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度觀察:國產手機偏愛的兩個營銷套路玩不下之後,營銷戰略將走向何方?

深度觀察:國產手機偏愛的兩個營銷套路玩不下之後,營銷戰略將走向何方?

最近國產手機營銷最偏愛的兩個套路都不太管用了。

比如國內集中力量做爆款,海外於無聲處聽驚雷,見多識廣的國內消費者早就習以為常,海外也玩不出悶聲發大財的招數,甚至沒法成為老乾媽、辣條那樣的網紅,根本原因是大家的營銷團隊與研發一樣實力平均。

中國獨有的產業配套能力,可以幫助國產手機迅速起量佔領市場,但完全走技術路線需要接地氣的能力,核心是研發與營銷的平衡。

一、兩個套路成過去時

1、包裝概念搶賽道,考驗的不只是講故事。

深圳華強北的傳音控股旗下有3個手機品牌:Tecno、itel和Infinix,合計拿走了非洲手機市場40%的份額,去年1.2億的出貨量全部外銷。他們的模式很簡單,一是拚命做渠道,即使手機價格低至10美元,給渠道的提成仍然達到5美元,功能上就是兩招,雙卡雙待+拍照時額外補光,這對非洲用戶有多重要可以自行腦補。只不過,傳音大部分出貨量都是依賴功能機,所以沒人把它當做重要玩家。

在比較成熟的國內市場,玩法就要複雜得多。從今日頭條剛剛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手機行業內容營銷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來看,中國手機品牌總共包裝了31個關注度超過500萬的概念,其中OPPO有8個,小米5個,vivo有4個,華為和榮耀各3個。

營銷和產品相互托底的能力都有提高,比如iPhone X引領了全面屏的劉海時代,後來機型都不能擺脫這一點,只有vivo採用攝像頭升降結構實現了真正的全面屏,這個設計的實用性有待觀察,但營銷價值顯而易見。

小米和華為都力圖把自己包裝為手機AI技術的代言人,但白皮書的數據表明講故事的側重點不同,小米注重產品表現層的能力,比如AI雙攝、美顏以及小愛同學這樣的智能助手,華為依賴的是自有硬體,也就是去年發布的麒麟970晶元。

相同點是所有品牌都迷戀暴力話術拉動關注度,余承東剛說完華為有「很嚇人的技術」,小米就有「非常嚇人的技術」,老羅的鎚子除了革命、顛覆還用上了嚇尿等震驚體,然而用戶並不買賬,而且隨著時間推移,負面評論有放大的趨勢,白皮書對比了鎚子和小米的發布會前後兩周的數據,發現負面都有20%以上的增長。

這種自說自話式的表白在創造熱點上很有效,白皮書中的資訊閱讀和傳播量也證實了這一點,華米OV的品牌個性形成獨有內涵,比如小米代表新零售,華為就是國產標杆等,但是AI技術由於存在一定理解成本,在用戶端就沒有這樣的共識。

基於同樣的理由,某些國產手機試圖進入高端定製化市場抬高品牌,效果也不好,比如8848故宮版、金立鱷魚皮撐不起出貨量,證明在iPhone和Verto夾縫中尋找生存空間的道路註定走不通。

2、手機跨界營銷為什麼突然熄火?

跨界的核心是用戶和場景擴張,因為同質化嚴重,這對品牌實力要求較高,呈現逐漸同質化和高端化的趨勢,正在變成頭部品牌的專屬玩法。

主要套路除了與豪華品牌合作,再就是與熱點自行捆綁,前者比如OPPO與蘭博基尼的合作,後者比如魅藍與殲20,vivo與世界盃等等,但這種合作從數量到影響力都在下降,像原來華為與保時捷那樣的轟動效果再也沒有了。

二、兩個玩法在加強

目前,只有兩個玩法得到持續加強:

1、細分產品與小眾名人合作,打開特定用戶。

國產手機有意進入一些高附加值的細分市場,比如小米的黑鯊遊戲手機等等,這就需要某些小眾名人來做加持,比如OPPO與美國工業設計師karim的合作,強調自己的設計理念;小米找到日本女性攝影師蜷川實花,試圖展現自己的品位;再比如華為與中國舞台劇導演王潮歌的合作等等,純以知名度而論,他們都屬於沒有大眾影響力的人物,但都擁有被認可的專業背景,可以讓消費者產生不明覺厲的印象,適合給特定的產品和技術做背書。

2、藉助合作向線下場景滲透。

國產手機大都做全渠道銷售,因此擁有線下資源的品牌很受青睞,比如小米與長和集團的全面合作(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就使得包括屈臣氏在內的全球1.7萬家實體門店開始銷售小米設備,這其實是一種新零售的渠道擴張。

三、粉絲精分成為趨勢,留存和轉化都變得艱難。

數據顯示iPhone由於IOS系統的原因用戶忠誠度很高,其他手機品牌的購買和粉絲屬性都出現一定分離,說明粉絲重合度在逐漸提高。

比如榮耀和華為手機的粉絲重合度達到60%以上,一加與小米高達76%,魅藍和小米是66%,與華為則有51%,對共享粉絲來說,有多少人能夠形成實際購買就至關重要了。

在這方面,反倒是粉絲忠誠度貌似並不高的OV擁有30%以上的粉絲購買行為,華為和榮耀在20%左右,最特殊的就是鎚子手機,資訊流量和品牌關注度可以與華為OV媲美,但粉絲卻有明顯的只粉不買傾向。

既是粉絲又是用戶比例最高的品牌是OPPO,達到40.6%,最低的鎚子只有5.04%,這說明國產手機系統的差異化降低,粉絲雙品牌或多品牌化的比例升高。

這對國產手機的海外化有負面影響。

一直以來國產手機的海外衝量就依賴「亞非拉大團結」,哈佛教授傑弗里·瓊斯有個判斷,新興市場的國際化應從周邊開始,他所說的周邊並不完全是地理位置,而是泛指消費、需求和受眾結構相似的市場。這類邊緣市場的好處很多,完全開放,沒有壁壘,競爭不充分等等,但市場不成熟,非商業因素多,存在劇烈波動,利潤低,變數大。

所以去年以來中國手機廠商都在致力歐美化,美國智能手機ASP(平均單價)幾乎是亞太市場的兩倍,雷軍在華為之後宣布要開疆拓土,指的也是美國市場,OV去年以來則在日本和歐洲躍躍欲試。

以往國產手機海外競爭的主要手段是價格倒掛,海外比國內要高,這一招OV用的比較多,比如R11從發布時的485美元跳空到699美元,華為Mate10的歐洲售價也高於國內,標準版599歐元,Pro版799歐元,直接對標三星S8,榮耀去年在倫敦發布的暢玩7X是299美元,V10是499美元。

按余承東的說法,國內手機越來越貴是趨勢,因為不以蘋果和三星為對標,不足以承托研發和產品投入,這就決定不能犧牲利潤為代價提升銷量,但粉絲購買行為和情感歸屬的分離,其實損害了國產手機高端化的能力。

四、明星代言人到底有沒有用?

國產手機一向樂於為代言人一擲千金,OV甚至有明星矩陣,但從實際效果看,作用並不如想像的那麼明顯。關注度前10名的代言人,基本是OV對決小米和榮耀的節奏,具體來說就是榮耀的胡歌、趙麗穎和孫場對決小米的吳亦凡,再加上OV的鹿晗、王俊凱、陳偉霆、李易峰、彭于晏,比較特例的是紅米的劉昊然,他的知名度因為《唐人街探案2》有大幅提升。

明星代言的主要問題在於投入與市場關注度不匹配,特別是一些新代言人,影響群體有限,比如華晨宇、鄭愷、井柏然、朱亞文、易烊千璽等,市場聲量就比期望的低。從投入產出比上看,手機品牌總的資訊聲量來源於代言人的在減少,除了胡歌、吳亦凡、劉昊然,其他人在2018年都較去年有明顯下降。

另一方面,素人型網紅的異軍突起正成為營銷新爆點。比如小米就很注重發動員工通過抖音這樣的平台進行營銷,不少小米員工真人出鏡,進行低成本的分享內容,製作上人格化特徵鮮明,都有故事代入,說明小米很清楚短視頻營銷的三個核心要素:熱點信息準確突出,內容理解成本低,互動或二次創作比較容易。

長遠來看,國產手機以往那種由盤外招組成的大戰略正在轉向技術研發、品牌賦能和量化營銷的三套馬車,這種協同驅動可能才是未來的制勝關鍵。

五、未來戰略發展方向

1、健康度取決於成本結構。

先看號稱非洲大殺器的傳音模式,它不依賴電信運營商,自建銷售網路,旗下三個品牌壟斷非洲的中高低市場,招數很簡單,低成本雙卡,拍照時額外補光(這對非洲用戶有多重要請自行腦補),高容量電池,這就是個門檻不高的規模生意,傳音手機很多時候低至10美元,給到渠道的利潤卻有5美元,成本結構不能說健康。

OV的國內外價格最初也是倒掛的,早前的R5S歐洲報價199歐元,約合人民幣1499元,比國內低一倍以上,後來發現這在歐美成熟市場幾近自殺,才拚命回歸主流,R11從發布時的485美元跳空到699美元,但OV在這個價位上並沒有足夠的品牌支撐。

更加商務化的華為手機一直是瞄準歐美市場的,此前Mate10的歐洲售價就高於國內,標準版599歐元,Pro版799歐元,直接對標三星S8,榮耀則錯位主打年輕消費群體,去年在倫敦發布的暢玩7X是299美元,V10是499美元。

按余承東的說法,華為手機會越來越貴,因為不以蘋果和三星作為對標,不足以承托研發和產品投入,不能犧牲利潤為代價提升銷量,榮耀的使命則是在年輕又具備消費潛能的年輕群體中保持觸點,所以趙明強調的是健康度,所謂健康度可以理解為長效發展機制,從榮耀給自己制定的目標來看,2015年全球份額是第10,去年上升到第7位,3年做到前5不能說是冒進,但要佔領那些人口大國的成熟市場並不容易。

根據GFK的數據,小米和華為的海外出貨量佔比分別為43.4%和33%,但小米4000萬左右的海外出貨量全部來自印度,這是一個ASP僅為128美元(人民幣809元)的低端初級市場,相比之下,日本高達557美元(得益於對iPhone的酷愛),美國是425美元、歐洲在410美元左右,排名第41位的中國也有208美元。

華為手機在歐美佔據500-600美元價格段的產品達到25.7%,400-500美元達到15%,榮耀則主打200-400美元這個價格段,這種聯袂控場就是趙明所謂的健康度。

2、安卓設備的底層優化

眾所周知,谷歌自有手機品牌一直沒做起來,導致安卓系統雖然開放,但底層許可權管控極嚴,雷軍就曾因為谷歌不支持17:9的屏幕比例,專門前往加州Mountain View總部溝通,說服谷歌將16:9的屏幕限制放寬到17:9甚至18:9,並更新對圓角顯示的支持,從而為全面屏手機鋪平道路,而華為在這方面其實比小米走得更遠。

華為和榮耀手機花了很大功夫從底層解決安卓系統久用變慢的問題,全球有資格有能力對安卓底層能「開刀「的專家不超過100人,華為就有30多人,華為投入5000萬美元聯合洲軟體測試公司Connect進行性能優化,實現了安卓手機18個月不卡頓,這已經接近中國用戶22個月的平均換機周期。假如華為能夠將安卓系統變成「抽屜式可替換「架構,就可能與IOS一較短長,這將在用戶層面徹底解決安卓手機的固有病灶,對於在全球市場建立華為和榮耀手機的優勢至關重要。

3、AI成為黑科技的首個爆點。

國產手機競爭經歷了幾個階段,小米終結了山寨機,但隨後的千元機之戰又回歸草莽,近年才啟動高端化道路,OV拼顏值和信息代差,小米的陶瓷機身和全面屏本質上也是刷臉,直到今年的AI概念風勁吹。

蘋果的AI是依託A11晶元和SIRI構建,三星依賴融入了谷歌Assistant的Bixby語音助手,小米的策略類似,基本就是相機AI+小愛同學(智能語音助手)的組合,OPPO新機R15所推崇的夢鏡版其實也就是智能拍照。

華為在這方面布局很早,兩年前的榮耀Magic就探索了人工智慧,通過語音和關鍵詞探知用戶潛在需求並加以整合反饋,前瞻性的提供服務,比如靠近快遞櫃時自動呈現取件碼,到聚影院彈出取票碼,看完電影進入影評界面等等。

所有這些在最新發布的榮耀10得到強化,特別是在拍照方面,整合AR萌拍,構圖指導,自拍了解健康狀況等功能都獲應用,這得益於去年9月華為發布的人工智慧AI晶元—麒麟970,號稱每分鐘處理2000多張照片的數據,是三星S8的20多倍,正把AI競爭從大數據、雲端延伸到硬體領域。

按照旭日大數據的信息,2017年,美國、西歐和日本3000元以上價位的手機出貨佔比分別為46%、40%和65%,遠高於國內市場的15%,對於已經進入全球100多個市場的中國手機來說,如何從亞非拉轉戰利潤更豐厚的歐美國家,才是生死攸關。

4、全球化的目標到底是什麼?全球化不是亞非拉大團結!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8737萬部,同比下滑高達26.1%,與之對應的是,KANTAR TNS的數據佐證小米和OV去年在印度的銷售額是2016年的8倍,全球化已是必然的選擇,但目標究竟是出貨量、營收、利潤、份額還是快速建立品牌?

哈佛教授傑弗里·瓊斯有個判斷,新興市場的國際化應從周邊開始,他所說的周邊並不完全是地理位置,而是泛指消費、需求和受眾結構相似的市場。當初雷軍請來負責小米國際化的Hugo Barra接受《紐約時報》訪談時,10次提到非洲,3次談及印度。OV的國際化也是以印度、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諸國為突破口,兼顧俄羅斯和巴西,聯想、華為則在歐洲、拉美和中東保有優勢,傳音控股統治非洲市場,這一點在Counterpoint去年的全球各地區市場份額中顯示得一清二楚。

這類邊緣市場的好處很多,比如完全開放,沒有壁壘,競爭不充分等等,但市場不成熟,非商業因素多,存在劇烈波動,利潤低,變數大。

所以去年以來中國手機廠商都在致力於歐美化,單以美國智能手機ASP(平均單價)來說就幾乎是亞太市場的兩倍,華為之外,雷軍在小米年會上提出要開疆拓土,指的也是美國市場,OV去年以來則對日本和歐洲躍躍欲試。

這似乎就是亞非拉大團結,農村包圍城市的重演,比較特殊的是華為旗下的榮耀手機,去年12月,榮耀定下的國際化戰略是覆蓋人口大國,主攻美國、歐洲、俄羅斯、墨西哥、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印尼等幾個重要區域,3年內做到全球前5,2020年實現海外銷售收入佔比50%。在別人小步快跑的時候,榮耀一上來就要收割。

在如何發動海外攻勢這點上,國產手機廠商也頗有心得,甚至不乏盤外招,其中用訂單控制產能是常見玩法。

近年來國產手機刻意追求材質和工藝的複雜化,除了突出差異化體驗,主要還是為了控制產能,壓迫中小友商。比如手機後殼從金屬向玻璃和陶瓷轉型,由於金屬CNC設備是C型結構,改為加工陶瓷和玻璃材質,難度很大,加上中框流行鋁合金加工,少數用不鏽鋼,技術更為複雜,導致只有少數供應鏈大廠才有批量接單能力,主流手機廠商可以用提前集中下單壟斷產能,達到遏制友商的目的。

今年由於蘋果秋季新品將發布iPhoneX的中期改款,並有5.8、6.1和6.5寸等多種屏幕規格,因此國內主流手機廠商都選擇上半年發布新機,截流蘋果的需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觀察IC 的精彩文章:

擾亂供應鏈 害苦多少電子工廠!揭秘國巨聯合某代理商「爆炒」MLCC漲價內幕

TAG:半導體觀察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