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了那麼多次X線、CT、B超、核磁,哪個輻射大你知道嗎?

做了那麼多次X線、CT、B超、核磁,哪個輻射大你知道嗎?

來到醫院,一些檢查肯定不能避免,例如:X線、超聲、CT、磁共振……可是在醫院大家經常看到這些地方貼著這麼一個標誌。

大家或許就有疑問了:這可是有輻射的啊,會不會對我們身體有什麼危害啊?

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說說這些檢查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以及什麼時候合適做這些檢查?

X線檢查——利用X射線穿透身體,形成影像。

X線檢查分為普通檢查和造影檢查兩類。透視和攝影是普通檢查中最基本的方法,簡單易行,應首先採用。

透視。從不同角度觀察心、大血管的大小、形狀、位置和搏動及其與周圍結構的關係,還便於選擇最適當的角度進行斜位攝影。吞鋇檢查可觀察食管與心、大血管的鄰接關係,對確定左心房有無增大和增大的程度有重要價值。

X線檢查適應症

胸部腫瘤、炎症、結核;骨骼系統骨折、腫瘤、炎症;消化系統炎症、腸梗阻、潰瘍、腫瘤;泌尿系統結石、畸形、腫瘤;生殖系統子宮輸卵管造影等的診斷;腸套疊的診斷、複位等等。

X線檢查臨床應用的優點

1、診斷骨骼系統及呼吸系統病變效果較佳(特別是骨骼系統骨折、腫瘤、炎症引起的骨質破壞或增生、骨腫瘤定性);

2、對小兒好發的腸套疊,既能診斷,又能複位,達治療目的;

3、泌尿系系統靜脈尿路造影中,能了解形態,還能了解功能;

4、肺部腫瘤、結核、炎症病變可清晰顯示部位、大小、形態,診斷效果明顯,方法簡便、費用低,故胸部X線攝影和透視是早期發現病變、隨訪觀察和普查的檢查方法,應用廣泛。

X線檢查有多少的輻射呢?

據專家介紹,每拍一次X光,人體大概會接受0.02毫西弗的輻射量。科學表明,人體一年內接收的輻射量不超過200毫西弗便不會有太大影響。當然,每個人的體質和抵抗能力會有所不同,所能承受的輻射量也會有所差別。

超聲檢查——進入人體後,從人體內部獲得幾種聲學參數的信息,形成圖形、曲線或其他數據,用於分析臨床疾病。

超聲檢查適應症

部位:頭頸、胸、腹、血管、關節

疾病:

1、炎症、腫瘤、膿腫、積液、創傷

2、 血管硬化、瘤、瘺、血栓、創傷、竊血

3、心臟疾病

4、婦科疾病、正常異常產科

超聲檢查臨床應用的優點

1、超聲的掃查可以連貫地、動態地觀察臟器的運動和功能;可以追蹤病變、顯示立體變化,而不受其成像分層的限制。

2、超聲對實質性器官(肝、胰、脾、腎等)以外的臟器,還能結合多普勒技術監測血液流量、方向,從而辨別臟器的受損性質與程度。

3、超聲設備易於移動,沒有創傷,對於行動不便的患者可在床邊進行診斷。

4、價格低廉。超聲檢查的費用一般為140-150元/次,是CT檢查的1/3,核磁共振的1/5;這對於大多數工薪階層來說,是比較能夠承受的。超聲對人體沒有輻射,對於特殊患者可以優先採用。

超聲檢查有多少的輻射呢?

超聲檢查是利用聲波反射成像,沒有輻射。

CT檢查(Computed Tomography)——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利用精確準直的X線束、γ射線、超聲波等,與靈敏度極高的探測器一同圍繞人體的某一部位作一個接一個的斷面掃描,可用於多種疾病的檢查。

根據所採用的射線不同可分為:X射線CT(X-CT)、超聲CT(UCT)以及γ射線CT(γ-CT)等。

CT檢查適應症

中樞神經系統(急性顱腦外傷、腫瘤)、頭頸部疾病(眼耳鼻喉腫瘤)、胸部疾病(腫瘤、炎症、結核)、心及大血管的檢查、腹部及盆部疾病(腫瘤)、骨關節疾病。

CT檢查臨床應用的優點

1、CT圖像為重建圖像,可攝下人體被檢查部位的斷面或立體的圖像,發現體內任何部位的細小病變;

2、急性顱腦外傷的診斷中,因其快速、準確的檢查效率而成為首選檢查方法;

3、CT對組織密度解析度高,且為橫斷掃描,可直接觀察到實質性臟器內的腫瘤,有時腫瘤與正常組織密度差異較小時可通過注射造影劑後掃描使腫瘤發生強化,提高腫瘤的發現率和診斷率。

CT檢查有多少的輻射呢?

胸部普通CT檢查的輻射差不多為2~5毫西弗,胸部低劑量CT檢查的輻射劑量大約是0.2-0.5毫西弗,差不多是做了10次X線檢查的劑量,所以是非常安全的。

MRI檢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

MRI是一種生物磁自旋成像技術,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運動的特點,在外加磁場內,經射頻脈衝激後產生信號,用探測器檢測並輸入計算機,經過計算機處理轉換後在屏幕上顯示圖像。

MRI檢查適應症

1、對腦梗塞、腦腫瘤、炎症、變性病、先天畸形、外傷等病變的定位、定性診斷較為準確、及時,可發現早期病變。

2、可用於病心臟、心肌病、心包腫瘤、心包積液以及附壁血栓、內膜片的剝離等的診斷。

3、可以顯示縱隔內的腫物、淋巴結以及胸膜病變和肺內團塊與較大氣管和血管的關係等。

4、可用於肝癌、腹內腫塊、肝血管瘤及肝囊腫的診斷與鑒別,尤其是腹膜後的病變。

5、可用於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直腸、前列腺和膀胱的腫物和盆腔內包塊的定性定位。

6、用於骨內感染、腫瘤、外傷的病變範圍,尤其對一些細微的改變如骨挫傷、關節內軟骨、韌帶、半月板、滑膜、滑液囊等病變及骨髓病變有較高診斷價值。

7、無論來源於神經、血管、淋巴管、肌肉、結締組織的腫瘤、感染、變性病變等,皆可做出較為準確的定位、定性的診斷。

MRI檢查的優點

1、MRI對人體沒有電離輻射損傷。

2、MRI能獲得原生三維斷面成像而無需重建就可獲得多方位的圖像。

3、軟組織結構顯示清晰,對中樞神經系統、膀胱、直腸、子宮、陰道、關節、肌肉等檢查優於CT。

4、多序列成像、多種圖像類型,為明確病變性質提供更豐富的影像信息。

MRI檢查有多少的輻射呢?

MRI使用磁場成像而不是X射線,沒有放射性。對人體無損害,且對軟組織的顯示能力較強。

文章給大家介紹了各種檢查的適應症,目的是為了讓大家對這些檢查有所了解。在實際中,還是要聽從醫生的指導哦。

看完今晚的文章,大家有感慨、建議或者問題嗎?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告訴我們哦~

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家健康,服務於以百色為中心輻射桂滇黔三省的廣大老百姓,是您的掌上醫生。這裡有您最想知道的醫療常識、養生知識,還有感人的醫護故事等。關注我,關注健康。

圖 /胡帶翠護士

文 、編輯/ 黃意雁

感謝羅璇老師提供的資料

服務桂滇黔老百姓

提供權威的醫學常識

右醫附院的新媒體平台

大醫廣場微信團隊傾力打造

附院家健康

右醫附院官方微信

醫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平台

國家民委右醫醫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中國醫療自媒體聯盟成員

中國醫療自媒體聯盟廣西分盟常駐單位

指導老師:陸增輝、張明

總策劃:王雅霓

總編●執行主席:樊義華

主編:黃忠凱

常務副主編:韋雅靜

副主編:朱柳鳳

技術總監:余玉棟、蒙胤寬

采編部部長:盧艷菊、黃春麗

編輯:韋勝軍、覃柳春、唐雅軒、

黃意雁、黃麗堂、曹子源、龍金豆、藍彬、

覃小燕、韋召翔、黃必鵬、楊雯婷、韋沛薰、黃旭光

附院放射科點個zan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輻射 的精彩文章:

啟明創投創始人鄺子平:上海服務,輻射全球
Bethesda:《輻射76》不會取代《輻射5》,輻射系列的本質依舊會是單機模式

TAG:輻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