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誤區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誤區

本文編輯:明明

幾乎在所有家長心裡,都會對自己的孩子抱有各種期望,這是人之常情,但有些家長的期望卻走入了誤區,致使孩子不能很好的發展自己,阻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那麼,究竟有哪些期望誤區呢?

1、認為孩子學習好才是有出息

沒有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然而對於什麼才算是有出息這個問題,理解因人而異。

有一部分人認為世上惟有讀書了,孩子上大學,讀碩士、博士,總之書讀得越多越有出息;還有一部分人認為不管做什麼,只要做出名堂,就是有出息;也有些人認為能掙大錢就是有出息。

而家長在談論出息的時候,大多數指的是孩子未來的學業發展與事業走向,卻將孩子的健康發展及品德養成給淡化了。直到孩子犯了大錯,家長才認識到性格及品德的培養很重要。直到孩子患了重病,家長才真正意識到身體與心理健康是多麼難得。

所以說,擁有活蹦亂跳的乖孩子的家長也都不要忘記,孩子健壯的身體、良好的性格以及高尚的品質就是成就,就是有出息,而且這才是最值得我們珍惜的,也是最值得我們為之努力的。

2、希望孩子像或不像自己

有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夠繼承自己的某些性格優點,或者具備自己所欠缺的特質;有的家長希望子承父業,或者從事自己曾經想做但未能實現的事業。

GIF

在日常生活中,老是會聽很多的學生講:什麼老師太煩躁了,老是在耳邊講講講;在家裡面的話媽媽也是一個典型的「女唐僧」。

其實被稱作「唐僧」的老師,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電視劇裡面的心地善良、永不殺生的好心大和尚唐僧。

相反是另外一部電影裡面叫做《大話西遊》中那個一直會對著大家嘮嘮叨叨的唐僧。孩子們用嘮嘮叨叨的唐僧來形容自己的老師和媽媽,其實是想告訴大家自己心裏面對「嘮叨」心生厭煩的感覺。

據一項青少年對自己的「爸爸媽媽們行為」評價的調查能夠說明一下的情況,爸爸媽媽們的嘮叨其實已經和粗暴、不尊重隱私一樣被叫做青少年最不喜歡的爸爸媽媽們的行為,嘮叨其實已經變成了對於孩子們來講一個較大的危害。

危害一、家長形象易受損

一些爸爸媽媽們,原因在於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太理想化所以顯得很不現實,要是發現孩子表現出的言行比不上他們內心所期望孩子做的,就會形成了較大的心理落差,所以會對孩子老是嘮叨不完,孩子的行為要是有一點點不稱爸爸媽媽們的心意,就會對孩子批評、報怨,還有的爸爸媽媽們還會對孩子諷刺挖苦。

其實爸爸媽媽們的大部分的嘮叨老是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要求,看見不稱心的就會講,想到什麼內容就會說出來,所以就會讓孩子覺得很無奈,老是會心生厭煩,有時候還會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們「太沒水平,話都說不清楚」。

危害二、孩子厭煩而叛逆

爸爸媽媽們的嘮叨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收到尊重,這樣會導致孩子形成自我認識的不足和比較害羞的心理,會讓孩子覺得做什麼事情做得怎麼樣都很無所謂,就會變成「越說越不聽」的叛逆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間集女裝店 的精彩文章:

TAG:花間集女裝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