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百年神保町,舊書店的生存法則

百年神保町,舊書店的生存法則

原標題:百年神保町,舊書店的生存法則



神保町十字路口,由一條東西走向的靖國通和一條南北走向的白山通組成。附近就是著名的神保町舊書街。(圖/陸嬋)


「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張靜江故居的這幅抱柱聯恰好可以用來詮釋神保町舊書街一直以來所傳遞的處世態度。


「時代」。時代潮流所帶來的起起伏伏,舊書店的經營者們無力抗拒。

「堅持」。放眼神保町,書店兩代人用近百年的時間來實踐這平平淡淡的「堅持」二字。


北京琉璃廠、台北牯嶺街……多少繁華一時的舊書市,都已被雨打風吹去,不復當年榮光。神保町舊書街為何能夠百卌載薪火相傳,依舊是讀書人心中那場流動的書香盛宴呢?除了國人熟悉的內山書店和周氏兄弟軼聞,神保町的魅力從何尋找呢?


不止於書,如今的神保町還藏著現代快節奏生活方式的另一種可能性。慵懶、靜謐,百年舊書街的故事未完待續。


全文共5351字,閱讀大約需要13分鐘。


文 /陸嬋


編輯 /楊嘉敏 瞿沖


東京千代田區的神保町是一處知名的書肆聚集區。從地圖上看,神保町東抵駿河台,西到九段坂,北達水道橋,南至皇居護城河,中心地帶是一條東西走向的「靖國通」(「通」即大道)和一條南北走向的「白山通」。兩路交匯處剛好形成神保町十字路口,神保町舊書街就在此處。一年四季,神保町近兩百家新舊書鋪書香不斷,人聲不絕,又憑藉東京首善之地的地理文化優勢,自然而然便有了「世界第一舊書街」的美譽。


「世界第一舊書街之緣起」


當地最古老的舊書店「有斐閣」成立於1877年。以此為起點,神保町舊書街已經走過了一百四十一年的歷史。而關於神保町與舊書之間的淵源,還得先從兩所發祥於千代田區一橋地區的大學——東京大學和東京外國語大學說起。1857年,直屬於江戶幕府的西洋研究教育機構「蕃書調所」在如今千代田區的神田小川町成立。在之後的二十年中,蕃書調所歷經數次改名,最終於1877年,同東京醫學校(最初是1858年成立的種痘所)合併成東京大學。由此,正式開日本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先河。而在四年前的1873年,當時名為「第一大學區開成學校」的東大在全校推行一邊倒的英語教育模式。為了接收因此被「驅逐」出校的法語和德語系師生,文部省在同年11月,通過整合歸併,成立了學制兩年的東京外國語學校,即後來的東京外國語大學。


東京大學發祥地紀念碑,位於千代田區神田錦町三丁目一番地。(圖/陸嬋)


明治初期,這兩所學校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文化需求,促使附近的舊書店和補習學校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比如,有斐閣在創立伊始的主要業務就是向在校學生出售法學領域的舊書。而像三省堂書店、富山房、岩波書店這樣的老牌書商,當年也是在神保町靠做舊書起家的。雖然,這一帶後來又陸續出現了中央大學、專修大學和日本大學等私立高校,但正如明治大學教授鹿島茂在《神田神保町書肆街考》中所提及的一樣——「在神田神保町的古書肆街的形成過程中,東京大學和東京外國語大學的存在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神保町一帶,高校師生隨處可見。在追求「和魂洋才」(即「日本精神,西洋才技」)的時代大背景下,莘莘學子對二手西洋書籍的需求急迫而旺盛。於是,那些想要開設舊書店,特別是專營舊洋書的商家,自然而然便聚集到了神保町。



東京外國語大學發祥地紀念碑,位於千代田區神田一橋通町一番地。(圖/陸嬋)


「中國學子落腳地」


正是在這些舊書店經營者的不懈努力下,神保町舊書街才得以從雛形初現,一步步築成了後來的規模。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舊書街的發展歷程中,中國留學生也曾在其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甲午戰爭結束後,當時的湖廣總督張之洞寫《勸學篇》,闡述「西書甚繁,凡西學不切要者,東人已刪節而酌改之。中東情勢風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無過於此」,大力號召國人赴日留學。一時間,大批官費生和自費生紛紛東渡扶桑。其中大多數人就來到了日語學校和留學生會館聚集的東京神田地區(現在千代田區的一部分)。


1896年,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現在的筑波大學)前校長嘉納治五郎在神田三崎町首開私塾,輔導中國官費生考取日本院校。六年後,這位提倡「聯中抵歐」的日本教育家又在如今的新宿區創辦了著名的弘文學院(後改名為宏文學院)。眾所周知,這所學院接收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就是魯迅。之後,弘文學院相繼在神田猿樂町等地增設分校,而同在神田地區的法政大學和明治大學等私立高校也爭相效仿,順勢推出了面向中國學生的日語教育課程。於是,神田地區的中國留學生數次第攀升,一時間竟帶了些許唐人街的味道。


儘管後來伴隨著辛亥革命和關東大地震後的歸國潮以及北伐戰爭時的出國潮,在日中國留學生的數量時減時增,起伏不定。但直至二戰時期,神田地區作為中國旅日學子大本營的地位始終未有改變。尤其是1914年,日本國語學者松本龜次郎在神田中猿樂町創立的東亞高等預備學校(後改名為東亞學校),成了絕大多數中國留學生必經的一個中轉站。與赴日後的周恩來有過師生之緣的松本龜次郎本人,更是為中國留學生的日語教育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


從明治中期到昭和初期,一批又一批中國留學生在神田地區落腳求學。1906年,作為官費生抵日的周作人後來在《東京的書店》一文中,如此描述當時的神田——「本鄉神田一帶的舊書店還有許多,挨家地看去往往可以花去大半天的工夫,也是消遣之一妙法」。在二戰爆發前的數十年間,神保町為客居神田的中國學子提供了一個書香天堂。與此同時,中國留學生對二手教材、外文辭書,尤其是西方思想和實學書籍的龐大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當地舊書店的發展。

「災難接踵而來」


然而,神保町百餘年的歷史並非始終如此一帆風順。1913年2月20日深夜,神田的一場意外大火使神保町的舊書店幾近全毀。火災過後,神田當地的高校圖書館和師生都陷入無書可讀的困境。神保町的書商們聞風而動,立即四處調配圖書庫存,並在極短的時間內重振旗鼓,恢復了營業。彼時,里神保町(現在的神保町一丁目)一帶因為有軌電車的開通,成了神保町新興的繁華區。於是,許多舊書店便趁機將新店鋪安置在了這附近。如今神保町舊書街的分布格局,正是在這場大火之後才得以形成的。



矢口書店創立於1918年,專售電影戲劇等相關書籍。書店旁邊是日本工業大學。這座極具昭和風的特色建築是神保町當地有名的拍照點。(圖/陸嬋)


短短十年之後,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再次席捲了神保町。1923年9月1日,關東大地震。頃刻間,整個東京陷入一片火海廢墟。神保町的舊書店悉數毀於一旦。相較1913年的那場神田大火,這次地震所帶來的文化斷層衝擊更為強烈明顯。學校、圖書館、出版社……受災嚴重的文教設施數不勝數。明治以前發行的舊書古籍更是在東京幾近絕跡。包括古舊書業在內,文化界的震後重建工作迫在眉睫。


災後,以一誠堂書店為首的神保町書商們立即在廢墟上搭起帳篷和木板房,重新開張營業。書店員工被緊急派往日本各地搶購舊書。很快,各類書籍開始不斷流入神保町,舊書街的繁華熱鬧更勝災前。在大地震發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東京的整箇舊書市場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物以稀為貴的狀態。因此,舊書價格節節攀升,連帶著舊書店的社會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從結果來看,那場幾乎將整個東京推倒重來的大地震對神保町舊書街而言,似乎成了一次因禍得福的契機。


進入昭和時期之後,日本社會忽然颳起了一股「一元圖書」(日文為「円本」)風潮。1926年,一家名為改造社的出版社本著薄利多銷的理念,率先推出一冊一日元的《現代日本文學全集》。這種廉價的新刊讀物很快便吸引了大批讀者前來爭相搶購。改造社的大膽創新不僅挽救了在關東大地震後瀕臨破產的自身,還帶動新潮社、春秋社、平凡社等同業紛紛加入一元圖書的出版大軍之中。之後數年間,這場風潮以勢不可擋之勢席捲了大眾圖書閱讀市場。再加上1927年3月爆發的昭和金融危機的推波助瀾,日本整個古舊書業可以說是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然而,在當時的神保町,也有不少書店依靠自身專業化的經營,最終平安地度過了此次危機。比如,當地唯一一家專營醫學書的稻垣書店(1974年遷至東京都大田區,改名為東邦稻垣書店),憑藉神田地區龐大的師生人數的優勢,通過向大學生出售二手教材及參考書來維持日常運營。還有創立於1903年的一誠堂書店,因為主營江戶時期絕版古籍和各式古代手抄本,所以也未受到新書大量刊行的負面影響。


到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伴隨著日軍外侵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世界格局風雲變化,神保町也無法獨善其身。不少舊書店因為店主和店員相繼應徵入伍而不得不暫時閉門謝客,但同時也有書商趁勢將生意做到海外,順帶發了一筆戰爭財。


戰後,在東京大空襲中幸運躲過美軍轟炸的神保町很快便迎來了兩大發展機遇。一次是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為了促進日本的社會平等和民主化,於1947年廢除了「華族」(日本貴族階層)制度。這些舊家豪族原本就是古籍舊書的收藏大家。在喪失貴族身份以後,一些人因現實生活所迫,無奈之下只好出售家族珍藏的舊典古書和名人字畫。其中有不少藏品都流入了神保町舊書街。還有一次是1948年以後興起的建校熱潮。數年間,日本全國新建了三百餘所大學(含專科)。日本人將其稱為「竹筍大學」,比喻大學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當時,新書出版行業青黃不接,整體還沒有恢復元氣。駐日盟軍總司令部又要求日本學校的圖書館藏書中必須持有一定比例的洋書。因此,來自圖書館的大把訂單紛紛湧向了舊書店。憑藉著這兩股東風助力,神保町舊書街在戰後艱難的復興過程中,進一步穩固根基並拓展了市場。

「崇文庄兩代守業」


近年來,隨著電子書市場的興起年輕人遠離書籍的現象加劇,日本書店行業一直處於漸次衰落的狀態。據日本出版業界統計,短短十年間,日本全國的實體書店就減少了近五千家,剩餘總數不足一萬三。令人意外的是,如此大環境之下,神保町舊書街的書店總數仍維持著細微增長的趨勢。回想北京琉璃廠、台北牯嶺街……多少繁華一時的舊書市,都已被雨打風吹去,不復當年榮光。神保町舊書街能夠百卌載薪火相傳,成為讀書人心中一場流動的書香盛宴,除了「天時」「地利」之外,更主要的還是「人和」原因。



2017年秋,第58屆「神田古本祭」在神保町舉辦。當時,逾百萬冊舊書新刊齊齊放出,吸引了大量國內外的愛書人士前來選購。(圖/陸嬋)


神保町的舊書店多為家族經營,店長一職代代相承。筆者前段時間走訪了當地頗具盛名的舊洋書專賣店「崇文庄書店」。該店首任店長佐藤毅當年是一誠堂書店的一名學徒,主管洋書部門。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被稱為「舊書店的學校」的一誠堂書店培養出了幾十位舊書店經營者。僅神保町地區,就有八木書店、小宮山書店等十家舊書店的創立者來自一誠堂。



貌不驚人的一誠堂書店外觀。一樓出售學術書和大眾讀物,二樓是西洋書籍、日本古籍和美術書刊。主要客戶除了日本宮內廳、國立國會圖書館之外,還有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國外知名高校。(圖/陸嬋)


941年,佐藤毅獨立門戶,創立崇文庄書店,主要銷售日文書以及當時一誠堂書店沒有的經濟類洋書。是年末,太平洋戰爭爆發。在整個日本社會叫罵「鬼畜英美」的緊張氛圍中,銷售洋書的舊書店自然是凶多吉少。當時崇文庄書店的境況如何呢?筆者特意就此詢問了現任的第二代店長阿部宣昭。他說:「戰爭時期,國外的洋書進不來,國內現有的洋書又不好明目張胆地賣。經常會有警察來檢查。但想著這些人也不懂外文,就糊弄他們說,全是些德語和義大利語的書,都是同盟國的東西。其實,當時有不少軍人和官員,下班後換了便服,偷偷來我們這裡買書。不管打不打戰,大家心裡總還是想讀一些莎士比亞、歌德,還有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令阿部先生深為自豪的是,崇文庄從創立至今,無論經歷怎樣的困境,都一直步履不停,從未放棄過銷售舊洋書的初衷。1950年,日本解禁洋書進口。崇文庄書店趁機轉型成為一家專營洋書的舊書店。最盛時期,店裡曾有七名工作人員。除了佐藤毅和女兒夫婦之外,還有四名店員。如今,只剩下女兒阿部可子、女婿阿部宣昭和一位名叫佐佐木勉的店員。剛過古稀之年的阿部可子從二十歲起就一直在崇文庄工作。董橋曾在《阿部先生的洋舊書》一文中,稱讚可子夫人頗具昭和時期著名女星原節子的風韻。在筆者看來,可子夫人不僅人長得漂亮,還是一位十分健談爽朗的老闆娘。對舊書店的過去與現在,她有著自己的一番見解——


「崇文庄一樓是各種外文學術專著,哲學和經濟學的比較多,基本上是從日本國內收集過來的;二樓是十七至二十世紀的初版原裝書和珍本,很多都是以前家父和我先生跑到英國去挑回來的。那時候,兩人英文也不是很好,就拿著地圖,扛著大把現金,硬是把整個英國的舊書店轉了個遍。每次都海運回來好幾大箱的書。五年、十年,是成不了一家舊書店的。沒有幾十年的積累,哪會有這些好書?現在,我先生還每年跑英國去選購舊書。美國有舊書展銷會的時候,他也會去。另外,舊書店是和大學一起發展起來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那些大學教授,喜歡買書藏書。再加上學校圖書館還在不斷補貨,因此舊洋書的生意非常好。現在,圖書館的庫存基本上已經飽和,那些教授也到了向我們轉賣藏書的高齡。有時候,從一位教授家裡一車子拉回來就是四五千本,統統要整理、定價,舊書店的工作可真是個體力活。可惜現在很多大學教授都不太買書了,等到這些人老了之後,能放出多少有價值的藏書,實在是不好說。」


崇文庄書店二樓書架一景。書架上的鐵鏈是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之後添加的,為了防止這些珍貴的舊洋書再次在地震中掉落受損。(圖/陸嬋)


談話間,可子夫人多次提到「時代」這個詞,坦言雖然個人無法抗拒時代潮流,舊書店的生意時好時壞也是尋常事,但只要堅持下去,就總會有出路。然而,從夫人口中平平淡淡說出的「堅持」二字,崇文庄書店的兩代人已經用了七十七年的時間來實踐。放眼整個神保町舊書街,亦是如此。


「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張靜江故居的這幅抱柱聯恰好可以用來詮釋神保町舊書街一直以來所傳遞的處世態度。



漢陽樓創立於1911年,現位於神田小川町。如今,食客仍能在此品嘗到周恩來當年最愛的獅子頭。(圖/陸嬋)


對於東奔西走的現代人而言,如今的神保町已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一座書香之城,它還提供了生活方式的另一種可能性。在這裡,人們可以去漢陽樓或揚子江菜館吃一頓當年周恩來、孫中山等人品嘗過的美味中餐,或在1924年創立的共榮堂享受純正的咖喱美食,而那些零星散佈於各處的特色咖啡館更是為神保町平添了些許慵懶靜謐的氣息。今時今日,在這片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土地上,百年神保町的故事仍在繼續。


神保町書店推薦



神保町現在大約有180—190家書店,大致可分為11類。為方便前往神保町的淘書者有的放矢,作者根據書店官網、官方雜誌介紹整理出這份書店清單。(整理/陸嬋 圖/資料圖)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是個局 的精彩文章:

互聯網時代,故宮這種老古董為啥能火起來?
被流行文化誤讀的林徽因

TAG:文藝是個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