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要想改變容貌,相好端莊,讓人親近,一定要這樣做

南懷瑾老師:要想改變容貌,相好端莊,讓人親近,一定要這樣做

人的生命身體是正報,財產物資是依報。譬如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光壽無量是正報,西方極樂世界國土,琉璃為地,七重行樹等等,是他的依報。我們世上人有的身體有缺陷,有的特別健康強壯,這是正報。如果沒有房子沒有錢,那是依報不莊嚴。我們修行人要正報莊嚴、依報莊嚴,就要行一切善、修一切功德才能做到。有人這一生雖然生得端正,一切很好,就是沒有錢,因為前生不布施的關係。

有人這一生功業大,錢也有,但是身體有缺陷,例如清朝的曾國藩,是中興名儒,出將入相,那還得了!可是他一生受皮膚病所苦,身上像有鱗甲似的,一抓要出血的,所以有人說曾國藩是大蟒蛇投胎的。又我們曉得的有位第一等的貴婦人也是有皮膚病,一輩子治不好,沒有辦法。這就是前生持戒不清凈所致。

又比方常用花供養佛,可能他生來世會長得莊嚴漂亮,像花一樣好看。不過你小心,好看也會找來很多麻煩,因果要注意!供養花不要發求好看的願,這個因一不對,果就不對了。供養花的時候要求一切眾生的福報,就是使人一見起恭敬心,不要只為自己。

能修諸功德才能做到「樂成就相好」,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智慧具足,福德具足,是怎麼修來的?不是他六年在雪山中冰雪靠背來的,如果這樣可以成佛太簡單了,你打開冰箱靠個六年不就成佛了嗎?不行的啊!要修一切功德才成就相好莊嚴。

「樂莊嚴道場」。剛才講的是個人的莊嚴體相,現在講到道場。我們的身體是正報,我們長得白、黑、胖、瘦,不同的健康情況,都是因果報應問題,這是正報。時代社會的環境、有沒有財產、住的環境,甚至一切的遭遇等等,是依報。例如阿彌陀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他的正報莊嚴。因為他的四十八個大願,願一切眾生成就,所以他成就的道場是西方極樂國土,依報也莊嚴。

我們人也一樣,有人一生正報莊嚴,現在看到這種人很少。過去在大陸上,地廣人多,我看過很多例子,許多叫花子相貌蠻好的,臉孔長得像佛像,有的幾乎兩耳垂肩,如果他去拍電影一定是一流的。但他是個討飯的,什麼道理呢?耳朵大了是長壽相,但長壽不一定好。如果看相的說你可以看到曾孫子,你先不要高興,你可能很孤苦,兒子活得沒你那麼長。人要靠兒女過生活已經不是味道了,尤其是現代的人,養兒女是責任,不要有做買賣心理,期望他們還你債來養你。時代不同了,這觀念要改了。我常講,兒女向父母拿錢用,是躺著拿的,太太向先生或先生向太太拿錢用,是站著拿的,要想向兒女拿錢用,就要跪著拿了。

再說有的人正報莊嚴,但是依報不好,環境不好,窮苦一生。何以依報不莊嚴呢?多生累世不修功德之故,不作善事。所以真正之樂,前面講要正報莊嚴,現在講依報也莊嚴是人生最樂,是菩薩之樂,樂莊嚴道場。

*****

「相具以嚴容,眾好飾其姿,慚愧之上服,深心為華鬘。」這完全是在講學佛人內心的修養。佛講一切法無相,尤其在《金剛經》中,明確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心經》也講「諸法空相」。既然強調無相,為什麼又說成佛的人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呢?凈土經典也講佛菩薩「相好光明無等倫」,為什麼?

在解脫道上,一切無相才能空,才能證到形而上本體。相好莊嚴還是由功德來的,所以要修一切功德,學會看相就知道,世上很多人都是討債的面孔。討夫妻債、討兒女債……滿街都是這種不友善的面孔,很多機關單位中服務的人也是,一個歡喜的相都沒有。有人的相貌是「對面不見耳」,從正面看不到雙耳,相學上說是富貴之相。但這還要其它條件配合。

「相具」是外表相貌具足圓滿,真得定、得道的人,即使最丑的相也轉莊嚴了。我在前面提過,自己在參學經驗中,遇到過許多這樣的例子。有些小說也寫得對,說入定的人寶相莊嚴,臉相變了。如果打起坐來,滿臉苦相,背還窩著,說入定了,那是絕無此事的。真得定了,色身氣脈必然通的,所有神經細胞自然會鬆開(不是散掉),臉色自然是端正柔和的。所以相好莊嚴是從功德來的,什麼功德呢?戒定慧的功德。修心能改相,這是必然的。

看相的人,看人心地如何,智慧如何,是先看眼睛。就這麼一對眼睛有千萬種不同形態,但是不論什麼形態的眼睛,修行到某一個程度時,善眼就出來了,自然變得慈祥。你們抱怨眼睛不好的,要知道那是可以經由修行轉的。眼睛不好就是病,病由業生,業由心造,能轉心就能轉業。若此心不能轉,又有什麼用?

維摩居士說,「相具以嚴容,眾好飾其姿」,得了定的人,身心都起變化,儒家說變化氣質,自然與一般人不同了,並不用什麼其他特別的打扮。我提醒過大家,不要認為學佛了,外形就可以邋遢,你儀容還是要端正。你看,沒有一個佛菩薩像是不裝扮的,身上掛的戴的滿滿的。只除了一位,地藏王菩薩,他是出家相,可是他的頭髮颳得比鴨蛋還光,也是裝飾。但是過分重視外形也是不對。所以真修行,不裝飾或過分裝飾都不對,因為不合中道。

身心能轉變,一切功德莊嚴就具備了。這要隨時修慚愧心,就是謙虛,就是隨時反省自己的過錯,這就是慚愧心。真正知道慚愧的人,是正修行人。慚愧是我們修行最重要的一件衣服,隨時懺悔反省,改進自己,修到功德圓滿時,身心自然會轉變。雖然沒有修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但是一定與眾不同。所以說「慚愧之上服」。

「深心為華鬘」,用深心作所戴的花飾。深心是般若,深心是佛境界,佛能窮一切智,通萬法之源,所謂天上天下無所不知。等於是中國文化的儒者,「一事不知,儒者之恥」。真儒者一定學問淵博,無所不知,這就是深心,是最好的裝飾。

「相好嚴身,色像第一,舍諸世間所有飾好。」因為功德智慧成就所得的果報,心能轉物所致,色身氣脈自然轉變。這裡經文又隱藏著密教噢!不信你試試看,若作了件大善事,不用打坐氣脈就會變,就是這個道理,立竿見影。有多少修行功夫,色相就會有多少變化,絲毫不爽。修善根結善緣的人,即使是容貌不美,仍然會讓人覺得可愛而想親近;長得雖好看而人緣不佳,就是不修善業的結果,大家要多自反省。

「行無限施,具足相好。」無限量地布施,會有具足相好莊嚴的果報。為什麼要在佛前供花?根據佛經,來生就會長得漂亮;在佛前供香,他生來世不會有體臭;這一生多布施醫藥的人,來生身體就少病痛。雖然有這些說法,但是相好莊嚴還是多布施來的,人家有痛苦你肯幫忙,這幫忙也就是布施。

*****

「忍辱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大家看到忍辱就以為是受人打罵,那只是表面文字,是不相干的。真正的忍辱是八個字:「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我們這個世界翻譯叫做娑婆世界,娑婆的意思是能忍、堪忍。這個世界上的人,忍受一切物質環境痛苦的能力特彆強,因為世界並不圓滿。忍辱是擔負一切,擔負不起來的還是要擔負;做不到的,還是在做。忍辱是一切菩薩的凈土,成了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莊嚴是怎麼來的?是忍辱功德成就來的,不是像有人講的,供花給佛,來生就長得漂亮,那樣就變成做生意了。

每一個佛的色身不同,阿彌陀佛、藥師佛、釋迦牟尼佛,他們的色身都不同,但是成了佛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用四個字歸納就是相好莊嚴。

對修行人來講,就是考驗,不要說成佛,就是到了小乘羅漢的果位,相貌都會轉變的。羅漢的相貌也用四個字歸納,就是清奇古怪。清就是不俗氣;奇是奇怪,不是說臉像馬,眼睛像猴子那種奇怪,而是奇怪又可愛;古是古老;怪是怪相。所以阿羅漢的成就也是脫胎換骨的,這都是實際功夫,不是空談理論就可以的。

像我們學佛的人,修持多年下來,生理和心理沒有一點改變,那個臉還是拉得很長,讓人都不敢望他,更不敢親近。這就是不對了,修持的人即使有一點點成就,也會無形地影響旁人,讓人覺得他可愛可親,自然會起親切感,或是莊嚴感。這個就是功德,是功夫成就而累積起來的。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

藥師佛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喑啞、攣躄背僂、白癩癲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第六大願是藥師佛十二大願的中心。他說將來成佛時,一切眾生身體下劣的,若能聽到我的名號,便能得毫無缺陷的端正色身。下劣即身體是下等品質,像我也是,身體瘦瘦小小的不壯碩。什麼樣的色身不下劣?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大概幾千年才出一個--佛的相好莊嚴。等而下之,一切眾生的身體都是下品。比下品還可憐的眾生是諸根不具,這個世界充滿了這種人。

這一代青年沒有看過苦,更沒有吃過苦。請問台北市郊有個麻瘋病院,幾個人去過?你去看看!那就可以看到痛苦。殘疾病院誰去過?有些學佛的人說不要去管他,那是業障,活該受苦,這是學佛人講的話?我聽了心裡就打顫,說這個話真是,果報不可思議啊!學佛的有幾個人去照顧這些地方?恐怕有人不服,說有啊!唔!當然有,坐在那裡觀想,玩手印,大慈大悲啊!一切眾生都好啊!自己又不費力氣,隨便觀想一下,實際行為一點都沒有做到,有什麼用?

這個世界上諸根不具的人太多了,諸根不只六根,身體有缺陷的都叫諸根不具,有些人是明缺陷,有些人是暗缺陷。以佛眼來看,在座各位沒有一個人的身體是絕對健康的,毫無缺陷的人才稱得上諸根具足。譬如戴眼鏡是眼根不具,鑲了假牙是口根不具,頭腦不夠聰明是腦根不夠利,不夠利就笨;笨和某些眾生差不多,只是稍微好一點而已。

諸根不具是這個世界的眾生最痛苦的事,所以真正的醫師,和研究醫藥的人,莫不朝著改善諸根的方向努力。中國讀書人發願立志:「不為良相,必為良醫」,不作一個救人救世的帝王將相,就作一個能救人病苦的好醫生。這是中國知識份子讀書所發的第一大願。

宋朝范仲淹就將此語奉為一生讀書立志的圭臬,所以他醫學研究很精深,不過一輩子沒有用上,後來出將入相,成為良相。當然啦!現代的青年也發這個願,不為「亮相」即為「晾衣」,不到社會上亮亮相,就在那裡作個晾衣服的架子,那就很糟糕了。

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很可憐,色身多半下劣,諸根不具足,因此很醜陋。最莊嚴美麗的是佛,佛的相好莊嚴無等倫。其他凡夫眾生能得相好莊嚴的也不是偶然,均有其果報。譬如以香花供佛的人,他生來世會得相好莊嚴的果報。此外,能把一個環境弄得乾淨清爽給別人使用,也等於是供養佛的香花,他生來世不會變醜陋之身。所以,能得「相好莊嚴」那是積功累德修一切善法的結果。

醜陋是諸根不具之一種。以佛法看眾生,醜陋就是病態,另外還有頑、愚、盲、聾、喑啞、攣、躄、背、僂、白癩、癲狂等種種病,都是很痛苦的病態。

頑:頑不靈,自以為是,怎麼教都點不通。

愚:想痴呆,沒有智慧,笨蛋,笨得不得了,腦根不具足。

盲:睛看不見。

聾:朵聽不著。

喑啞:帶有問題,說不出話,也就是啞巴。

攣:兩手彎曲不直,不能自由伸張。

躄:足。有些半身不遂,會有這種後遺症。

背:腰駝背,背彎起來。

僂:駝背更嚴重,腰桿都直不起來了。現在比較少見,老一輩朋友中有。

白癩:膚病。

癲狂:神病。

以上所說的病苦,大多就外形而言,人類的病痛有無數種,多得很。在座諸位都以為自己很健康,其實都在病中。

藥師佛願這些受苦折磨的人,在聽到他的名號,一心虔誠念誦修行藥師如來法門,都能得到「端正黠慧」。人身最難得的就是這四個字,形體端正,頭腦聰明。有人聰明而不端正,有人端正卻不聰明;既聰明又端正是修很多善行的福報而來。端正聰明已經不錯,為何又加一句「諸根完具」?因為諸根完具很難,很多人外表看起來很端正,但是,卻有些暗病只有自己知道,絕對完全健康的幾乎沒有。

這一時代的眾生,眼睛果報很壞,雖然沒有瞎,卻得靠玻璃生活;不袈上一副玻璃鏡,對面不相識,這個滋味不好受。這個時代物質文明的果報愈來愈好,眾生果報卻愈來愈差。依報是莊嚴,正報卻完了;物質文明是依報,自己色身是正報。正報的福報薄了,仰賴依報而活,很可憐!這叫作其身下劣。

所以,藥師佛憐憫後世一切眾生,發願成佛時,在他的佛光普照之下,一切眾生沒有病苦。脫離生老病死苦是人類最不容易求得的,學佛修道的人都想跳出生老病死苦的圈子,但有幾個人能真正跳出?這就要好好研究藥師如來的道理了,尤其發心學佛修行,乃至發心學醫,隨時要修持藥師如來法門。

色身成就之後,一定是相好莊嚴,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例如本師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琉璃光如來應化世間,都是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好應世。每個眾生都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型好,但是,我們怎麼那麼丑啊!我們是具足三十二丑,八十隨形不好,口臭,汗臭,腳臭,隨形樣樣不好,為什麼?因為沒有悟道,沒有修行,自身的光明沒有引發出來。

《藥師經的濟世觀》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訂閱我們

助人助己,轉發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我說參同契 什麼是九還七返
南懷瑾老師:人生三道坎,很值得警惕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