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讀了無數本育兒書,卻依然手足無措?

為什麼讀了無數本育兒書,卻依然手足無措?

很多家長或許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自己在閱讀了大量育兒書之後,卻依然不懂得如何養育孩子?結果在孩子出現各種問題之後,育兒書上的觀點並不適應。畢竟育兒這種事情並不是簡單的一兩句話就可以說明白的。每個家庭的環境都不一樣,孩子的性格也各有差別,且在不同場景中,家長和孩子的情緒也會有所不同。這些都會對具體情況的實施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而且在閱讀很多育兒書之後,你會發現書中的很多觀點並不像想像中那樣一目了然,很多書都是偏重於理論結合案例,卻並沒有告訴你究竟該怎麼去做。當然也有另一類育兒書,它會告訴你具體的實施方法,然而你卻只學會了它的形,卻沒能深層次的領悟它的道。結果,當具體情況和書中內容有所差異的的時候,你依然是惘然不知所措。

《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與上述的育兒書有所不同。這本書雖然只有薄薄的230頁,這個涵蓋了無數本原書中的精髓部分。甚至在閱讀過程中,你會尋找到曾經讀過的無數本育兒書中看到的各種內容。它將書本育兒書籍中的經典之作融會貫通,提煉精華讓你了解到最核心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它是一本工具書,當你在閱讀的時候可以隨意翻閱,就能解決心中的疑惑,尋找到最需要的答案。書中總共收集了75條育兒的黃金法則。如果你隨意翻開一頁,你會發現這本書的系統性非常強,每個法則之間都是相互聯繫的,凡是在字裡行間涉及到,其他法則的內容,它都會標註上頁碼,便於查閱。

《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的作者艾麗卡.雷斯切爾是美國著名的心理/人類發展系博士,也是麥肯錫前諮詢顧問,"幸福健康寶貝"顧問委員會的委員。她撰寫過大量關於孩子和家庭教育的文章,發表於多家雜誌。

這本書主要按照接受(acceptance),界限(boundaries),一致性(consistency)三個關鍵點,分成三個部分。

接受:主要講述了如何養育高智商,高情商的孩子,使他們擁有幸福人生?

界限:主要是從教養方面出發,也就是如何正確管教孩子,在孩子犯了錯的時候,家長應該有哪些正確的做法?

一致性:介紹了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應給予他們怎樣的關愛?

一,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家長不斷實現自我成長。

育兒是育己的過程。對於家長而言,教育孩子遠遠不是看幾本書就可以實現的。一方面,家長應當對孩子保持時刻關注。另一方面,家長應當從自身做起,給孩子做好榜樣。

陪伴式成長最重要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家長朋友除了對孩子要保持平和的心態以外。還應當時刻保持對孩子的關注。這種關注可不是像"直升機家長"那樣,整天圍著孩子團團轉。而是應當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和孩子的互動之間,是不是給她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還有就是留意孩子,當他第一次出現錯誤行為的時候,應當及時制止。如果我們沒有在第一時間內製止他的錯誤行為,那就會很難糾正。

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著名的"棉花糖"實驗結果顯示,具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將來會在人生的道路中走得更順利。

這些孩子都有相當強的自控力。實驗證明,家長的要求無法真正控制孩子的行為。雖然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在學習中獲得優異的成績,他們拚命的給孩子報輔導班,回家後嚴格的管理孩子的作業。另外,孩子也知道,好好學習非常重要,但他們卻依然無法控制自己不去上網,看電視。

在這裡,家長朋友其實可以通過想像遊戲的方式,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比如想要完成某項任務的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假裝自己是某種特殊的角色,擔任某項重要的任務。他們也會非常有代入感地將自己進入角色狀態,順利的,扮演那個角色,然後出色的完成任務。

比如在抄寫作業的時候,你可以將作業形成一架架飛機,然後孩子每寫一個字的時候,就消滅了一架飛機的方式。他們會很樂意的完成這項任務。

再比如,要完成消耗大量體力的任務,你可以讓孩子想像成自己是出去執行任務的士兵,或者是運動員等等角色。就這樣,孩子在通過代入感的角色中順利完成了任務。

反反覆復他們的,自控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當然遊戲需要家長耐心的引導。所以,對孩子的陪伴還是非常重要的。

管教孩子有技巧,家長言行必須連貫一致。

管教孩子,需要掌握的方法和策略。家長應當實事求是的,給予孩子正確的教導。而不是漫無目的謾罵和侮辱孩子。應當考慮到維護孩子的自尊,管教孩子應當單獨和她一對一進行。相對於說教而言,非語言行為更加有說服力。

最重要的是,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必須做到言行一致,管教的內容也應當連貫一致。也就是說,家長的對待孩子某種行為的態度應當一致。不能今天要求必須早睡,明天就可以熬夜。這樣,孩子就感覺不到界限所在。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必須集中注意力,當某種行為出現的時候就應當及時制止。有的時候,或許因為時間場合不是可以處罰孩子,家長也不應當就此作罷。而應當選擇合適的時間,單獨和孩子進行深入探討。

二,正確管教給他們樹立良好的界限。

在這裡作者使用了很多像《正面管教》、《如何說孩子才肯聽》等書中的原理,提倡用積極正面的方式引導孩子。

不過相對於很多書,這本書中提出的方法更加具體直白一些。而且也提出了為什麼很多家長在閱讀數百本育兒書之後依然養育不好孩子的最根本原因。

無條件的愛,需要相互尊重

家長容易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而縱容了他們的許多不良行為。比如孩子對家長任性,缺乏尊重……儘管很多家長不會允許孩子這樣對待別人,然而當孩子對待自己的時候,他們卻無意中感覺不到。

也許是因為我們早已經習慣了孩子的行為,或者是覺得孩子這樣做沒有什麼問題,也有些家長認為應當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對他們非常包容。事實上,這樣做只是害了孩子。如果感覺孩子的行為有什麼不妥,你應當,直接告訴他,但他指出問題的所在。

如果你一度縱容無理的行為,他很可能把類似的行為也用在其他人身上,從而滋生了孩子不尊重他人的行為習慣。

選擇彼此狀態最佳的時候進行說教

特別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在疲乏的時候管教孩子。如果當任何一方處在疲乏幫他時,可以使用佔位符的方法,等到配合進行高效率討論的時候再進行說教。

這樣做確保你能耐心地對待孩子,而孩子也能專心地聽取你的意見。

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當孩子犯了錯怎麼辦?其實犯錯誤並不可怕。每個人都是在各種錯誤中不斷獲得經驗,學習和成長起來的。家長切記,千萬不要過度干預孩子的錯誤,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他才會從各種錯誤中不斷吸取經驗和教訓,也能客觀冷靜地對待各種錯誤。在成長中,孩子需要通過自己的經歷才能印象深刻。

如果是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父母應當給予,有效的制止。最有效的方法是不是說教,而是適時的暫停。在暫停之後,你可以將之前的錯誤場景重來一遍,讓孩子嘗試正確的行為方式,直到他做出正確的行為方式為止。

三,養育聰慧,樂觀的孩子,使他們擁有幸福人生

大腦是建立在安全感的基礎上,才會靈活思考。想要擁有聰慧的大腦,父母必須給予孩子足夠關愛,這種愛應當是無條件的。通常情況下,給予足夠關愛的孩子,會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而且各方面的智能發育的也非常好。這也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

想要擁有幸福人生,必須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作者認為,幸福不在於物質環境如何豐厚,而在於人們對內心的真實感受。快樂和滿足只會給人帶來短暫的幸福感。當你執著於某件事情,沉浸其中的時候,這種幸福感是任何事情都無法替代的。執著的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懂得感恩和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友善對待他人,能和周圍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幾點才是獲得幸福的最基礎條件。

因此,想要獲得充滿幸福的高質量人生。必須學會努力發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擁有良好的情緒和強健的體魄。

一定要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

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研究顯示,良好的睡眠習慣對身體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充分的睡眠,直接會使大腦的速度運轉變慢,時間長了不僅會使智力受到影響。身體的各方面也會受到極大的損害。

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學習成績出眾的孩子睡眠時間往往比其他人更長一些。而且睡眠還將影響到身體的方方面面。其實睡眠時間僅相差二十幾分鐘,在行為和情緒上的差異也非常巨大。

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

都說性格決定一切。通常情況下,情商高的孩子都有一個精心呵護他的家長。面對各種負面的情緒很多人都選擇逃避。但事實上,以正確的方法,應當首先接納它。當你客觀的面對每一種情緒,才可以靜下心來思考,從而掌握管理這些情緒的具體方法。

家長可以運用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導他們了解此刻內心的最真實感受。也可以和孩子模擬再現相關的情形,讓他們嘗試正確的解決方案,或者是讓孩子在一遍遍的演練中掌握如何控制情緒的正確方法。也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的情緒得到疏導,具體方法可以參照《遊戲力》。

孩子在家長不斷引導中變得,更加聰慧

人類的大腦只有在獲得足夠安全的基礎上,才會考慮更多的事情。所以想要孩子變得更加聰明,家長必須為孩子提供無條件的愛。

書中提到,孩子的大腦和成年人是不一樣的。有時候孩子看上去三心二意,實際上他是在不斷的探索整個世界。孩子不像成年人那樣專註於某個領域,然而他們卻在高效探索中收穫更多。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卻忽視了孩子讓孩子通過自己的節奏去思考和玩耍。玩,對於孩子來說是學習的一部分。他們在各種遊戲中獲得了這種能力的提升,對大腦發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玩耍的過程中,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興趣,為他們提供更多有意思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心流體驗。通過各種沉浸式活動,可以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對提高專註力也非常有幫助。通常情況下,孩子的心流和家長的心流或許有所不同。作為家長,我們需要觀察自己的孩子究竟對哪些活動更感興趣?按照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再提供相關的活動。

如果確認孩子對某一領域的活動感興趣,比如藝術,園藝或木工……就可以引導他們適當走出舒適區,通過腳手架的方法,引導孩子走出困惑。比如在玩耍中,孩子遇到了某種困難,你不要置之不理,也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結果。而是應當拋給他一個,能引導他思考的問題,讓他通過這種問題的思路,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成長型思維很重要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通常能積極的應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挑戰。他們勇於面對各種挫折,通過自己的努力,各方面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使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非常重要。在這裡,家長應當做到客觀的評價孩子,避免給孩子貼標籤,表揚孩子要具體,重視過程而不要過多的看結果。

非常全面的一本育兒書。涉及到了育兒的方方面面。無論你是小寶寶的家長,還是十幾歲大孩子的家長,在出現育兒難題的時候翻開這本《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都能從書中尋求答案。

當你翻閱其中任何一頁,它都會從理論和實操性等方面給予非常中肯的建議。如果在文中涉及到其他育兒步驟,那就會在句子後面備註頁碼,非常方便查找。

總之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也是大量育兒學術研究的精髓濃縮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育兒專家呼籲:家長的這3種教育方法,會讓孩子越來越有出息!值得收藏!
這個被朋友嘲笑「三觀不太正」的爸爸,育兒理念讓人刮目相看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