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俄羅斯第一艦」終於服役:一共造了12年 比原計劃晚了8年

「俄羅斯第一艦」終於服役:一共造了12年 比原計劃晚了8年

在拖延了將近三年,歷經了發動機損壞等事故之後,俄羅斯海軍22350型大型護衛艦"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終於完成了俄國家測試和驗收,並掛旗參加了俄羅斯聖彼得堡閱艦式。在之前"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已經名義上於俄海軍服役,但能夠掛上海軍旗,對於俄海軍艦艇而言才真正能算是其軍旅生涯的開始。

圖為"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大型護衛艦。

談起22350級護衛艦及其首7艦"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無論是俄海軍還是關注前者發展的外界都對之報以不小的期待,因為這是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首次重新邁向大型作戰艦艇的嘗試:噸位稍小的11540"不懼"級雖然是在解體後完成的先進護衛艦,但其設計方案定型於前蘇聯時期;出口印度和自用的11356型護衛艦雖然噸位稍大,但依舊脫胎於"克里瓦克"型在蘇聯時的老設計,並且也不是遠洋作戰艦艇。

圖為在聖彼得堡建造的現代級驅逐艦,即後來的杭州/福州批次艦,該艦也是在蘇聯時期設計並完成艦體的"遺產"。

唯有在2003年俄海軍交於北方設計局設計,於2005年定型的22350型護衛艦,才真正是俄海軍首型面向新世紀的大型作戰艦艇,設計也開始向西方的先進概念靠攏,同時還首次應用了多面平板相控陣雷達等新裝備。

而以同期中國海軍的發展來看,將"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稱之為"俄海軍第一艦"可謂絲毫不為過。事實上相比垂直發射系統和新型垂直發射導彈進度受阻而未能裝艦的"中華第一艦"深圳號驅逐艦,"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的裝備一次到位,顯然要比深圳艦更能撐起"第一艦"的名號。

圖為2005年左右公布的22350型護衛艦模型。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22350型護衛艦的武備、動力、電子系統等各項指標基本上都沒有大幅縮水,這在俄海軍21世紀的軍備採買項目中是極少見的現象。

但是,作為22350型護衛艦的首艦,"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還是在其它地方縮水了。該艦於2006年開工建造,當時的時間表是在2008年下水,2010年服役。

對於俄海軍而言,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在2010年勉強下水之後,俄國防部宣稱該艦會於2014年服役,然後是2015年、2017年……最後,該艦還在2018年年初的試航中損壞了發動機,被迫回廠進行大修。

圖為一直擱置在船塢中待修的"納西莫夫海軍元帥"號核動力巡洋艦。

儘管比預定的日期晚了八年,"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總算是得以服役。但前後十年,一切都已經不似當初計劃的那般發展了:十年前,世界油價和俄羅斯經濟條件尚足以支撐復甦的俄海軍提出回到大洋的設想,但隨著油價已經數年走低,以能源出口為主要經濟導向的俄羅斯已經無力實現當年的構想,曾作為"遠洋基石"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也就在一夜之間擔當起了主力艦的位置,建造數量也很有可能遭遇腰斬。

圖為正在建造中的20385"守護"護衛艦,該艦已是太平洋艦隊的新波主力。

相比之下,中國海軍的"世紀第一艦"深圳艦雖然武備和雷達均有縮水,但後續艦卻逐步試驗了現代艦艇的各部分組件,而這些組件最終得以在054A、052C/D等大量建造的大型遠洋艦艇上得以應用。

而在"中華第一艦"入役的同時,中國還向俄羅斯購買了4艘"現代"驅逐艦。短短十年之隔,兩款"世紀第一艦"以及各自海軍的命運為何會有雲泥之別,個中細節很值得中國軍迷細細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為你唱這首歌的 的精彩文章:

她是呂雉寬待的女人,劉邦寵幸了她一次,卻改變了她的人生!

TAG:為你唱這首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