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本應是陰雨天 卻成了大晴天都是「副高」惹的禍

本應是陰雨天 卻成了大晴天都是「副高」惹的禍

從本月27日開始,我市結束了連綿的雨霧天氣,見到了久違的太陽公公,市民直呼:總算天晴了!可這一晴可不得了,怎麼這麼熱啊!習慣了涼爽夏天的市民有疑問亦有感嘆,疑問的是由雨轉熱咋這麼突然,感嘆的是熱咋這麼難耐!背後的「元兇」到底是什麼?

7月30日下午,記者採訪了市氣象局副局長、高級工程師孫連強。「造成雨霧綿綿和晴熱難耐的元兇,都是『副熱帶高壓』。」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是夏季主導我國雨帶分布的主要氣候系統,它的邊緣常伴隨降雨帶,內部是晴空區。按照常年規律,7月下旬到8月上旬,我市正處於副熱帶高壓的北邊緣,它導致大量水汽輸送到我市並上升引起大量降雨,這個時期就是我市的主汛期。「可是今年副熱帶高壓向北推進的時間比常年早,推進得速度也快,造成我市雨霧綿綿的天氣來得比較早。」孫連強介紹,從7月9日到23日,我市持續陰雨天氣。從7月24日開始,該高壓邊緣離開丹東,繼續北移,其邊緣的雨帶也隨之越過丹東向我市更北的東北地區北部、內蒙古和西北地區挺進,造成我市雨霧綿綿的天氣結束得比較早。

「本來這個時期副高邊緣應該再持續駐守在丹東一個時期,但是它的繼續北上導致從7月27日開始全市已經處於副高內部了。」孫連強說,晴天持續,輻射增強。副熱帶高壓的特點是高壓內部為晴天,氣流以下沉為主,空氣濕度大,水平風力小,還有個突出特點是盤踞在一個地方的時間相對較長。因此,自從副高邊緣離開丹東,我市出現穩定而持續的高溫悶熱天氣。尤其是從27日開始,「副高」進一步與大陸高壓混合形成「混體高壓」。在白天,光照更強,輻射增溫效應與相對較大的濕度同時起作用,天氣的悶熱感更加突出。

截至7月30日,全市國家級觀測站最高氣溫在鳳城,連續兩天在36℃以上。從最近氣象分析數據看,「副高」還要在我市上空徘徊一段時間,預計8月5日前後有所南移,高溫天氣有所緩解。

從全球角度看,控制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地區都產生了持續高溫天氣。這與「副高」整體偏北有一定關係。比如,俄羅斯遠東地區、西伯利亞地區此次受「副高」影響,也出現了高溫天氣,所以這次高溫是全球性的。從歷史上來看,丹東地區在2009年8月4日至12日出現了連續12天的30℃以上天氣,目前我市這次高溫從24日開始計算也僅僅7天,所以還不算歷史上最熱的。另外,歷史上比較熱的年份還有1988年、1999年、2000年,夏季均出現了持續高溫天氣。

從橫向比較來看,我市的氣溫相對於我省其他地區和北方其他地區來說還是比較低的。比如鞍山、營口、朝陽、大連等地氣溫均高于丹東。 記者 邢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東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鴨綠江公園的變遷

TAG:丹東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