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農普惠周昕——農業產業供應鏈的真實當下與可能未來

中農普惠周昕——農業產業供應鏈的真實當下與可能未來

托比網

2018第三屆中國新零售供應鏈大會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B2B行業分會提供戰略指導

2018年7月20日,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B2B行業分會提供戰略指導,托比網主辦的中國第三屆新零售供應鏈高峰論壇在北京歌華開元大酒店舉行。本屆高峰論壇的主題為「新業態、新技術、新格局」,由惠下單、宜信翼啟雲服、法大大和聯動優勢協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快消品B2B行業人、快消品互聯網平台、投資人、快消品牌商、經銷商、服務商代表以及終端零售品牌便利店共約1000人參與了此次會議。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B2B行業分會長、托比網創始人劉寧波先生致開幕詞,匯通達副總裁孫超、宋小菜CEO余玲兵、果樂樂創始人兼CEO陳功偉、蔬東坡CEO羅明、大豐收聯合創始人譚澤鑫、宜信翼啟雲服供應鏈金融商務總監彭波、中農普惠副總經理周昕等行業大咖均參與了本次高峰論壇,並發表精彩演講。

以下是由托比網整理的中農普惠副總經理周昕女士的精彩演講

大家好。一年半以前我還是法律背景投資行業的從業人員,今天其實代表的是像我一樣,從互聯網、金融、法律、諮詢行業離開,然後轉型來深耕特別傳統的農業行業這樣一群人,談談過去一年半為互聯網+農業做的嘗試。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但是我想我們付出的努力和沉澱是有價值的。

今天每位嘉賓分享的內容都特別的精彩,譚總提到農資供應,農資經銷現在一個重點應該是下沉到終端種植戶的要求。余總也提到在做農產品上行過程中宋小菜所做的反向供應鏈模式的嘗試。他們其實都是對於傳統的從供到應這樣一種模式的破題,然後更聚焦整個需求端的真實的消費需求,倒逼整個供應鏈的結構優化和升級。他們這兩家企業算這行業里准獨角獸企業,在上一輪都有了過億級別的融資,說明整個市場以及我們的用戶,對於這種反向供應鏈的模式是認可的,包括我們中農普惠所屬的供銷社系統也在近年做了戰略上的調整,在未來的四年將會有130億專項資金,用來做什麼呢?支援整個農業社會化生產服務體系的建立和農村流通網路的建立。這說明下半場應該是屬於供應鏈的。

我今天分享主題就是農業產業供應鏈的真實當下和可能未來。

這是基於去年的國家的農業統計局的數據做的整理,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互聯網+農業是萬億級藍海市場。看到農資流通市場,以種肥葯+農機為主要構成的話,達到將近兩萬億,農產品流通環節,種植業、畜牧業加上漁業,整個市場規模體量加起來在十萬億。那麼支撐這麼龐大市場規模,背後產業現狀是什麼樣的?經過過去一年半整個團隊在基層走訪和調研,還有不斷的頭腦風暴。大概把它歸納成四大類。

第一個先看這個供應端,我們都談新零售,我們去談所謂的消費升級,消費升級是什麼概念?就是消費者有更高、更好更強的需求,要求你的產品和服務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升級。這包括你的產品供應必須是好品質的、安全的、及時的、穩定的,有著更高效的消費頻次,作為消費者來說,他要求的是能夠吃到好吃的東西,今天想吃明天就可以買得到。今天想吃這個,你的平台上一定要有,這個用什麼方式才能夠實現?必須要求在供應鏈上做一些改變,真正的農業產業最早供應端也就是生產端,是一個什麼情況。我們國家是大國小農這樣一個基本國情,人均耕地面積在6.45畝,說明我們土地非常分散,我們種植組織是碎片化的。導致我們沒有辦法形成一個規模化的供應,另外一個可以看到,第三個圖表,其實是農技服務體系的數據,全國縣鄉農技農業專業人員比例只佔到38%,技術人員下鄉佔到工作的22%,70%的鄉鎮機構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90%都沒有試驗示範基地。所以我們的基層服務體系非常不到位,直接導致我們農產品很難進行提質和增效。所以我們一個觀點就是說,真正農產品供應端中的生產端,我們是缺乏品質穩定的規模化生產的。

再來看整個產業鏈條,農業產業的鏈條非常的長,涉及的環節有幾十個,涉及交易主體也有十幾個,每兩個交易對手之間是利益本位,什麼概念?這會天然形成一個信息壁壘,而且產品非常多,這更加駐高了這種信息壁壘,從而導致農業產業鏈條割裂,且無序。最典型的表現現象是什麼樣的?我們看到有很多著名現代企業,他們轉型投資農業,結果發生了什麼?虧,虧了一大筆。就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去打破現有農業中無憑證流轉,然後純現金交易,這樣一個生態壁壘上根本突破不了。

再看第三個,其實剛才宋小菜的也提到,農業產業供應鏈有不同其他大宗商品明顯特性,就是農產品的強生命周期。我把它歸納成兩個字:一個快一個慢,什麼是快?爛的特別快,是什麼概念?經常可以看到,凌晨農貿市場燈火通明,所有的流通商都跟農產品的生命時間做賽跑。這裡有一組各國生鮮產品保鮮的數據,美國生鮮保持是維持到7個月,日韓將近3個月,我們中國只有30天,所以在我們國家,所有的農產品流通商不得不去爭分奪秒地把產品最新鮮地供應到消費端。

第二個關於我說的慢。每一粒種子生育期都是確定的,春耕秋收,急都急不了,必須得等。自己個人很喜歡吃的柑橘品種,這個柑橘只有在春天才可以吃得到,如果過了期怎麼辦?再等一年。這是農產品極強生命周期的特性。怎樣讓極強生命周期特性,跟消費端消費者想吃拿到及時需求的滿足做匹配?我個人認為只有依賴技術升級和改造,同時需要及早的根據作物的生命周期做好種植和供應規劃。

第四個農業產業鏈上存在的問題是有效金融服務資源缺位,我們國家在農村金融政策上有強有力的政策體系支撐,不僅是減免稅賦。現實情況只有30%的農戶才可以從銀行貸到錢,傳統機構尤其是銀行為代表的機構,他們風控方式非常單一。要麼你就是用資產來抵押,要麼進行聯保。其實這兩種風控方式在現在都看到很多問題,一些銀行涉農貸款不良率極高,資產處置率很差。而另一面則是農民根本貸不到錢。其他的一些互聯網化金融機構,他解決了傳統金融機構要用極高運營成本去下村的難題,但是風控模式是經營數據進行量化風控,農村基本上沒有徵信數據和體系。就導致這些互聯網化的金融機構,他們根本沒有辦法發力。

然後基於前邊這四個問題的認識,我們認為要去做一個優質的、成熟的、穩定的供應鏈服務,應該從兩個維度來考慮。第一是你必須要有品質穩定的規模化的生產。第二個是你要有便利的流通,我以這個品質穩定的規模化生產作為Y軸,以流通的便利作為X軸,可以看到基本上今天果蔬農產品在第三和第四象限。在成熟供應鏈的農產品,大米、玉米這些都處於第一象限。第一象限最右邊我列舉了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這些品牌的產品多為果蔬生鮮,它們是怎麼做到從第三第四象限到第一象限的呢?一方面實現了技術的升級改造,像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有自己非常專業的農技服務和指導團隊。從事單一品類的種植達十幾年以後,有豐富種植經驗和技術來幫助產品質量是穩定的。並且能夠穩產的。第二個通過組織變革,比如說有非常完善的公司制管理制度,專人專崗,高效流轉。通過這種方式來降低單位產量所需要的成本,從而讓規模化生產成為可能。

另外流通便利性,這些企業怎麼做這個流通?第一實現了標準化的生產,包括產業上所有標準化的流轉。除了種植和生產管理進行精細化之外,還配備了自己的產地倉,有專業分選的加工設備。包裝都是特別統一的。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它的貨品,進行預處理,進行分選,把整個農產品的供應時間周期都拉長了。時間拉長就方便進行流通,同時標準化也使得流通環節中損耗降的更低。這裡我想說一個我們在廣西的種植柑橘的客戶,它通過搭配種植不同的品種、苗齡的柑橘來安排種植和生產,從而實現每年8月初到來年4月都能夠無間隙供應柑橘產品。

當我們重新回頭來審視產業供應鏈的時候,我非常認可互聯網有一句話:讓流量歸流量,讓供應鏈歸供應鏈,做供應鏈的,就應該專註於去整合資源去做供應鏈。怎麼做呢?我們團隊認為,大致需要四個層次來實現對供應鏈的賦能:第一層在底層,是一個基礎工具,基礎的Saas工具主要是為了幫助供應鏈包括流通環節的一些行為結構化和數據化。但是農業細分市場太多了,種西蘭花不一定懂種柑橘,種柑橘的也不懂的怎麼種馬鈴薯,因此在給種植管理生產者提供一個Saas工具的時候,一定要確保工具的通用性,這是核心。然後通過靈活模塊式的設計,界面和體驗友好,從而儘快的鋪量和起規模。

在有量之後,第二層通過集中採購、標準化管理來降低成本來提升效率。這裡面要依賴於一些標準化流程的操作,讓這個品質更為可控。

第三層我把它叫服務能力層,其實就整合產業鏈相關方,不僅僅是產業供應端或者是需求端,還包括一些金融機構,科技機構等等。包括剛才翼啟雲服的彭總也提到,我們一起在西蘭花項目上通過區塊鏈技術上進行了合作。其實,當今時代下的區塊鏈、大數據還有物聯網這些黑科技,只有依託於場景才能真正成為生產力。而我們提出的服務能力層,就是旨在給到這些技術和產業上所有的參與者一個場景。

最後是數據智能,只有通過數據化的方式,才有可能去驅動整個產業鏈信息的傳播和觸達,打破原有的極高的信任壁壘,建立快速的市場反映機制,才能更貼合強生命周期的特性,將效率提升到最高。

基於上述認識,中農普惠從設立之初就聰農業種植環節切入,自主研發了一款軟體叫做慧種地,是一個種植管理工具,服務於規模化經營主體,幫助規模化種植經營主體幾十年種植經驗結構化、數據化,並且予以沉澱。現在這款軟體覆蓋面積已經在中國達到850多萬畝,以經濟作物為主,應該是目前所知道覆蓋面積最廣的一款SaaS工具,主要應用的作物有北方一作區馬鈴薯,西南區的柑橘(比如褚橙也是我們客戶),還有西蘭花。基於這個工具的覆蓋和應用,幫助客戶更高效的管理它的種植生產,沉澱一些數據。然後第二步的時候,我們通過產地倉的模式,來做果蔬品供樞紐,先聰單一品類做起,利用數據驅動,將全鏈條打通,把每個環節成本降到最低,一分錢一分錢的扣出來,形成相對比較漂亮的模型。

以種植三千畝的西蘭花為例,有這樣一組數據,使用慧種地和我們產地倉服務的西蘭花產品從種到產地倉初級工出庫,其ROE可達到51%,該過程的損耗是7%,而同行業的這組平均損耗率大致在20%以上。這形成了比較好的品供樞紐供應鏈模型,中間的損耗率是相對可控的。

我們都知道,做農業甚至是做農業供應鏈,其實是一件非常苦非常累的事情,供應鏈增長的曲線一定不會像消費升級的曲線那樣陡峭,它有一個很漫長的蟄伏期,需要每一個從業者都有足夠的耐心,一點一點把供應鏈條上每個環節,每一筆賬都給算清楚。我在這也呼籲所有的農業行業上的產業里的這些參與者們我們能夠一起聚合產業力量,一起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多一點耐心,我們一起等待下一個拐點的到來。謝謝大家!

托比網快消頻道記者·TIAN

更多快消+互聯網新聞報道

採訪相關事宜可掃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托比網 的精彩文章:

惠下單市場通路總經理朱建明——賦能市場通路數字化引領快消品B2B智慧升級

TAG:托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