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閑話造字四法

閑話造字四法

(545)

閑話造字四法

漢字,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傑出代表之一。傳說中,漢字是黃帝時的史官倉頡在洛汭之地所造。洛汭,就是現在的洛寧縣,如今洛寧縣興華鄉西北仍保留有倉頡造字台。

漢字的造字方法有四種,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其發展歷史是這樣的:

古代人們最原始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也就是說,用線條或者筆畫,把物體的外形特徵描畫出來,成為文字元號,這些文字與所代表的物體,在形狀上很像。例如:「雨」,像天上下雨的樣子;「月」,像一彎月亮的形狀;「門」,像左右兩扇門的形狀等。這種照葫蘆畫瓢的造字法很笨,也很有局限性,於是,人們又發明了第二種造字法:指事法。

當沒有或者不方便用線條畫出物體形狀時,就用一種抽象的符號來表示,這就是指事字。大多數指事字都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添加或減少筆畫或符號實現的。例如:「上」、「下」,是由一長一短兩個橫道的相對位置來表達上或下的方位概念;「凶」,是指地上有一個深坑,走路的人沒看見而踏空掉進坑裡。用指事法造字,這是漢字從象形發展到表意的第一步。但這種方法還不能普遍地應用到很多的事物上,於是我們的祖先又想出了一個辦法,用幾個圖畫合起來表示一個意思,即會意法。

會意字,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按意義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例如:「從」,表示一個人跟著另一個人向前走;「比」,表示兩人接近並立;「解」 表示用「刀」把「牛」和「角」分開來表達;「 「采」字的上面是「手(爪)」,下面是「木」,表示用手從樹上採摘東西等。

漢字發展到這一步,還不能滿足表示的需要。我們的祖先又想到了文字是記錄說話的,說話跟聲音有關,於是就發明了形聲字。例如:左形右聲:江、松;右形左聲:鴨、戰;上形下聲:竿、花;下形上聲:盲、聾;外形內聲:固、閣;內形外聲:悶、辯等。

古人分析漢字形體的構造而歸納出來六種條例,這就是傳統的「六書」,即關於漢字造字法的理論。「六書」的名稱最早見於戰國時的《周禮》。漢代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說:「教之六書,謂象形、像事、像意、像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班固所解釋的「六書」,前四種為造字法,後兩種實為用字法。

比班固稍後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給「六書」下了明確的定義。「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許慎所指的「六書」以「指事」為首,因為《說文解字》的第一字為「一」,故將指事排在「象形」之前,為「六書」之首。而「形聲」在「會意」之前,因為「形聲」為中國文字最多的一類。另外,象形字雖然起源最早,但數量卻最少。現在人們所說的 「六書」,採用了許慎的名稱,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實際上,漢字在漫長的歷史流傳過程中,有很多失去了本義,用錯、傳錯或者造錯了。例如:(1) 「牛」與「半」。無論是象形還是會意,牛有兩個角,而幾千年來的「牛」字,起筆那一撇,就象徵著一隻角,「半」字起始兩筆先撇後捺,恰如niu的兩隻角。也就是說「牛」字與「半」字用反了。(2)「射」字與「矮」字。「射」字,會意是身高一寸,個子很矮; 「矮」字,左邊是矢就是箭,右邊「委」字是去的意思,讓箭離去應該是「射」,「射」字與「矮」字也弄錯了。(3)「重」字與「出」字,「重」字拆開為「千里」,千里應該為「遠」。 "出"表示一山壓著一山,那應該很重的。「重」字與「出」字也反了。(4)「好」字與「姦」字。 「好」字,一女一男子合為「好」字不確切,應該念為「jian」字; 「姦」字,三個女人在一起,怎能成「姦」字,應該念成「好」。

中華漢字文化源遠流長,每一個字都有他的來龍去脈,突然間,我很佩服過去的猜字先生了。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好好研究一下我們的方框字文化,這也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動流年暖心情 的精彩文章:

心生長空間·春苑

TAG:風動流年暖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