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快放下手機:長時間盯著屏幕可能與青少年多動症有關

快放下手機:長時間盯著屏幕可能與青少年多動症有關

據英國路透社7月18日報道,美國一項研究表明,那些花大量時間上網、玩遊戲、和朋友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聊天的青少年,要比那些不常上網的青少年更容易患上多動症。

研究人員對2500多名洛杉磯高中生進行了兩年的跟蹤調查,詢問他們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的癥狀和他們的數字媒體習慣。在研究開始時,沒有一個學生有多動症的癥狀。研究人員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報告說,那些在研究開始時說自己經常使用各種數字媒體平台的青少年,在未來兩年內患多動症的可能性要高出10%。

「這項研究引發了新的擔憂,即高性能數字媒體技術的普及是否可能會讓新一代的年輕人面臨多動症的風險,」高級研究作者、洛杉磯南加州大學健康、情感和成癮實驗室(Health, Emotion, and Addiction Laboratory)主任亞當·利文塔爾(Adam Leventhal)說,「雖然適度使用數字媒體可能會帶來一些好處,比如獲得教育信息或社會支持,但過度沉迷於數字媒體娛樂可能會對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較長的屏幕時間——比如看電視和在遊戲機上玩視頻遊戲——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多動症和其他情感和行為問題的風險增加的誘因之一。但人們對長期使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應用程序對健康的影響知之甚少。利文塔爾表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青少年被手機里的提示聲打斷的頻率,他們如何使用手機,以及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樣的社交活動。經常收到通知去查看信息或用應用程序做一些事情的青少年可能會失去集中注意力和長時間專註於功課等任務的能力。與此同時,不限制地刷視頻可能會妨礙對耐心的培養、衝動的控制以及延遲滿足的能力。

在研究開始時,沒有一個學生表現出多動症的癥狀。研究人員通過問卷對他們進行評估並詢問癥狀,如組織和完成任務困難、保持靜止不動或專註於活動的狀況。在接下來的兩年里,研究人員每六個月對青少年進行一次調查,看看他們使用14種app的頻率,包括簡訊、流媒體視頻或音樂,以及在社交媒體上的分享。高頻用戶每天做很多次這些活動。在這一類別的51名學生中,約11%在研究結束時出現了多動症癥狀。另有114名參與者報告說,他們頻繁地使用7種app,其中約10%的學生在研究期間也出現了多動症的癥狀。但在495名不經常做這些活動的青少年中,略低於5%的人出現了ADHD癥狀。

這項研究並不是一項旨在證明長時間或多長時間的盯著屏幕會直接導致多動症的癥狀的對照實驗。也有可能一些參與者在參加研究時沒有發現多動症的癥狀,或者那些出現癥狀的青少年因此被吸引到數字媒體上。「即便如此,研究結果也進一步證明,父母應該規範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方式,」珍妮·拉德斯基(Jenny Radesky)博士說:「我建議父母們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段時間內,而要考慮到他們家庭的整體日常生活。父母可以以身作則限制日常社交軟體的使用,比如,在吃飯、駕車時,把手機放一邊,或者設置晚上的宵禁時間,並讓他們的孩子也效仿。」(實習編譯:趙文錦 審稿:譚利婭)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日發布新版科技白皮書:擔憂競爭力下滑
奔跑吧!研究發現:每周跑5公里有助於提升幸福感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