什麼變化。



(行軍過程中的東江縱隊)


兩年後,到了1945年,日寇已經投降。國民黨接收了廣東大部分的淪陷區,我們游擊隊的生存空間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我黨當時正與國民黨談判,談判決定,東江縱隊抽2000人通過水路北上煙台,這支部隊後來成為了的兩廣縱隊,在解放戰爭中表現出色,還在一場誤會戰中「俘虜」了塔山英雄團的一個連長,剩餘的大部分人退伍回鄉,留下的一小部分人在當地或者是轉進香港從事地下工作。那些退伍的戰士有很多在解放戰爭時期被國民黨反動派找到並且殘忍殺害。我很幸運地前往香港,從事地下工作。



(英佔時期的香港)


當時的香港雖然歸英國管轄,但英國政府對活動在香港的國共情報人員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所以我們主要防範的仍然是軍統。當時我們情報人員為了掩護自己,會「假結婚」,組成一個臨時「家庭」來掩人耳目。我們為了藏電台還有密碼本,想盡了一切辦法,用上了手頭上所有的材料。我當時的飯桌是由一根很粗的空心桌腿和桌板組成,於是我把桌板跟桌腿鋸開,將密碼本藏在空心的桌腿里,把桌板一蓋,顯得天衣無縫。至於電台,我在牆上掏了一個洞,平時就把電台藏在洞里,再用衣櫃擋住,就十分安全了。


但就算是這樣,也還是出了紕漏。


麻煩來自於樓下的住戶,雖然他們沒有親眼見到電台,但我在與他們一次的聊天時,他們說道:「誒你們家怎麼這麼晚了還搬桌子椅子啊?晚上還挺吵的。」我當時馬上就警惕起來,因為只要有人懷疑或者好奇,就有暴露的可能。於是我馬上向上級彙報情況,上級果斷指示我轉移。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在香港開展地下活動期間,除了收到過幾次軍統的恐嚇信之外,就沒有遇到什麼危險了。


時間到了1949年,人民解放軍已經渡過長江,對長江以南的國民黨軍發起了雷霆千鈞的攻勢。我也接到調令,奉命回到廣東,繼續開展地下工作,為廣州解放做好準備。


到了1950年,我從部隊轉到地方,在華南分局繼續工作。期間,我前往幹校學習檔案管理工作。幾年後,我被調到中央辦公廳工作,在中南海擔任機要秘書。1981年,我退休了,便回到了廣東。


總結


在訪談中,老人雖然91歲高齡,卻仍然十分熱情地接待了筆者,並且能思路清晰地把自己的革命故事講述出來,非常的不容易。


通過老人的講述,從花大代價搞來的電台和通訊員所受到的「優待」不難看出,我軍非常重視情報工作以及協同作戰。能否及時地獲取戰場上的動態以及能否與友軍形成高效的交流是衡量一支軍隊現代化程度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當時我軍利用好這一點,及時地根據敵軍的動向來決定自己的行動,才能夠在強敵環伺的環境中取得立足之地,從而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為取得革命勝利提供了必要條件。


此外,雖然敘述話語不多,筆者還是能從老人口中得知我軍優良的軍紀。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是打勝仗的前提條件,有良好的軍紀才能夠使軍隊上下同心,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戰,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僅如此,良好的軍紀能夠極大地改善軍隊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形成軍民一家的局面,以便讓戰爭真正成為人民戰爭,讓敵人淹沒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與日益貴族化的西方軍隊相比,我人民軍隊所具備的優勢顯而易見。


最後,請讓我們為那些曾經在保家衛國的戰場上出過力的英雄們致敬!


本文作者 :三一,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戰爭 的精彩文章:

這五名志願軍打垮敵軍一個營,元帥得知大喜:要提拔,直接提三級
一個被謊言籠罩的名將,身負兩大罪卻被奉為民族英雄

TAG:這才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