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夢回大唐-五台山大佛光寺覽記

夢回大唐-五台山大佛光寺覽記

2.3年前之前,我讀到了一篇文章,介紹的是梁思成與林徽因發現五台山佛光寺的故事,作為國內僅存的三座唐代木結構建築之一,五台山大佛光寺一直是我心中值得朝聖的地方,前幾日與好友相約一起前往,身臨其境,仿若夢回大唐,震撼的感動不已,作此遊記,與您一同分享這千年前盛世的榮光。

上個世紀,日本出版過一本《中國建築史》,書里非常耿直的說:

唐及唐代的木結構建築在中國不存在,只有在日本京都才有。

這句話深深的刺痛了梁思成,但是至少在當時,這句話就是事實。

梁思成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求學時,他的教授曾經問到他中國的古建築,梁思成一臉茫然無法回答。

▲梁思成與林徽因夫婦

在中國古代,建築根本談不上是一門藝術,更不用說建築史了。

但是怎麼找?

中國幅員遼闊,地廣人稀,那些瀕臨絕跡的古建築可能藏在荒野里,藏在山溝里,資料記載有限,人力物力缺乏,實在是太難了。

1931年,梁思成出任中國營造學社法式部主任,正式開始對中國古建築的研究,也開始了漫長的尋找古建築之旅。

法國漢學家保羅伯希和(Paul Pelliot)在中國西部考察後所著的《敦煌石窟圖錄》(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書中披露了敦煌第61號洞窟兩張唐代壁畫。壁畫不僅描繪了中國北方最著名的佛教聖地——五台山全景,還指出了每座廟宇的名字,其中一處名為佛光寺的古剎尤其引人注目。梁林夫婦馬上於北平圖書館查閱《清涼山(五台山)志》和《佛祖統計》等相關志書,終於找到了有關佛光寺的記載。據史料披露,佛光寺號稱五百里清涼山脈頗負盛名的大寺之一,首創於北魏時期,唐武宗滅佛時該寺被毀。12年後,隨著李唐王朝佛教政策回暖,逃亡的該寺僧人願誠法師捲土重來,再度募資重建並恢復了原有規模。從此,佛光寺作為五台山最具影響的重要寶寺之一,伴著綿延不絕的香火延續了1000多年。

▲《敦煌石窟圖錄---五台山圖》

從史料所示地理位置可知,佛光寺並不在五台山的中心——台懷這一地區,而是地處南台外圍的僻野之鄉,此處並非世俗的「名勝之地」,或可有原物保存至今。根據這一推斷,梁思成夫婦會同中國營造學社莫宗江、紀玉堂兩位助手,於這年6月下旬開始了註定要在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留下光輝一頁的大唐古迹發現之旅。

1937年6月26日,梁思成一行終於在雇了騾子以後到達了台懷鎮西南60多公里的豆村。

進到寺里,梁思成團隊驚呆了。

他的日記里寫道:

高大的殿門頓時就給我們打開了,裡面有七跨,在昏暗中顯得更加輝煌無比。在一個很大的平台上,有一尊菩薩的坐像,他的侍者們環他而立,猶如一坐仙林。

梁思成確定的是,佛光寺是一座比他以前看到的建築更為古老的建築。

這裡的斗拱柱礎都明明白白地告訴他,這是唐代的建築結構。

值得一提的是,東大殿前的樓梯陡峭異常,幾乎呈90度垂直,仿若天梯,讓人不得不謹小慎微,彎腰工步匍匐攀登,足以彰顯佛祖之威儀與信徒虔誠。

東大殿外觀

▲佛光寺大殿梁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的題詞依然清晰可辨。」

林徽因走到大殿外的石經幢上,因為她記得,石經幢上好像有相同的名字。

果然,有一句話這樣寫道:女弟子佛殿主寧公遇,這和大樑上的題字相互吻合,同時石經幢上寫的紀年是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距發現之日1080年,建造年代有了確切的證據。

↑林徽因測量石經幢的照片

當年林徽因測量的經幢,現在依然矗立在佛光寺內。

東大殿前的石經幢,趴獸底座精美異常

▲東大殿內唐代雕塑

在這門板的後面,發現了唐人的墨跡題詞,可見眼前觸摸的這塊木門,來自千年前的大唐,一時仿若穿越。

東大殿外視野開闊,群山包裹,雲霧繚繞,恰逢那天下雨,舉目遠眺,仿若雲海之流瀑,觀之無限暢懷。

除了唐代的東大殿外,佛光寺先還保存有金代的建築-----文殊殿。

文殊殿為金天會十五年(1137年)建。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單檐,懸山頂。殿前面三間開板門,稍間安直欞窗,背面明問亦設板門一口,店內現存有金代文書菩薩雕塑一組,神態安然,威嚴自立。

為擴大殿內空間,文殊殿在結構上採取特殊的減柱法,構成了類似今時的「人字柁架」,為我國古建築中罕見。

▲文殊殿內金代雕塑

眾多代表了當時最高水平的藝術作品彙集在一座寺廟裡,而且同時被發現,那段時間,成了梁思成和林徽因最高興的時光。

梁思成日記里寫道:

這是我們這些年的搜尋中所又遇到的唯一唐代木建築,不僅如此,在這同一座大殿里,我們找到了唐朝的繪畫、唐朝的書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築。它們是稀世之珍,但加在一起它們就是獨一無二的。

▲梁思成手繪佛光寺建築圖

臨走的時候,林徽因面對寧公遇塑像沉默了很久,對梁思成說:我真想在這裡也為自己塑一尊像,讓林徽因這位女弟子永遠陪伴這位虔誠的唐代大德仕女在這兒盤腿坐1000年。

↑林徽因和寧公遇雕塑合照

回程的路上,我們途徑太原,在山西省博物院內,驚喜的發現了出土於五台山佛光寺的數十尊精美的石雕造像,這些造像也許是唐武宗會昌法難時被埋入地下,而千年後的破土而出,仿若一抹佛光,令我們由衷感嘆佛光寺的無盡魅力。

白石雕迦葉立像

唐代(公元618-907年)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徵集

白石雕阿難立像

唐代(公元618-907年)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徵集

白石雕力士像

唐代(公元618-907年)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徵集

白石彩繪文殊騎獅像

唐代(公元618-907年)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徵集

白石雕菩薩像

唐代(公元618-907年)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徵集

彩繪菩薩立像

北齊 公元550-577年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徵集

白石雕金剛像

唐代(公元618-907年)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徵集

白石雕佛祖像

唐代(公元618-907年)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徵集

在佛光寺巨大的屋檐下下,我們合了一張影,腳踩在滄桑的石階,抬頭是千年前的斗拱,觸摸著大唐的木門,想著滄海桑田的變換。

時光是最寶貴的。

夢回大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花源藝術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桃花源藝術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