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現在很多人之所以長得丑,跟往昔做了這種事有關

現在很多人之所以長得丑,跟往昔做了這種事有關

該怎麼樣發願呢?「但願我在輾轉投生的生生世世中,連其他有情的一根毛孔也不損害,一心一意利益他們。」這個很重要!因為我們這輩子不一定能解脫,那麼在廣大無邊的輪迴中流轉的話,就千萬不能害眾生。

正如經中所說:「慈身業,慈語業,慈意業。」我們的身口意應以慈心攝持,口中所說的話、手中所做的事、心中所生的念頭,絕不能損害眾生,自始至終要真誠慈愛。甚至目視其他眾生,也應當和顏悅色,不能怒目而視,就像《入行論》中所言:「眼見眾生時,誠慈而視之。」若能如此,就會感得身相莊嚴,佛經云:「慈目視眾生,得大威妙色。」現在很多人之所以醜陋,也跟往昔損害眾生有一定關係。

從前,一位專橫跋扈的官員,一貫斜著眼睛看別人,結果後世生為一戶人家灶下吃剩飯的餓鬼。在佛經中,也講述了反目視聖者而墮入地獄等的過失。佛陀在《入定不定印經》中,還告訴妙吉祥菩薩:假如有人以怒目來看菩薩,其罪超過挖出三界眾生的眼目等[ 《入定不定印經》云:「妙吉祥,假使有人以嗔噁心挑出十方一切世界有情眼目,若復有人以嗔噁心於菩薩所不欲眼視背之而去,其罪重彼無量無數。」]。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若沒有什麼特殊密意,一般來講,對眾生應語氣和藹、目光慈悲,這是菩薩最基本的行為。

現在有些人,入定修慈心、悲心、菩提心時,境界還算不錯,但出了定以後,常以嗔恨心來對待別人,所行與所修大相徑庭。就像一個人在學校里讀書,學的都是善力量,但到了社會以後,全部都是惡行為,那這些書就白讀了。所以,我們修大乘佛法的話,入定不入定、閉關不閉關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平時的行為。

平時若能把眾生當成父母,或者視為自己的獨子,說明你的修行比較成功。反之,假如與眾生交往的過程中,嗔恨心非常大,脾氣也特別暴躁,不管是說話、做事、想問題,全部處於惡的狀態中,那我們百分之百可以斷言:你的修行境界特別差。

一位修行好的菩薩,身體的威儀會溫文爾雅,給人一種舒心悅意之感,徹底杜絕了危害他眾,全心全意利濟有情;口中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實實在在、悅耳可人,不帶有藐視、侮辱、譏諷他人的意味;心裡也是同樣,處處饒益眾生,不望自己得到好處,如《入行論》云:「一心樂利他,不望得善報。」

(《大圓滿前行》的文字很簡單,沒有什麼不懂的,但若想將每句話落實到行為中,就要靠自己的修行了。)

不過,我們也不能憑著虛偽的調柔威儀、溫和語言等,讓別人把自己看作菩薩、高僧大德。原來有個人剛出家,行為特別寂靜,總看不慣一些老修行人,喜歡對他們評頭論足,說走路應如何如何,說話應如何如何……其實,剛出家經常會有這種熱情,但若過了一二十年,行為還能一如既往的話,那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有些人到一些上師那裡,求得大圓滿之後,兩三天中口口聲聲都說光明境界,講這些也特別舒服,但用不了多久,他的光明境界就慢慢變「黑暗」了。所以,偶爾的行為、偶爾的出離心,不代表一個人的真實境界。

若想變成名副其實的修行人,首先就要發自內心,唯一渴望利益他眾。在念發心偈時,可以有時候觀想皈依境,有時候觀想慈無量心的內容,有時候心裡反覆發願。因為你一點分別念都不起,也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就要盡量安住在善的境界中。

那麼,該怎麼樣發願呢?「但願我在輾轉投生的生生世世中,連其他有情的一根毛孔也不損害,一心一意利益他們。」這個很重要!因為我們這輩子不一定能解脫,那麼在廣大無邊的輪迴中流轉的話,就千萬不能害眾生。《分別業報略經》亦云:「慧者應當知,慈愍不害生。」一個人一生中若能守持這一條戒,我覺得就已經非常圓滿了。但現在的這個社會,做到這一點相當困難。你們若實在做不到,也要對自己的行為勵力懺悔,發願生生世世不害任何眾生。

尤其是,對於依靠自己的眷屬、奴僕、旁生等,都要滿懷關愛之情。乃至看門狗以上,也萬萬不要隨意毆打、過分役使。我們每個人都說「要悲憫一切眾生,度化所有眾生」,如果連最近的眾生都不愛護,跟父母的關係都特別不好,那根本談不上什麼大乘菩提心。

當然,這裡也並不是說,要只關愛自己身邊的人,而是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培養真正的慈悲心,隨時隨地、一言一行、心心念念都要以仁慈為本。

敬摘錄《前行廣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法王如意寶:這就是最深的一個教言
沒錢了怎麼辦?感情出問題怎麼辦?——教你逆轉違緣的竅決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