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傳統文化的信仰歸途

中國傳統文化的信仰歸途

?

中國傳統文化的信仰歸途

(精華版V.1)

牧哥

以儒釋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五千年來創造和積澱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成果,閃耀著上帝普遍啟示的真理光芒,其中許多思想與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並不衝突。不僅如此,特殊啟示的聖經真理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成全和完善,真實美善的基督信仰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信仰歸途。以下是就儒釋道三家核心思想在聖經啟示真理方向上的對比思考,歡迎讀者拍磚斧正,補充完善。

?

一、儒家

1、正心誠意,修齊治平

正心—悔改信主,以道立心;

誠意—聖經為本,歸正思想;

修身—委身基督,全人成長;

齊家—夫妻相愛,教養子女;

治國—承擔使命,修理看守;

平天下—萬民福音化,教會國度化,文化基督化。

2、仁、愛、禮、智、信

仁—神愛世人,愛人如己;

義—捨身成義,代贖我罪;

禮—律法為本,禮教化育;

智—敬畏上帝,聖靈同在;

信—因信稱義,以信求知,誠信立身。

3、溫、良、恭、儉、讓

溫、良、恭、儉、讓—聖靈充滿,馨香生命。

4、忠、孝、節、義

(1)忠—盡心、盡意、儘力愛上帝,並且愛人如己,順服權柄,盡職盡責。

(2)孝: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孝敬父母,在世得福,十誡第六條。

(3)節: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尊主為大,凡事感恩,知足常樂,剛強謹守。

(4)義: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頂天立地大丈夫,背起十架跟主行;天國福音傳天下,社會使命轉乾坤。

5、內聖外王,知行合一

內聖外王—因信稱義,因愛成聖,仁教心學,法治德政。

知行合一—效法基督,聽道行道。

6、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以信立德,以愛立功,以道立言。

7、治學理想

為天地立心—認識神的心,神愛世人,道成肉身十字架的奧秘;

為生民立命—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為萬世繼絕學—一個上帝,一本聖經,一個教會,一個使命。

8、君子德行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有永生的上帝和他全權的護理,人類才得以繁衍不息;因為上帝的公義、慈愛和救恩,上帝的子民才能承擔治理全地的使命。

(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生養眾多,治理全地;無論得時不得時,都要傳道;無論處豐富,還是處卑賤,在基督里生活的秘訣。

(3)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世人都有罪,只有在耶穌基督面前認罪悔改,才是真正的自新之路。

(4)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仰望十架,認罪悔改,行在光中。

10、文化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觀乎天文,以觀其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民族福音化,教會國度化,文化基督化。

(2)世界觀—神造萬物,各安其事成為美好,又將永生放在人心裡;在亞當里眾人都墮落了,世界落在敗壞之中;在基督里罪人得到救贖和更新;將來耶穌基督二次再來,新天新地,萬物更新。

(3)人生觀—人因犯罪而痛苦,因基督得救贖,因真理而歸正,因感恩而生活,因使命而工作。

(4)價值觀—以十誡律法為道德標準,以聖經為真理標準,以認識耶穌基督為至寶,以呼召使命為人生第一要務。

二、佛教

1、佛教八苦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煩苦、怨憎苦、恩愛別離苦和所欲不得苦,苦海無邊—世人都犯了罪,落在神的震怒之下。

2、四大皆空

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經》)四大皆空—世界和其上的情慾(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心中的驕傲)都要過去。

3、禪定境界

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壇經》)—在基督里有真平安。

4、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信神的兒子就有永生,新天新地的永恆歸宿。

5、普度眾生

普度眾生—福音傳萬邦,萬民歸主名。

三、道家

1、道

(1)道—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1:14)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道德經》)—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借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借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翰福音》1:1-4)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經》)—從大自然和人生的普遍啟示,我們可以認識上帝和他掌管世界的普遍規律;從聖經和耶穌道成肉身的特殊啟示,我們認識上帝的救贖和永生之道。

2、養生之道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常,故半百而衰也。(《黃帝內經》)—認識真神,敬畏上帝,遵守主道,敬虔生活。

3、環保之道

天者主生,稱父;地者主養,稱母;人者主治理之,稱子。父當主教化以時節,母主隨父所為養之,子者生受命於父,見養食於母,為子乃當敬事其父而愛其母。(《太平經》)—敬畏天父上帝,悔改相信耶穌,甘心侍奉,愛神愛人,代表上帝,治理全地。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牧 的精彩文章:

TAG:企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