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年當立志 為國作棟樑

青年當立志 為國作棟樑

從西寧驅車向西100餘公里,就能找到青海湖畔那片群山環抱的草原。據當地人介紹,草原上的金鹿梅開著黃花,銀鹿梅開著白花,漫山遍野地連綴成金色與銀色的草灘,因此得名「金銀灘」。

很多人知道「金銀灘」,是因為王洛賓為這裡寫下的那首《在那遙遠的地方》,至今在草原上吟唱。但今天許多年輕人或許不了解,這裡值得被人銘記,還因為五六十年前來到這裡的一群青年,他們的工作必須默默無聞,但他們的事業卻讓中國挺直了脊樑——金銀灘正是「兩彈」誕生的地方。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生的共和國面臨著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打破核大國的壟斷,最初的「創業者」們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隻身來到金銀灘,在人跡罕至的荒原紮下幾頂帳篷,他們一鏟一鍬書寫出後來驚天動地的傳奇。

原子城紀念館裡,有一張珍貴的老照片,那是一張合影,並肩站著四個風華正茂的姑娘,笑得陽光燦爛。照片的介紹說,這或許是當年唯一一張留存下來的生活照,因為四個主人公不知道部隊規定不許拍照,也許當時只是想寄回家讓家人放心,但照片最終被塵封了幾十年後才重見天日,而此時當年的四位姑娘中已有兩位不在人世。

這樣的故事並不少見,當年多少大學畢業生隱姓埋名來到這片草原,因為保密,這些青年無法告訴家人朋友自己做了多麼驕傲的事情,甚至還要被人誤解。可那時的青年、如今已退休的老人,現在再提起那段歲月還是會淚流滿面,會因為自己是這一段歷史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而感到無比自豪。

功勛卓著卻不為人知,這樣的青春值得嗎?其實,青春不是櫥窗里供人艷羨的華麗,而是用事業反覆磨礪的鋒芒。「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當珍貴的青春年華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去,才不會在回首往事時因碌碌無為而感到後悔。

今天依然是奮鬥者的時代,前路依然還有無數事業需要青年艱苦創業去開拓。改革開放已經40年,經濟社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我們必須清醒意識到奮鬥還遠沒有結束,我們沒有理由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我們今天擁有了很多世界第一,但依然還有許多高科技領域「缺芯少魂」;一旦失去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就容易陷入「被動挨打」的狀態。偉大的精神鍛造出偉大的事業,當年的金銀灘上「一窮二白」尚且可以闖出一條路,今天的青年更要有不甘人後的志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今天青年的幸福是無數先輩用奮鬥換來的,而未來在等待當代青年給出自己的答案。從來沒有什麼白來的幸福生活,也沒有理所當然的國富民強。青年當立志,為國作棟樑。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31日 19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動畫攝影師王世榮去世蠟燭曾拍攝《大鬧天宮》《舒克和貝塔》
學會與挫折共處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