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賈政為何說寶釵非福壽之人

賈政為何說寶釵非福壽之人

賈政在元宵節看燈謎後,心中自忖:「小小之人作此詞句,更覺不祥,皆非永遠福壽之輩。」並不針對寶釵一個人說的。

這裡的燈謎,比較確定的有元春的爆竹、迎春的算盤、探春的風箏、惜春的海燈。其他的各種版本不同,有的把更香算作黛玉的,有的則算作寶釵的,有的加了一首寶玉的鏡子,有的更加了一首粗俗的竹夫人,記在寶釵名下。估計應該是作者寫到這裡,留下一些空白,還沒補全就去世了。後人妄補竹夫人的謎語,象徵寶釵新婚不久被棄的命運,倒也說得下去,只是語句太過低俗。香菱曾說:「我們姑娘的學問,連我們姨老爺時常還誇呢」,「恩愛夫妻不到冬」哪裡像寶釵的作品?

《紅樓夢》只的許多詩詞,都暗示著主人公未來命運,這是毫無可疑的。賈政不像讀者全知全能,但能夠從這幾首謎語中看出不祥的徵兆,於是感慨「皆非永遠福壽之輩」。中國古代文化中,一言一行、一語一句,都預示著這個人的性格和命運,是一種古老的傳統。

張愛玲在《色戒》中寫到易先生的相貌「有點鼠相,據說是主貴的」,相貌是命運的預示;《相見歡》中寫紹甫「他這種體質最容易中風,性子又急,說話聲音這樣短促,也不是壽征。」說話聲音短促,預示著這個人不會長壽。至少在當時還沒有科學解釋,但人們相信這觀點已經幾百年了。

元春謎語中寫著「回首相看已化灰」,迎春的「有功無運」,探春「怨別離」,惜春「聽佛經」,《更香》中「焦首」、「煎心」「風陰荏苒」、「風雨陰晴」,都充滿著夭折、遠離、孤獨、苦痛和悲傷。中國民間文化又認為,過年這一天什麼樣,一年都會什麼樣;節日期間要有忌諱,不能說死、老之類不吉祥的話。元宵節離過年不遠,眾女兒就寫出這樣的詩謎,難怪賈政不高興。

但也只有賈政能看懂,賈赦未必有耐心欣賞品味女兒侄女外甥女的詩歌,邢、王二夫人及賈母,沒有賞析的能力。年輕一代,雖然能看懂,也只會注意詞句是否典雅、立意是否新奇,而不會體會吉祥不吉祥。年輕人,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

有文化、有閱歷的賈政能看懂詞中的不吉含義,但他只是心裡想一想,沒有說出來。就像他平時對家務一樣,「素性瀟洒,不以俗務為要」,把家事委派給侄子賈璉和家人總管,要到出了事才發怒。

另一個有閱歷有智慧的人是賈母。她可不光是「老廢物」,雖然放權,雖然已經退休,遇到事情也會說話,尤其在教育晚輩的問題上。比如游大觀園,看到黛玉糊著綠紗窗,就指出不合審美,聽戲就指點在水邊借水音更好聽。而見到寶釵樸素的、「雪洞一般」的屋子,就一反客氣誇獎的常態,直言指出:「年輕的姑娘房裡這樣素凈,也忌諱。」

這句話和賈政評元宵謎語是一個意思。像李紈這樣的寡婦,更富貴也只穿「青哆羅呢對襟褂子」,而不會穿紅戴綠。其他年輕姑娘,還有著大把的前程大把的希望,就不應該像李紈一樣素凈,否則就是自己拒絕福氣、吸引噩運,是為「忌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棲鴻看紅樓 的精彩文章:

秦可卿的真實身份

TAG:棲鴻看紅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