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網路大電影將破30億,「網大」的下一個風口在何方?

網路大電影將破30億,「網大」的下一個風口在何方?

原標題:網路大電影將破30億,「網大」的下一個風口在何方?


在受眾的既有印象中,體量雖大卻質量不高已成為網路大電影的一種通病。整個行業急需精品為其奠定行業基礎,以便在獲得話語權的同時,形成規模化發展。


作者:李二冬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大眼


「網路大電影」一詞出現於2014年,卻直到2017年才在《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7)》中入選了2016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以區別於作為其前身的網路微電影。


作為一種大多在網路平台上播出的作品創作形式,網路大電影雖然名字中有個「大」字,卻並未表現出與其相匹配的氣勢,尤其是規模、製作、陣容以及投資上,都給人留下了名不副實的即視感。


然而時過境遷,在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甚至專門設立了互聯網影視峰會,對網路電影的製作發展及前景進行廣泛的探討。有關統計顯示,僅2017年全年,就有1892部網路大電影上線,其市場規模也突破了20億元大關。預計今年網路大電影的投資規模將會達到30億。

但是在受眾的既有印象中,體量雖大卻質量不高已成為網路大電影的一種通病。整個行業急需精品為其奠定行業基礎,以便在獲得話語權的同時,形成規模化發展。




網路大電影到網路電影,

可不只是一個「大」字的變化

被行業內部簡稱為「網大」的網路大電影,雖然與其前身「網路微電影」只有一字之差,其中的差異卻可謂明顯。



「微」體現在微時放映(30秒-300秒)、微周期製作(1-7天或數周)和微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是類電影短片;網路大電影則在時長、製作周期、投資規模都向正規的院線電影靠攏。


網路大電影與院線電影之間也有明顯的差異,是否在院線上映是二者之間的根本區別。前者只是針對網路視頻平台的用戶觀眾,既是獨播又是客戶專享;而後者雖然會在上映後安排網路授權,但還是與單純憑藉流量和點擊率獲得網路分賬的網路大電影有所不同。

作為新媒體平台在電影產業中的滲透與延伸,網路大電影在視頻平台日漸崛起的大背景下,成為大銀幕電影走下神壇的重要一階。然而,夾縫中求生存的外部客觀環境,卻讓網路大電影的「大」僅僅體現出比「微」稍大一點的格局,同時卻失卻了「微」的精妙。


自網大誕生之初,就給人粗製濫造、蹭IP,山寨,打擦邊球的負面印象,比如《路囧》《錢囧》《模特特煩惱》《道士出山》等作品,光是從作品名稱已經讓人一眼看穿了其中普遍存在的蹭熱點的小心機。


此外,網大的粗製濫造還體現在五毛特效的運用上,在仙俠、玄幻等類型片不負責任的改編浪潮中,網大同樣也成為其中的弄潮兒之一。在騰訊視頻最近上映的七部網路電影中,除了一部驚悚懸疑類作品外,其餘的全部都是玄幻題材。


而此類作品主打的簡陋特效,也在網大領域中被進一步「發揚光大」。以票房裡程碑的《美人魚》為例,被蹭熱點後趕製而成的《美人魚前傳》《城管大戰美人魚》《神秘美人魚》等網大作品,無一不呈現出特效五毛黨的即視感。這也意味著網路電影從「微」到「大」的這條進擊之路,仍在不斷的摸索與改進過程中。

曾經的網路大電影,


究竟「大」在哪裡了?

眼看網劇目前已呈不可阻擋的發展態勢,作為其後輩的網大似乎更有理由在前人的基礎上取得更好的發展前景。


在2004年問世之初,網劇還是以免費觀看的播出形式為主,其粗製濫造尚且情有可原。如今網大正是隨著付費用戶的增長而不斷積累的,資金相較當初的網劇而言顯然具備了更大的優勢。


在網劇已經趨向成熟的背景下,網大也開始有了更為詳細的分類,且更強的針對性也有利於更充分地滿足觀影訴求,其具體分類完全不輸網劇。


有了微電影的基礎,以及這一體裁在風靡之時所培養和成長起來的大批製作人員,尤其是宣傳過程中積累的多類型主題,都給了網大一定的借鑒經驗。比如《陳翔六點半》就是從微電影、微短片起家,豐富的「微」經驗造就了《廢話少說》《陳翔六點半之鐵頭無敵》等口碑不錯的作品,也為網大的創作提供了與生俱來的優勢。



正因有著起點低、潛力大、門檻低、入行快等諸多利好因素,網大成了很多新人導演和演員的試水之地。當然試水之作多了就難免會出現口碑不佳的偽作敗作,這也是網大至今沒有一部作品的豆瓣評分超過7分的原因所在,頗受好評的《哀樂女子天團》所取得的6.8分至今已是網大作品的極限,甚至還有很多被群嘲的作品連評分都沒有。


有網劇的坎坷在前,網大口碑普遍遭遇低谷也算是意料中事。在經歷了一段野蠻生長的發展周期後,去年頒布並實施的《電影產業促進法》則標誌著「網路大電影與院線電影審查標準將統一」,在一大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網大齊齊下線之時,網大的價值取向也正在變得越加明晰。

網路大電影的明天


又將「大」向哪裡?

自問世之日起,網大就以其低廉的投資成為以小博大的典型,因為直接在視頻平台上播出,減少了院線分賬環節,因而其利潤空間往往更大。從2013年最多只有10萬的分賬,到2014年已有零星幾部作品可以接近上百萬元的收益,再到2015年竟有35部影片的票房突破了百萬大關。



截至今年6月,有統計顯示,網大的分賬票房已突破4000萬元,達到中等院線電影的票房利潤,何況網大的創作空間以及利潤空間仍有待挖掘,且驚人的票房增速值已經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自去年以來,先有阿里大文娛的優酷、阿里文學、阿里影視投資10億元開發網大領域,緊接著華誼兄弟、慈文傳媒等A股上市影企也陸續出擊網大製作,其步入發展快車道的趨勢已漸漸清晰。


對網大而言,能夠依託網路視頻平台嘗試彌補院線電影的空白,走小眾精品路線,無疑是一條終南捷徑。部分網劇佳作就因為彌補了台播劇的空白,才得以脫穎而出。懸疑燒腦的《白夜追兇》,最近大爆的《鎮魂》,都讓網路用戶在台播劇的類同化趨勢下的觀影需求得到了滿足。


由慈文傳媒打造的《哀樂女子天團》之所以口碑頗佳,正是因為該片憑藉足夠獨特的內容對現實生活達成了深度觸及,而之前的《陳翔六點半之鐵頭無敵》也因為直擊彼時的熱門事件「校園貸」,從而具有了更為引人關注的現實意義,上線6小時點擊率就已突破700萬,並收穫了6.2的高分。這部投資300萬的作品能夠在上線不到三天的時間內就實現千萬量級的票房收益,其利潤顯然足夠可觀。


除了利潤空間大,網大在內容端的發揮空間顯然更為廣闊,其作為影視作品的藝術水準也有著更多的成長空間。網大在本質上仍然屬於電影範疇,只不過對其而言盈利才是目的,而藝術性只是其實現商業價值的過程和手段。隨著這種創作目的和手段之間的轉換,網大的明天究竟會走向何方,目前誰都無法給出定論。畢竟《哀樂女子天團》《靈魂擺渡黃泉》《濟公之英雄歸位》都已從劇情、製作、演出、效果上證明了它們的高品質和創作誠意。而這對於所有看好網大發展前景的人來說,顯然是一個好的訊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大眼 的精彩文章:

同樣角逐戛納,為什麼是枝裕和能拿獎而李滄東只是無冕之王?

TAG:傳媒大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