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MOL會是一個萬億市值的經濟體嗎?

MOL會是一個萬億市值的經濟體嗎?

----沒有10年眼光、怎奈何MOL

幣圈如此喧囂,真相何其稀少;當中本聰和V神成為區塊鏈歷史的豐碑之後,誰又會來翻開下一個歷史新的篇章呢?哪一個項目有能挑起大梁承擔起歷史進步的重任呢?看看這兩位人物

一、文章的前提我目前所知道的、在幣圈能真正讓我佩服的兩位大神是:錢海濤和魯斌。

錢海濤:1000個區塊鏈項目的講解者,幣圈創始人、MOL摩爾創始人,給我的印象是這樣的:

(1)有區塊鏈精神;

(2)對區塊鏈和幣圈的認知目前他要是排第二的話暫時還沒有發現排第一的那位;

(3)對未來機會和用戶的把握精準;

(4)行為上通透和敢於挑戰新的不確定性,實則是對自我認知的一種恰到好處的自信和航海家式的冒險精神。

(5)節奏感比較強---這一點很重要,特別是當創業公司到了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當有了資本進入時,把握住發展節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的生死,想對這方面了解的人,我推薦去找史玉柱、陳年、賈躍亭的創業故事好好看看。

魯斌:別名--咕嚕—我猜測咕嚕這個詞可能來自於《指環王》,BTC白皮書的協助翻譯者,ETH白皮書的翻譯者、也是V神的朋友、早期區塊鏈接觸者、投資者和實踐者,海歸經濟學Doctor,巴比特諮詢團隊核心成員、現在是bihu.com的boss。咕嚕我沒有見過,所有的印象就是在幣乎裡面的文章和視頻,以及幣乎產品的性格分析:

(1)極高的區塊鏈認知—這並不是說是他身上的博士光環,而是早期對區塊鏈的投入、投資和不斷的實踐以及對未來的思考。

(2)高智慧:2018-07-28 11:48,咕嚕第一次在幣乎上面提到「為什麼不寫呢?不寫,是因為謹記了長者「悶聲發大財」的教誨,哈哈哈。說真的,不寫,是因為對自己沒什麼好處,別人賺錢不會分你一分錢,虧了就罵你,還找你麻煩。這個教訓是在比特股上吸取的,所以,2014年夏天以太坊ICO的時候,雖然極其看好,但沒有公開支持和宣傳,自己默默參與就行了」相比較幣圈其它大佬來說,咕嚕的智慧很不一般,上個月李笑來老師的錄音門事件帶給笑來老師的一些意外的麻煩就說明了這個問題(我沒有貶低的意思、我是笑來老師的粉絲、很崇拜他的),2011年魯斌就接觸BTC,我覺得他不可能無動於衷,而2014年的ETH的ICO,他的成本價可能會低於4元,至於持有多少個ETH,那就要看你的想像力了。咕嚕的自信似乎可以這樣講:牛逼還是要有的但是沒有必要拿出來吹。

(3)思維縝密。

(4)未來把握和行業方向感較強。

錢海濤和魯斌的共同點:我覺得他們可能並不認識,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認知就是把數字資產貨幣化,只是各自在產業鏈上的分工不一樣罷了。他們這樣的認知以及產生行動差不多是在同一個時間節點,2017年末到2018年初這個階段,而且他們可能同時意識到自己在做的事情的市場空間是世界上的一半的財富(一半是原子財富、一半是數字財富、原子財富對應原子資產,數字財富對應數字資產,目前我們生活中的原子財富正穩步向前發展,而數字財務是新大陸)。-----看到這裡一頭霧水的人可以找我之前的幾篇關於MOL的文章看看,對於入門的人來說我的前幾篇文章可能比MOL的白皮書看起來更容易理解一點。

好了,上面寫了那麼多,似乎有點頭重腳輕的意思,不過不做那麼多的累贅的鋪墊就不可能說明白今天的主題和重點,意思只有一個:錢海濤和咕嚕兩個人都很牛逼,做的事可能是行業的風向標、說的話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和可信度,這是本文的前提。

二、咕嚕怎麼講

下面我們來看看咕嚕《尋找聖杯》一文的重點是什麼。

文章的重點一般就看總結:

1)4年內,加密資產總市值逼近或超過黃金,目前黃金的總市值是8萬億美元。可信度90%。

2)4年內,單個智能合約平台基礎通證的總市值超1萬億美元。可信度70%。

3)8年內,基於區塊鏈的超級應用出現,單個項目的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可信度50%。

既然是聖杯(Holy Grail),那就該是價值連城的。我們要尋找的聖杯都超1萬億美元:超大規模智能合約平台,以及全球性的普世dApp應用。1萬億美元表面看上去那樣遙不可及,細細想,其實不是。以一句業內黑話結尾:不要讓貧窮限制了想像力。」

對於第一點來說是個超大概率事件、咕嚕分析得很透徹了,沒有什麼嚼頭;第三點一方面離我們的距離有點遠,另一方面跟我們今天討論的主角—MOL摩爾、暫時的關聯性不大,所以我們重點看看咕嚕的第二個結論「4年內,單個智能合約平台基礎通證的總市值超1萬億美元。可信度70%」。前不久有媒體人採訪咕嚕的時候,咕嚕說了一句話對我的啟發最深「未來要有一個很厲害的智能合約來存儲價值」,我一直在想區塊鏈的未來是個什麼樣子,突然被這句話點醒了,於是我的大腦選擇性的去關注未來能夠承擔起這個重任的智能合約,最後的焦點也就放在了MOL的身上,所以也就有了前些天文章裡面的一些膚淺的、自以為是的認識。

要理解這句話,我們從以下幾方面下手:

(1)時間:4年內,今年是2018年、也就是說頂多2022年末。

(2)範圍:全球、咕嚕沒有說、不過大家都知道,區塊鏈無國界、無種族。

(3)主角:智能合約,「超大規模的智能合約平台,是我們要尋找的聖杯之一。

目前的智能合約平台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規模和容量問題,最最重要和急迫,沒有之一。規模和容量,翻譯成技術語言,就是可擴展性(scalability)和吞吐量(throughput)。超大容量意味著使用便宜,使用便宜才會帶來應用的爆發。4G的手機流量變得便宜,才開啟了類似於抖音的短視頻類的應用流行,在這之前是圖文、電商、打車等應用為主。類比於目前的智能合約平台,現在只能處理文字,所以只能做電子郵件之類的應用,例如通證轉賬等,頂多還能搞個以太貓。「可拓展性的意思就是說要為未來的發展留足各種空間,大平原的土地越廣,能夠開墾和播種的東西就越多,主網上智能合約的設計要有足夠的彈性,為基於智能合約的各種項目準備足夠的空間,我的理解上就好比安卓系統,你可以在上面開發各種APP,幾乎是無限量。吞吐量是指對網路、設備、埠、虛電路或其他設施,單位時間內成功地傳送數據的數量(以比特、位元組、分組等測量),這是百度的定義,簡單的說吞吐量在區塊鏈的網路裡面就是在同一個時間主網處理的交易數量,主要就是一個效率問題。

(4)事情:基礎通證的總市值超1萬億美元,這個沒有什麼好解釋的,就是市值是6.5萬億人民幣以上,注意不是6.5萬億資產,而是市值,目前蘋果公司是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公司9000億美元上下,還不到1萬億美元,也就是說這個智能合約的市值要超過目前蘋果的市值,全球NO.1。

(5)概率:70%,屬於一個很有可能的事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商業和投資上面,55%左右的概率已經很逆天了,很多VC投資的項目成功概率估計還不到20%;而我的自己的理解和操作大概是這樣的:50%一下的概率的話,我沒有那麼多資金來冒險,我會處於觀望;55%左右的把握的話,我會深入了解,並試圖入倉;60%的把握我會考慮先發制人,重倉也有可能;70%--80%的概率的時候很多人都知道了,屬於一個價值很低的項目了。不過在這裡,咕嚕指的是一個行業方向,所以可信度70%的話喲點疑似大概率事件。方向的判斷上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出入。

三、MOL摩爾能否擔當

MOL摩爾就是咕嚕說的這個智能合約(聖杯)嗎?我們還是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

(1) 時間:根據產品研發的進度推測,MOL的構思時間大概在2017年末到2018年第一個季度,MOL的團隊和天使投資人的鎖倉時間是4年,所以MOL的產品真正成熟並具有一定的規模,這個時間點應該是4年,和咕嚕的4年時間頻率上一直。

(2)範圍:MOL的目標是全球99%人口的手機用戶,到時候這是一個跨越地域、宗教、種族和政治經濟的大規模移動用戶平台,這一點是吻合的。

(3)主角:MOL的產品有三部分組成,主網資產、智能合約、和跨鏈協議;他們的關係是跨鏈協議>智能合約>主網資產。目前的進展是,主網資產100%OK,智能合約正在開發,時間點還沒有定,不過從目前整個團隊的動作來推測,大概率上是可以完成的,而且時間不會太久。跨鏈協議屬於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項目,這裡暫時不聊。MOL採用DAG(有向無環圖)數據機構來代替區塊化,每個節點是一個單獨的鏈,每條鏈之間是平行並發的,所以在吞吐量方面幾乎是無限量,也就是說在理論上一個人轉賬交易是秒到、100個人也是秒到、全球74億人同時也是秒到,而且只要我們仔細去琢磨有向無環圖圖的數據機構,還有一種可能是隨著用戶量的增加,其速度可能會增加(我自己不成熟的推測)。至於拓展性呢,一方面MOL的代碼好像沒有開源,另一方面就算開源了我也搞不懂,因為我不是程序員,所以沒有十足的把握說什麼,不過從白皮書和整個項目的設計上來看,既然考慮到了吞吐量的無限量了,其拓展性幾乎也不是問題。綜上這一點、由於個人的技術缺陷和MOL智能合約的不確定性,我個人的心理定位可以可以給一個分值:-5分。

(4)事情:MOL的發行量是1000億,69%的MOL鎖倉四年,31%私募可以及時流通,在四年內逐步流通起來的大概在75%MOL。四年內用戶量可能沒有MOL官網規劃的樂觀,我提前好像也沒有什麼依據去預測,所以要達到1萬億美元屬於小概率事件,但是不是沒有可能。這一項我個人要減5分。

(5)概率:60%。根據上面我個人的分析來看,給個60分是問題不大的,一方面是咕嚕的認知很高,而且在目前還沒有更好的其它參考標準,所以只能用這個。另外一方面MOL的主網和智能合約設計完全滿足咕嚕的條件。但是在市場拓展和開發進度方面存在不確定性,各減5分,最後得分60分。也就是說四年內MOL要達到1萬億美元的市值,不管是咕嚕還是MOL或者是其它的智能合約的可能性還是有的,只是沒有想像的那麼理想。

四、結論:

四年內MOL成為萬億市值的經濟體的概率大約60%,長遠來看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如果MOL不是這個聖杯,那下一個能擔當這個聖杯的主角兒又會是誰呢?--依我看目前浮出水面的也就只有MOL有這個潛力。所以我的投資動作是:梭哈。

申明:所有的分析是作者個人的觀點,僅供參考,在幣乎上面留下,四年之後翻來看看但是不作為項目的推薦,也不代表MOL官方觀點;建議投資中要注意風險,減少交易頻率才可能有可觀的收益。

謹記:錢是賺不完的,但是虧得完。

本文原創作者:張青萬,一個自由的行者,自以為是是他的本分,對於MOL他的建議是:無意相守10年就不追求那一刻鐘的快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俠醫世家 的精彩文章: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23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45

TAG:俠醫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