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輝煌之後的共享經濟 敢問路在何方

輝煌之後的共享經濟 敢問路在何方

作者 |黃山明

出品 | OFweek物聯網

歡迎下載OFweek APP查看更多新聞

如今再看到街邊停滿的共享單車,許多消費者已經失去了當初第一次見面時的激動。倒塌在路邊綠化帶中凌亂的單車,不再是那個為了方便解決用戶最後一公里的方案,反而成為了城市中難以清理的阻礙。正如經歷過輝煌之後的共享經濟,已來到了洗牌的階段。

從開始到繁榮

共享經濟一詞的由來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由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Marcus Felson)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Joel.Spaeth)發表的論文中所提到。但共享的概念卻早已有之,分享同一件東西,借閱同一本書籍、文獻等,都屬於共享的行為。

但共享經濟與單純的共享行為略有不同,簡單來說,共享經濟是以獲得報酬為目的行為,是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商業模式。共享經濟解決的最大問題是閑置資源的浪費,它能有效利用這些限制資源實現最優匹配,達到零邊際成本,當然這些需要解決相關技術以及制度等問題。

中國的共享經濟直到2008年之後才開始真正生根發芽,在此之前,雖然市場上也出現過類似的共享產品,但一直不溫不火。2009年,受到國外共享經濟浪潮發展的影響,國內眾多領域的共享型企業開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滴滴出行、小豬短租等便是那個時候的代表。

到了2013年,隨著互聯網技術以及商業模式的不斷成熟、用戶的廣泛參與以及大量的資金投入,部分領域的代表性企業體量和影響力迅速擴大。共享經濟更加彭勃發展,諸如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市場的繁榮也讓企業們想像力得以爆發。

資本盛宴輝煌的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下這些產品的出現,在某方面而言,的確為用戶解決了許多痛點問題。比如共享單車方便了人們上下班出行,網約車解決了打車難的問題,房屋出租解決了上班族們找房困難的問題。

共享經濟不僅體現在實際物品之中,虛擬產品也有許多共享經濟的出現,比如知識付費便是共享經濟下一個比較成功的產品。通過在網路中海量信息的收集,繼而整理兜售給有需要的消費者,再進行適當的收費,這種模式顯然也是一種共享行為。

繁榮的共享經濟在市場上也得到了積極的反饋,2016年,作為共享單車的元年,大量資本用戶共享單車領域,只ofo就完成了5次融資。資本的瘋狂用戶,造就了這個行業的繁榮,在2016年下半年,市場上已經充斥著數十家從事著共享單車的企業,百車大戰拉開帷幕。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39450億元,增長率為76.4%。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也預測,未來幾年,共享經濟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交易規模將佔GDP比重的10%以上。但現實給了共享經濟一個響亮的耳光。

惡性競爭下的惡果

就如同網約車戰爭一樣,共享單車的戰爭同樣殘酷,依靠大量的補貼吸引消費者使用自家公司的產品,那個時候比拼的只是哪家公司體量更大,哪家公司底蘊更深而已。而隨著共享單車本身也在不斷迭代,車輛的實際生產數已經遠遠超過了最大需求數,加上激烈的市場競爭,超量投放帶來的單車使用頻次降低以及需求增加等影響,都為這個躁動的市場潑上了一桶冷水。

供過於求的後果便是劣幣驅逐良幣,一些技術領先但成本過高的單車最終還是敗給了那些技術簡單但是大量投放單車的企業。但是在競爭中大肆增加共享單車的數量,導致本該服務於民共享設備在這一刻成為了消費者的困擾。它們成為了共享時代的「垃圾」,被肆意堆放,加上行業內的惡性競爭,讓不少小型共享單車企業資金鏈斷裂,進一步加劇城市中共享「垃圾」的堆放。

惡性競爭下的後果除了製造這些已經廢棄的共享單車外,也讓這些企業學會了以資本作為武器,而不是以技術作為自身的優勢。國內的戰果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但在國外,資本的力量卻並不是那麼好用。

由於投入巨額補貼進行共享單車大戰,導致生下來的幾家企業都有極大的虧損,這些虧損已經讓他們不堪重負。以ofo為例,在7月份已經宣布,將在未來兩個月內結束印度業務,退出澳大利亞市場,同時ofo也在計劃退出德國市場。另據美媒報道,ofo計劃關閉美國大部分業務,裁剪絕大多數員工,並撤回到少數幾個城市。摩拜則被美團點評以37億美元的總價全資收購。

盲目擴張與惡性競爭的後果,便是讓這個位列中國新四大發明的產品急劇萎縮,開始走向了下坡路。共享經濟的衰退不僅共享單車這一種產品,共享雨傘、共享電動車、共享汽車等,都如同曇花一現,在如今已經難覓蹤跡。

共享經濟未來路在何方?

未來共享經濟的出路在何方?這不僅是領域中從業者的疑問,也是普通消費者的問題。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已經習慣了共享經濟帶來的便利,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體驗過共享經濟下產品的消費者自然也不會希望共享經濟衰退。

對於企業而言,共享經濟的最大問題便是惡性競爭以及定位問題。過低的門檻導致企業拿到資金便可進入,混亂的市場也讓一些有想法的小廠商逐漸淘汰出去,因此留下來的只剩行業巨鱷,但是在一路補貼殺出重圍的情況下,如何讓消費者接受比過去更加昂貴的消費是一個問題。其次,如今共享經濟市場下,除了共享單車、知識付費等有限的幾個產品外,真正能夠做好的產品寥寥無幾,許多都是定位失誤所導致,產品是個好產品,但是需求卻不一定真正存在。

對市場來說,共享經濟可以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帶動許多相關行業進行齊頭邁進,但是由於市場還比較混亂,規則不明的情況下,共享經濟有些走偏了。因此,市場上需要針對共享經濟重新調整相應規則,建立新的監管體系,讓共享經濟走向正確的道路。

共享的行為是人的天性之一,我們的互聯網本身就是共享的,因此對於共享經濟而言,未來的發展空間可謂無限。如今共享經濟之所以衰退與市場的急功近利與惡性競爭有關,只有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市場氛圍以及完善的信用體系,共享經濟的未來才有可能繼續騰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OFweek物聯網 的精彩文章:

諾基亞助T-Mobile實現美國首個3GPP雙向5G數據傳輸
5G發展迅速 英美內部5G大戰一觸即發

TAG:OFweek物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