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條古運河溝通黃河與淮河兩大水系,也是劉邦與項羽之爭的關鍵

這條古運河溝通黃河與淮河兩大水系,也是劉邦與項羽之爭的關鍵

原標題:這條古運河溝通黃河與淮河兩大水系,也是劉邦與項羽之爭的關鍵


京杭大運河因開鑿時間最早、歷程最長而被國人稱道,也成為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而在其之前,中國人早早就已經懂得利用山川形勢之便,進行大規模開鑿運河的技術了。戰國時期,魏惠王在將都城從安邑遷到大梁(即開封)之後,為了稱霸中原的需要,大興水利工程,從而造就了歷史上著名的"鴻溝"。


"鴻"就是大的意思,"溝"泛指人工開鑿河道,"鴻溝"則是中國古代最早溝通大河(黃河)和淮河的人工運河。自開通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鴻溝"一直在南北交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也具有極大的戰略價值。


因地勢西高東低的緣故,中國多東西向的河流,使得東西之間的交通相對比較方便,南北則被河流劃分為不同的地理單元,如黃河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長江流域等等。因而,利用人工運河打破南北交通的壁障,則具有非凡的政治經濟文化意義。


而在封建社會前期,氣候遠較現在濕潤,黃河流域與淮河流域之間南北河流眾多,有濟水、汴河、潁河、汝河、泗水、渦水等大大小小十來條河流,中間有圃田澤、雷澤等眾多沼澤湖泊。自魏惠王時興修的鴻溝,則是自滎陽開始引黃河水而下,在開封附近轉而南下,經潁河等河流直達淮河。


通過鴻溝,上可以溯及黃河、洛河的豫西地區,下則可以通過濟水到達齊魯之地,洛陽、新鄭、大梁、臨淄等著名的都市穿梭其間;而由鴻溝向南的諸多河流,則將豫東南、安徽北部廣大地區聯繫在一起,陳(宛丘)、睢陽、襄邑、陳留等城市因此而興起,戰國末年楚國都城從郅遷到陳(公元前278年),又從陳遷到壽春(公元前241年),也沒有脫離鴻溝經潁入淮這條黃金水道。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以鴻溝這條人工運河為主幹,正好將黃、濟、汴、潁、汝、泗、渦等南北向的自然河流作為其支脈,從而形成一個相對發達的河南地域水路交通網,不得不說是人類歷史上一次了不得的壯舉。


與溝通南北相關聯的是鴻溝的軍事地理學價值。說起鴻溝,許多人不免會記得象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也就是歷史上的項羽與劉邦打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當時,劉邦自漢中出關向東,與項羽在滎陽東形成對峙局面。在戰爭過程中,劉邦每戰皆潰,但卻均能絕處逢生。而此前,劉邦則派遣大將韓信進入齊地,攻滅由項羽冊封田氏諸王,形成由北南下之勢,並且,韓信還可以通過鴻溝東連的濟水為劉邦軍提供鹽巴、糧草等戰略物資;而在南方,則有新近歸順劉邦的九江王英布通過鴻溝水系不斷從後方騷擾項羽的糧道。

在此情形下,西楚霸王項羽不得不釋放了劉邦的妻子並向其議和,雙方達成以鴻溝為界的停戰協定。其後,項羽引兵南下,欲先穩定後方;劉邦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撕毀協議,向東進攻項羽,最後將其圍在垓下,最終讓天下改名為漢。由此可見,楚漢之爭實際上就是圍繞著鴻溝進行的。

然而,由於黃河帶來的泥沙日益增多,再加上氣候變遷等原因,黃河與淮河之間的河流因堵塞、乾旱等因素越來越稀少,鴻溝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漸漸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隋唐大運河的通濟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看河南 的精彩文章:

遷都洛陽不成,宋太祖趙匡胤終死於「燭光斧影」
存在僅僅二十年,汝瓷為何能穩坐北宋「五大名窯」之首?

TAG:文化看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