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在最能折騰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不要在最能折騰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主播丨揚歌 文丨西米醬

前幾天,堂妹給我打電話,說她因為下學期實習的事和爸媽大吵了一架。

堂妹讀的是師範專業,照理說,大學最後一年考完教師資格證,按部就班地回老家安安穩穩地當個老師,是再對口不過的出路,也是她爸媽認為最好的選擇。

而堂妹卻一心嚮往外面的世界,尤其是對新鮮事物頻出的互聯網特別感興趣,想趁著實習這一年去大城市裡漂一漂。

她在電話里委屈地和我說:

「從小到大我都被綁在家人身邊,周末從來都是待在家裡做作業,不允許和朋友出去玩,連大學都是在省內讀的。

我覺得自己的見識太少了,真的很想出去闖一闖。」

印象中堂妹一直以來都是個聽話的乖乖女,這一次對自己的未來這麼有堅持,我很為她高興。

她繼續說:「我老爸總說女孩子如果太愛折騰,將來一定會吃很多苦。這些道理我都懂,可我更清楚的是,錯過了現在的年紀,以後就很難再有機會出去了。

的確,認為女孩子就不應該太折騰,是很多中國式家長的共識。

在他們眼中,找個差不多穩定的工作,嫁個差不多安穩的男人,然後結婚生子照顧好家庭。歲月靜好,風平浪靜就是最理想的生活。

但我們的一生,真的只有被一絲不苟地保護起來,不吃苦、不碰壁,才叫不被辜負嗎?

我沒有立刻給她建議,而是拋出一個問題給她:

「現在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如果眼前有兩個未來的你,一個是在家鄉工作三年後的你,為人師表,桃李芬芳;

另一個是在大城市闖蕩三年後的你,前途未知。你希望自己成為哪一種?」

表妹歪著頭想了想說:

雖然我不知道後一種自己將來會變成什麼樣,但越是未知,我反而內心越期待。不論過去幾年,老家永遠都在那裡,我什麼時候回去都是一樣的。」

聽完她的回答,我突然想起《奇葩說》里的柏邦妮說過一句話: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匹慾望的野馬,你可以去放養它,也可以去圈養它馴養它。但是不要假裝它不存在,排斥它。

年輕時的想法和憧憬,趁著還有力氣折騰時,就一定要努力去爭取,否則,可能會後悔一輩子。

高曉松也說過,年輕的時候,什麼事都想弄明白。有些事情弄不明白,生活就會很慌張,等後來老了才發現,原來慌張就是青春,等你不慌張了,青春就沒了。

所以趁著你還年輕,現在不浪,還想什麼時候浪?

我初到廈門時,在一家有二十多年歷史的家族企業上班,每天做的工作就是收發郵件、翻譯文件,偶爾寫寫商業文書,朝九晚五準點打卡。這在當時的我眼中,絕對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的理想型工作。

公司里的大部分同事工齡長達 10 年、20 年,論年紀都屬於我的長輩。

閑暇時候,大家喜歡聚在一起閑聊,話題要麼就是 XX 購物平台又有活動了,大家一起拼團,要麼就是熱心的姐姐阿姨們一齊勸我早點規劃結婚、買房、生娃的事。

家族企業相對其他私企比較穩定,如果沒有什麼差錯,再待個十年二十年都沒問題。

但我常常會想,我的未來真的就要在這裡頂著觸手可及的天花板,漸漸變為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員嗎?

捫心自問,我還真做不到。我無法把職場當成養老院,也不敢保證老闆會不會改變主意。

如果我在這裡繼續安穩度日,每天沉浸在瑣碎家常和八卦中,學不到新的知識,萬一五年十年後我從這裡離職了,那時候我還能靠什麼來養活自己?

最終,我還是選擇聽從內心的聲音,毅然轉了行,做更有挑戰也更有意思的工作。雖然經常加班,也常有壓力和焦慮,但我明白每熬過一個難關,就代表著我的 「專業 U 盤」里又多了一些東西。

樹挪死,人挪活。和樹木相比,人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折騰。樹木一折騰就死了,而人折騰,卻可以活得更好。

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你們年輕,有資本可以揮霍啊。我們這些奔三奔四的中年人,年紀大了,折騰不動了。況且,總有人要做穩定的工作吧?

其實「折騰」,並不僅僅是指工作的選擇,更是一種不甘現狀的衝勁,一種對生活抱有熱情、對世界抱有興趣的態度。

我一直有關注蔡瀾的微博,他是香港知名美食家、作家,也是一個 77 歲的老人。

前幾天,他更新了一條微博,內容是一張截圖,截圖裡顯示:開通微博的 9 年來,他總共發了 10 萬條內容。

在蔡老的微博里,每天的日常就是,又去某某地方體驗了什麼風情,又吃到了當地什麼好東西,又發現了什麼難得的好食材,又見了什麼樣有趣的人。

每天看著他的動態,不禁感嘆: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依然樂於去體驗生活、記錄生活,這樣的他,比很多年輕人都更有活力,更加逍遙自在。

蔡瀾曾經寫過一本書,叫《我決定活得有趣》,他的人生態度就一句話:

「盡量地學習、盡量地經歷、盡量地旅遊、盡量地吃好東西、人生就比較美好一點,就這麼簡單。」

相反很多年輕人,卻在大好的時光里畏手畏腳,得過且過。

出校園後就不再學習,一有時間就打遊戲、刷劇、蹦迪,和書籍基本絕緣。

還沒正經談過幾次戀愛,或者經歷過一次失戀,嘴邊就掛著「不相信愛情了,不會再愛了。」

做著一份既不喜歡又沒有前景的工作,但卻從來不敢邁出改變的那一步。

他們總是喜歡用「佛系」來給自己找借口,標榜自己無欲無求。明明心裡有渴望,有念想,卻敗了在懶惰和安於現狀上。

就像羅曼·羅蘭說的: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時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都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

這兩年很流行一句話:不要在能騷浪賤的年紀里端莊地活著。

話糙理不糙,趁著你寶刀未老,趁著你還有慾望,有什麼夢想,就盡量去實現吧。

別怕犯錯,戀愛也好,工作也好。

每一次踩坑,都是一次排除法,它會讓你明確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讓你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對人生掌控得越來越遊刃有餘。

盡情體驗生活,旅行也好,玩樂也好。

每一次經歷,都將成為你精彩人生閱歷的一個篇章,你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是如此值得敬畏,大到你用一生都體驗不完。

我寧願自己在 20 多歲的時候,去嘗遍生活的悲喜,等到中年洗盡鉛華,歷練出一顆強大的內心,不再懼怕任何塵世的紛擾。

而不是在最好的年華里,把自己層層包裹起來,然後到了該穩重的年紀,卻沒有足夠的閱歷支撐,在婚姻和職場中被一點點小事就折騰得遍體鱗傷。

珍惜生命最好的方式,不是關起門來養生,而是在有限的時間裡,提高自己生命的密度。

不折騰的你,也許會過得很舒服,但也許會後悔很久;

在折騰的路上,也許會有很多苦難,但等到你老了,回憶起那些充滿波瀾的美麗往事時,你也終於能夠欣慰地說出一句:我沒有白活這一生。

本文內容為看書有道(iikanshu)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書有道 的精彩文章:

「為了去見你,我藏在車底 3 小時」:若能一世安穩,誰願顛沛流離?
一個習慣性遲到者的自白

TAG:看書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