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讓蘋果、三星、華為拼搶的可摺疊手機,究竟有什麼魔力?

讓蘋果、三星、華為拼搶的可摺疊手機,究竟有什麼魔力?

美劇《西部世界》中,技術人員使用了一部看上去如同三折頁的可摺疊手機,可以隨時掌握機器人的情況,也能夠清除機器人的記憶。劇中該手機能夠摺疊為單塊屏幕使用,可以兩塊屏幕組合使用,也可三塊完全展開成大屏使用。

讓蘋果、三星、華為拼搶的可摺疊手機,究竟有什麼魔力?

在實現生活中,雖然智能手機目前並沒有發展到如此成熟的地步,但可摺疊手機儼然已經成為了各大手機生產廠商下一步的「搶奪高地」。

7月26日,三星稱其最新開發的可摺疊屏幕手機已經獲得了美國安全檢測實驗室的認真,並且,希望能夠儘早搶在華為之前推出這款可摺疊手機。

華為則早在此前就被外媒爆料稱其將於今年11月推出全球首款使用OLED面板的可摺疊手機。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華為計劃首批量產可摺疊手機數量可能限制在2萬-3萬台左右。

此外,蘋果也計劃在2020年推出一款真正的可摺疊手機,其已經在7月申請了與可摺疊手機相關的若干專利。

與此同時,LG、摩托羅拉也紛紛入局,申請了相關專利。

......

目前,可摺疊手機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各個手機廠商提供的可摺疊技術方案並不一致。許多手機廠商所謂的可摺疊手機既可以是屏幕可摺疊,也可以是元器件可摺疊。

雖然現狀如此,但這些手機廠商依舊蜂擁而至宣布要做可摺疊手機,究竟是為什麼呢?

話題還要從喬布斯說起。

讓蘋果、三星、華為拼搶的可摺疊手機,究竟有什麼魔力?

智能手機發展進入瓶頸

眾所周知,在智能手機普及之前,全球最火的手機品牌無疑是電池續航強大能夠「擋子彈」的諾基亞。而在2010年6月的一天,喬布斯帶著他所設計的iPhone 4正式面向市場,智能手機就此掀開了新的篇章。此後八年的時間裡,智能手機廠商品牌越來越多,手機本身卻並沒有新的變化。

全面屏、曲面屏、人臉識別、虹膜識別......各種新鮮概念和噱頭帶著消費者兜了一圈,回過頭卻發現,提了多年的全面屏至今劉海問題還未得到很好的解決,倒是各品牌的營銷手法日漸純熟。

儘管幾乎每家廠商的新機發布會都會提到創新、革命,但最終悉數淪為了「語錄」。不管手機廠商們承認與否,如今智能手機的發展已經進入了瓶頸期。大大小小的品牌都在被拉入「價格戰」的深淵,即便是一貫以「高逼格」、「高端」著稱的iPhone也不得不低下身段,開始推出中端機鞏固市場。

而可摺疊手機像一個遠方忽明忽暗的燈塔,讓想要成為「下一個蘋果、下一個喬布斯」去引領手機潮流的廠商們在黑暗之中看到了一絲曙光。但與手機廠商們的迫不及待相對的卻是消費者的質疑,我們真的需要手機可摺疊嗎?

讓蘋果、三星、華為拼搶的可摺疊手機,究竟有什麼魔力?

可摺疊手機:雞肋OR剛需?

在談可摺疊手機需求情況之前,讓我們來看看相較於普通的智能手機,可摺疊手機的優勢有哪些。

其一:屏幕更大,交互性方式多樣化。可摺疊手機能夠單屏使用、兩塊屏分開使用、也可以將兩塊屏幕合起來組成大屏使用;

其二:攜帶方便。得益於可摺疊的特性,可摺疊手機相較於平板電腦、iPad Pro顯然攜帶更加方便;

其三:攝像頭更好、屏幕可能不容易碎。可摺疊手機主攝像頭能夠同時作為前置/後置攝像頭使用,並且由於可摺疊屏幕必須使用柔性屏,因此當手機掉地上,屏幕也不太可能會碎裂。

再來看看應用場景——

外企職員A告訴筆者,在她看來,出差需要辦公的時候可摺疊手機會非常實用。因為出差辦公往往需要用到電腦,而舟車勞動的同時還要帶著大而重的電腦,顯然非常不方便攜帶。

而可摺疊手機方便攜帶且兩塊屏幕拼在一起儼然就是一個小型筆記本電腦,一個屏幕當鍵盤用來打字、一個屏幕正常應用,無疑非常方便了。

此外,智能手機最大的功效之一就在於娛樂。可摺疊手機大屏的特性對於喜愛追劇、追動漫、玩遊戲的消費者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在需要的時候,手機可以完全展開成大屏,方便看劇、打遊戲,還能一邊玩換裝遊戲,一邊刷微博,這個感覺是不是很爽?

別著急!這麼酷的事離你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你想要的功能目前都可能實現不了!

讓蘋果、三星、華為拼搶的可摺疊手機,究竟有什麼魔力?


可摺疊手機只是看上去很美

可摺疊手機最早露出是在2014年,源於三星發布的一段可摺疊手機的概念視頻。隨後幾年中與可摺疊手機相關的新聞時有出現,但真正的可摺疊手機產品卻一再跳票。其中,技術實現是最大的難題。

手機的可摺疊特性意味著手機內部的元器件如電路板、電池等都需要適應可摺疊屏幕的要求,同時這些元器件也需要能夠進行大量的彎曲。此外,手機的厚度、兩塊屏幕巨大的耗電量、屏幕之間明顯的摺痕、屏幕摺疊後產生的褶皺如何平復、乃至售價等都成為了可摺疊手機邁向成品、邁向市場的一道道障礙。

根據目前披露的種種消息來看,無論是採用柔性屏和鉸鏈結構想要把可摺疊手機做成錢包的三星;還是和京東方合作配備8英寸可摺疊屏幕的華為;亦或者是,已經申請專利,計劃用新材料開發新型彈性基板設計可伸縮屏幕的蘋果,其都沒有很好的解決上述提到的種種問題。

因此,對於手機廠家而言,如果他們無法達到這些要求,即便生產出可摺疊手機,也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產品並不能切實的落地到實際的應用中去,也因此無法真正的將可摺疊手機變成手機革新的又一里程碑。

當然,沒有任何一項產品、技術能夠一蹴而就,即便曾經的iPhone也近過了4代才迎來了屬於它的時代。可摺疊手機亦是如此,需要經過時間的累積。


總結

自從1973年名為馬丁·庫帕的男子發明了像兩塊磚頭一樣大的無線電話之後,手機也經歷了從「板磚」大小到適合手持尺寸、直板、滑蓋、翻蓋變成大屏、有按鍵到無按鍵、功能機變成智能手機等一系列轉變。可以看到每一次轉變的核心都源自於人類對於手機基本需求的考慮。

想要成為手機發展史中下一個被鐫刻的名字,各位手機廠商們,你們「切脈」切准了嗎?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讓蘋果、三星、華為拼搶的可摺疊手機,究竟有什麼魔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博雅大數據晏曉東:搭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橋樑,快速高質輸送人才
中興公布第一季度財報,虧損54.07億元;Facebook和扎克伯格因公司股價暴跌被投資者起訴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