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愛從美開始,終結於歡心

《春》:愛從美開始,終結於歡心

文藝復興時期,「美」是有修養的知識分子們熱切關心與討論的話題。受到古代柏拉圖主義的影響,當時的精英文化圈中流行著關於「兩種美」的看法。一種是上天或者靈魂的美,一種是凡間或者感官的美,而能夠將二者完美結合在一起的,是一種精緻纖細而又富有高度精神性的「優雅」。無疑,義大利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 (Sandro Botticelli,約1445年—1510年)是這種「理想美」的最好詮釋者。

桑德羅·波提切利 板上蛋彩 1482年 203cm×314cm

在《春》這幅作品裡,波提切利表現了美神維納斯和她的庭園。維納斯最初是司雨的天神,代表的象徵含義很多:春天、繁殖、豐饒……而「創造天地萬物的愛與美」是她最主要的象徵意義。在傳說中,無論是誰,包括眾神,都無法逃脫她愛情的誘惑。她連走路時都會容光煥發,這時百花吐艷,群獸也會從森林中跑出來跟在她身後。波提切利是最早將這種超塵脫俗的「美」還給維納斯的畫家之一。

站在畫面中間的就是維納斯,她的中心地位通過其身後與眾不同的植物得以烘托。她呈S形體態,身著白色絲綢長裙,長裙外又披一襲錦緞長袍,一面為紅色附菱形圖案,另一面是藍色底上以金絲線刺繡花紋,其上更裝飾有點綴著珍珠的流蘇。這種紅色與藍色的主色調是當時表現聖母時才經常使用的。在新柏拉圖主義者看來,古代神話中的維納斯同《聖經》故事裡的聖母一樣,都是年輕、美麗、高貴理想美的化身。她們可以通過自身的美麗來提升人們的靈魂。

最早將這幅作品命名為《春》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史家瓦薩里。他說這畫的是一位象徵春天的維納斯,因為「她的左右滿是鮮花」。此畫在1890年得到修復後,專家們總共在畫中辨認出500餘種植物,它們中的90%全都能夠在三、四月份的佛羅倫薩採集到。由此可以肯定,它確實表達了春天的主題。

神話中,每到春天,維納斯的到來便會使萬物生長、百花盛開,而到了冬天,她就又下降到地下的冥府。也可以說,春天寓示的其實是一種孕育生命的能力。維納斯不僅在自身中採納神的光輝,而且能夠通過生育與創造將這光輝的火花傳遞給世界的各種物質。因為有了這些火花的存在,世界上的所有物質便可以根據它們本質的接受能力,顯出不同的美。而這些美,又可以由人的眼睛感知到,從而再次引起對於天國的愛和深思。

《春》局部

對這些關於維納斯和「美」富於哲學與宗教意味的理解,佛羅倫薩城裡那些富有而熱衷於藝術的掌權者們必定讚賞而熟悉。正是美第奇家族中的一位重要成員出資,聘請波提切利來完成這幅作品的,很可能他把這件作品當作新婚的禮物送給了一位表弟,以裝飾表弟鄉間別墅中的卧室。由於是擺放在私人的空間裡面,我們發現畫面本身與觀看者之間似乎有了一種更為細膩的交流。

經過學者研究,《春》的順序應該從右往左讀。春天,維納斯美麗的庭院里,最右邊的西風之神追逐擁抱美麗的花神科洛瑞斯,她身穿輕薄的紗裙,嘴中吐出的氣息已變做鮮花。前面的是已經完成轉變的花神,她渾身上下布滿了春季開放的鮮花。

維納斯安詳地站立於畫面中心,上方,她的兒子丘比特將愛神之箭射向優雅端莊的美惠三女神,她們優雅輕柔的舞姿與迴旋流暢的曲線令人感覺到詩意盎然,據學者考證,她們的形象來源於古羅馬的龐貝壁畫。最左邊,象徵理性的水星墨丘利背對著畫面中所有的人,手中的手杖撥弄著樹間的一片雲彩,使觀者的目光連同所有思緒,隨著他的手杖一同延續到畫面之外。

《春》局部:美惠三女神

因此,也可以說這幅作品描繪的是關於誕生與轉變的主題。它通過不同人物的組合,描繪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意象,經歷嚴寒的冬季,生命在此時煥發出動人的光輝。維納斯在畫面中,左手握住錦緞長袍,右手優雅地舒展伸出,邀請觀者一同進入她的世界,這裡不僅有女神與鮮花,也有生命之美喚起的歡愉。它讓我們記住這句名言:「愛從美開始,終結於歡心。」

原文作者:邵大箴

原文來源:《藝術品鑒》2018年3月刊《:愛從美開始,終結於歡心》

(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藝術品鑒》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藝術 的精彩文章:

黃幻吾花鳥畫藝術價值分析

TAG:文藏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