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軍閥的幽默感:懂得拒絕與示弱,何嘗不是一種敬畏

北洋軍閥的幽默感:懂得拒絕與示弱,何嘗不是一種敬畏

原標題:北洋軍閥的幽默感:懂得拒絕與示弱,何嘗不是一種敬畏


在北洋軍閥中,有頭有臉的角兒,或多或少都愛惜自己的羽毛,可以理解為沽名釣譽,也可以看作是道義使然。那些曾經青衫銀甲的文武賢達,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中榮辱浮沉,自然對那片江河日下卻也魚龍混雜江湖與廟堂,有著各自的理解。戲謔與荒誕不一定是生存的態度 ,幽默與敬畏則是一種對生存的妥協與堅守。那些手握人馬儼然諸侯的「草頭王」,既想改變那片深不可測的大澤,卻又不得不面對慾望的泥淖,無可奈何之際,只能讓自己不被現實改變。小軍閥的幽默感是一種直率與魯莽,是他們的保護色,而大軍閥雖然不再需要庇護,幽默感仍是一種敬畏與風骨。


北洋時期的小軍閥,很多都熬成了大軍閥。在劉湘坐穩川系軍閥頭把交椅之前,麾下人馬中的「海軍」,只是一艘改裝的普通小輪船,船上的裝甲是焊接的鐵板,武器是兩門抬上船的小鋼炮。噸位不大,馬力也跟不上,只要一開炮,船身在慣性下就會倒退,川渝地區的「筆杆子」張必果曾經寫下「布告沿江船夫子,浪沉兵船要賠錢」的詩句,面相上略顯嚴肅的劉湘不僅不計較,還大度地以此幽默自嘲。韓復榘在北洋時期也是一個具有幽默感的小軍閥,曾經投身北洋軍第二十鎮行伍,在西北軍中也和奉系軍閥「急先鋒」張宗昌交過手,取得過不錯的戰績,其後得以坐鎮山東。



其後,韓復榘前往高宛縣採風,發現監獄裡空空如也,便大加讚許:「案子隨到隨判,不要老關著。」等到了博興縣,看到監獄同樣也是空蕩蕩的,不禁大怒:「這麼大一個縣,監獄裡連一個人的都沒有,你是不是把犯人都給賣了!」韓復榘知道博縣也是在投其所好,沒想到邯鄲學步,想要點破只好這樣打馬虎眼。不過北洋時期的大軍閥也有很多,雖然幽默但也容易較真,說拒絕就絕對不含糊,巔峰時期的十四省聯帥吳佩孚,就是這樣一位角兒。同窗王兆中前來拜謁,抹不開面子的吳佩孚,給了他一個副官的職位。王兆中還不滿足,認為自己「文武兼資」,申請去河南一縣為官。


吳佩孚自然知道自己這位同窗有幾把刷子,所以沒有應允,不料王兆中不識時務,又希望戎馬沙場,再次向吳佩孚申請「願提一旅之師,討平兩廣,將來報捷洛陽,釋甲歸田,以種樹自娛。」吳佩服的心裡自然是拒絕的,不過大筆一揮,批曰:「且去種樹。」與吳佩孚這種直率又略帶詼諧的拒絕相比,張作霖雖然也頗具幽默感,卻是一種示弱的敬畏之心,相比於吳佩孚的祖籍山東,張作霖坐鎮的東北三省苦寒之地,和孔孟之鄉自然沾不上邊。



最終,要說張作霖的尊師重道,卻是實打實地真心實意,同時也夾雜著一些幽默的自我打趣。曾在祭孔之日時,張作霖脫下戎裝換上長袍馬褂,跑到奉天的各個學校,向教書先生們打躬作揖直言:「我們是大老粗,什麼都不懂,教育下一代,全虧諸位先生偏勞,特地跑來感謝!」摸不著頭腦的教書先生,對於一代「東北王」此番幽默地禮賢下士,自然是受寵若驚,曾經的天地君親師,既讓這位江湖老炮兒幽默感十足,何嘗不是對道義的敬畏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客棧 的精彩文章:

曹錕告誡吳佩孚的一個缺點,其實也是北洋軍閥的一個通病
歷史的血性臉譜:常德會戰中戰死的第一位師長,攜帶著遺書拚死一搏

TAG:拾文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