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場殺器,選這些球鞋就夠了!

內場殺器,選這些球鞋就夠了!

夏天來了,在外場打球可能就會受到天氣條件限制,那麼內場就是最佳選擇。在內場打球我們要選擇什麼樣的球鞋呢?接下來看一看這幾款球鞋是否可以滿足你的需要!

「 Air Jordan 31 low 」

Air Jordan XXXI Low幾乎涵蓋了Nike和Jordan品牌中最高端的科技,他的前兩代AJ29和AJ30在擁有前掌Zoom Air+FlightSpeed的科技下,已經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讚賞,那這雙擁有全掌Zoom Air+FlightSpeed的AJ31,絕對可以讓你舒服到爆!

#外觀

面料依然和高幫版本一樣,在前掌和中足的位置使用Flywave編製材料。後跟位置也依舊為皮革材料。這應該是目前最頂級的面料科技和搭配!貼合腳面不說,延展度和耐磨性都發揮至極致!

#包裹性

它的包裹感要比高幫版本更加緊緻!Flywire飛線系帶系統包裹中足。而且低幫版在腳踝位置的泡沫填充物絲毫不差於高幫版本,絕對會牢固你的雙腳,它的包裹性絕對值得點贊!

#緩震

緩震方面與高幫版本相比並沒有出現改動,全掌Zoom Air氣墊加持非常不錯。在室內室外的表現都足夠令人滿意,總體來說緩震效果還是可圈可點的,畢竟全掌氣墊是一個偉大的設計,總會有人鍾愛這個!

#抓地性與耐磨

之前有的低幫版本使用水晶底,無法避免的便是抓地力不足,容易在變向時打滑,而現在幾個配色則放棄了水晶底,採用橡膠底,一下子把抓地力性能提了上來。耐磨性和高幫版本差不多,是絕對的內場好鞋。

「 Jordan Super.Fly 2017 」

這款本年度Jordan Brand 旗下最具代表性的實戰鞋款。Super.Fly 2017 搖身一變,不僅將數字代號換做年份編號,在科技配備和時尚設計方面,更是帶來讓人耳目一新的吸睛表現。

#外觀

Jordan Super.Fly 2017鞋面採用了與飛線作用相近的支撐條內嵌飛線加持,鞋頭粘膠加固,後跟則是由海綿填充物與TPU組合而成。

鞋身注入 Air Jordan 4 與 Air Jordan 11 兩雙經典鞋款的設計元素,側面的中底,鞋頭和鞋帶是能看到一些AJ 11的影子的,80年代Flight 字樣與鞋身優雅輪廓等設計語言的注入,帶來具現代感受的優雅表現!

#包裹性

包裹性是大家在選擇實戰鞋時極為看重的一個部分。在這雙鞋子上,鞋身整體的高度貼合感,沒有辜負鞋身上諸多追求包裹感的設計。尤其是鞋後跟的海綿墊以及鞋舌與鞋幫的一體式設計把腳緊緊的鎖在了鞋內。

#緩震性

球鞋搭載全新react新科技。無論是橫向切入籃下還是灌籃前的全力衝刺,Super.Fly 2017利用Nike React泡棉優化了每一個腳步的緩震。「你立馬會注意到Nike React的響應性」格里芬說。「無論你做什麼動作,它都緊緊跟隨著你。」

#抓地力與耐磨性

Super.Fly 2017的外底圖案基於運動員的大資料庫設計,無論是轉身過人、變向過人還是急停跳投,它的外底能滿足你的一切需求。當然他的耐磨程度決定了它是一雙內場鞋。

「 Nike KD 10 」

杜蘭特正是穿著這雙KD 10在六月份拿到了他的第一個NBA總冠軍。他在勇士的巔峰旅程才剛剛開始。現在我們來看一看這雙KD 10 有何特別之處!

#外觀

鞋型依然修長,鞋舌添加 KD logo,本次 KD 10 將 Flyknit 織物完全覆蓋鞋身,並針對籃球運動激烈的對抗需求採用多重密度織法。加密、鏤空、植入彈力纖維的設計,提供了輕質、透氣、貼合舒適的穿著感受。

#包裹性

全FLYKNIT編織鞋面的材質,讓包裹性十分的出色,而且從中底鞋面連接處開始向上延伸的鞋帶系統完全覆蓋了整個鞋面,也為其包裹增分不少。繫緊鞋帶後,腳踝兩側的包裹也同樣明顯,想必實戰中的支撐包裹表現將頗為踏實!

#緩震性

依然延續 KD 9 緩震極佳的全掌可視化 Zoom Air,整個氣墊系統可以說是技術相當成熟,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不管你是大體重力量型球員還是小快靈速度型球員,都能很好的感受到這個ZOOM的緩震和反饋。

#抓地力與耐磨

十代的外底紋路換成了同心圓的設計,這個紋路無論是內場還是外場抓地力表現都十分出色。但是可能紋路比較的細也比較的淺,在場地比較粗糙的情況下上磨損會比較的快。所以它就是為內場而準備的!

「 Nike——Nike Kobe 11 em 」

當科比最後征戰賽場的戰靴定格在第11代的那一瞬間,你是否曾嘆息?那麼看一看這雙可能被低估了的Kobe 11 em,他有著怎樣的閃光之處!

#外觀

Kobe11 em這個版本鞋面主要採用em的工程網面,使球鞋更加舒適、透氣。一如既往的流線型鞋型,輕便的鞋身,多彩的配色,怎麼說也算是一雙能靠顏值取勝的球鞋。

#包裹

em版和elite版本最大差距在於包裹性。Elite版採用了針織鞋面,並在鞋面下埋藏了大量高強度的飛線,這極大提升了鞋面的包裹感,穿進去後感覺是緊緻但並不板腳。

#緩震

像這雙Kobe11 em,它的定位是純粹的內場後衛鞋,從這個角度講,「標準木地板」加「後衛鞋」這兩個因素都決定了這雙鞋沒必要設計成「彈軟」的效果。極簡的中底設計加上無zoom的lunar鞋墊設計雖然犧牲了Q彈的腳感,卻提供了歷史級的場地感!

#抓地力與耐磨

鞋底的紋路變成了很少見的一整排紋路排列設計,這樣鞋底紋路不會被逐個擊破。關於耐磨性,雖說這雙Kobe 11 em 採用了看起來很簙的透明水晶底,但耐磨度達到了平均水平,比它的前輩ZK10更是強了不止一點。

不同的場地,選擇不一樣的球鞋;這些球鞋在內場是最適合不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鞋販子都是吸血鬼 的精彩文章:

虎撲的這波粘熱度操作,我看不下去了!
男孩子心中最愛的球鞋是哪雙?永遠買不到的那雙!

TAG:鞋販子都是吸血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