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人家這才叫活著,我們頂多算沒死

人家這才叫活著,我們頂多算沒死

作者:所長

生活沒有容易的,這個道理,越早知道越好。

有人大學剛畢業就「死」了,80 歲才埋;有人拼到 90 歲,還活得賊爽。

什麼叫爽?遊艇?沙灘?別墅?

抱歉,今天介紹的這位,一個都沒有,還挺慘。

首先,當他的學徒,很慘。

干 10 年,才配上手煎蛋。

當他的兒子,就更慘。

熬到 60 歲,還在給老爸做副手。

但他們沒一句抱怨,因為這人對自己更狠。

90 歲不下一線,全年只休 1 天。

日本政府頒給他「現代名工」獎,他呢?上午領獎,晚上繼續工作。

堪稱勞模中的勞模。

這位,就是日本公認的「壽司之神」,米其林三星大廚,小野二郎

能堅持以這樣的標準要求自己,他看到的世界,和我們有什麼不同?

01

活著,就是重複。

如果你覺得工作很機械,那是因為,它就是很機械。

二郎很早就悟到了。

和 40 年前相比,現在的他,唯一的不同就是戒了煙。

他每天重複同樣的動作,甚至從同一位置上車。

相比之下,有多少人,因為工作機械就想跳槽?

工作就是機械的,就是重複的,只有承認這一點,你才可能跨過去。

拿所長熟悉的「寫作」舉例,昨天的#職業交換#活動,有小夥伴問說:如果沒靈感時,咋寫?

很簡單,洗把臉,接著寫。

職業寫作,不是等到有靈感再寫。就像籃球運動員,不會等到有手感才上場。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練習、重複,提高自己的能力下限。

從這點看,二郎活得很純粹,不停的重複,就像他捏的壽司,簡單,卻極有深度。

極簡的純粹

但接受重複,只是第一步,我也做了 30 年飯,怎麼沒變大廚呢?

02

活著,就是成長。

「我們不在乎錢,我只想做出更美味的壽司。」

差別就在這裡,我們為錢、為吃飽,人家為成長。

二郎捏了 75 年壽司,持續成長 75 年,能達到什麼水平?又做到什麼標準?

二郎的餐廳在地下,只有十幾個卡座,廁所還在外面。

就這樣一間店,拿下了米其林三星餐廳,能做到的世上沒第二家。

用米其林的話講,就算只為吃二郎的壽司來趟日本,也值了。

唯有三星才配得上他

但我就怕你到了他店裡,用餐體驗也不輕鬆。

二郎對食物的品質追求,給食客很強的壓迫感,就連吃遍日本的美食家都說:「我吃他的壽司,很緊張啊。」

但,忍了吧,這麼好吃也沒別家。

再說他變 態的烹飪標準。

他家的食材供貨商,也都是各自領域的專家。

就像他對魚的要求:每天市場上最好的魚,只有一條,我就要那條。

為了章魚的口感,他會用手按摩章魚 30 分鐘;

還找到一種,只有他家能煮好的米;(就算別家買了一樣的米,也不會做)

......

二郎對待客人,雖然嚴肅,但同樣追求極致。

他會根據客人的體型,改變壽司的大小。

或者當他注意到客人是用左手,下一片壽司就會放在左側。

這才是職業,持續 75 年的自我打磨,在重複中不斷成長,以求精進。

但大部分的人,一旦接受了重複,就多半進入「老司機模式」

老司機模式,指當你開車時,不需要想,就能完成整個動作的過程。

前進、左拐、入庫,不會出事,但也從沒想過做更好。

就像有人在職場幹了十幾年,還是只會做那些事,掉入「老司機模式」。

但二郎不是,他從不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

活著,就是不停思考,不斷成長。

但,都是第一次做人,憑什麼二郎知道路怎麼走?

03

簡單又掙錢,哪有這麼好的事。

最近身邊的朋友,都急著給孩子報志願。

他們問我說:你當年學計算機,好像畢業工資挺高,但聽說不好學,是不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簡單又掙錢,哪有這麼好的事。

現在的人,只想找輕鬆的工作,又想掙大錢,這叫貪婪。

二郎 9 歲離開家,還在讀小學一年級,就有人告訴他:「你己經無家可回了,所以你必須努力工作。」

從那時候起,他就知道,一切得靠自己。

為了不流落街頭,就算是老闆拳打腳踢,也還是要工作。

生活沒有容易的,這個道理,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這樣的童年,讓二郎很早就知道,只有在工作中,不斷的成長,才能活下來。

我們常抱怨說,工作機械、枯燥,這不過是每個職業都會遇到的問題。

當你不知道下頓吃什麼,這都不是問題。

堅持住,跨過這個門檻,你就刷掉了 80% 的人,但這才剛剛開始。

像二郎一樣,對自己的工作從不滿意,才能讓你走到最後。

所謂活著,就是在重複中,不斷成長。

編輯:好書指南 微信號:aidushuba

喜歡請分享或在頁尾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書指南 的精彩文章:

新式「不孝」:你不幫我帶孩,我不幫你養老
15歲女兒替媽媽道歉:孩子,你有教養的樣子,真美!

TAG:好書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