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七絕聖手」死的蹊蹺,孟浩然又因他而亡

「七絕聖手」死的蹊蹺,孟浩然又因他而亡

原標題:「七絕聖手」死的蹊蹺,孟浩然又因他而亡


唐朝詩人王昌齡生活在武則天到李隆基執政階段,正是大唐最鼎盛的年代,也是大唐施行募兵制以後,文人學士投筆從戎、渴望邊疆建功的一段熱血歲月。


唐朝詩人「七絕聖手王昌齡


王昌齡作為一個農家子弟,也被這時代的潮流所簇擁、所推動,滿懷壯志豪情,到西北邊疆地區進行了一番遊歷鍛煉。那年他27歲,是唐朝「四大邊塞詩人」中出塞最早的,岑參、高適、王之渙三人都比他晚。


目睹著邊疆大漠雄偉壯麗的風光,感受著戍邊將士堅守邊陲、殺敵報國的壯志情懷,王昌齡內心受到了極大觸動,在此期間創作了大量的邊塞詩,他也因此被後人稱為邊塞詩的鼻祖。


《出塞》《從軍行》《塞下曲》是王昌齡邊塞詩中的代表之作。「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這些意境深遠、氣魄宏大的詩篇名句,既細緻描寫了邊塞風光和戰場場景,又精心描摹了戍邊將士細膩的內心世界,可謂情景交融、情在景上。



王昌齡從邊疆遊歷歸來後,就積極應試科考,30歲的時候進士及第,走上了仕途。不過他沒有什麼背景,也沒有官場上需要的圓滑,所以終其一生,職位始終沒有得到大的升遷,反而被貶過兩次。先後干過秘書省校書郎、龍標尉、河南汜水縣尉、江寧丞等職務,所以王昌齡又被稱為「王龍標」、「王江寧」。



王昌齡在仕途上沒有大收穫,但卻收穫了很多詩友情意,李白、孟浩然、王維、岑參、高適等人都是他的好朋友。他與李白在巴陵(今湖南嶽陽)相遇,相談甚歡,寫有《巴陵送李十二》詩;他到江寧上任,岑參寫了《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他到襄陽拜訪孟浩然,孟浩然非常高興,擺上海鮮大宴招待他,自己也陪著吃了一點,不想竟導致癰疽複發而死,王昌齡感懷孟夫子的情意又愧疚不已。


公元757年十月,60歲的王昌齡路經亳州,竟然被無冤無仇的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後世多方查究原因,也沒有找到讓人信服的理由,只能認為閭是「妒才殺人」。後來閭丘曉因為貽誤軍機被判杖殺,他向宰相張鎬乞饒說「有親人要奉養」,張鎬冷冷地說:「當年的王昌齡,難道沒有親人要奉養!」果斷下令將其杖殺,也算為王昌齡報了仇。



從踏入仕途到遇害離世,此期間王昌齡也寫了不少詩,最出名、最有成就的有兩類,一類是描寫宮女思婦怨情的閨怨詩和宮詞,《宮詞》《閨怨》等詩篇展現了作者刻畫女性內心情感的卓越藝術才能,語言凝鍊,情韻深刻,後人難以比肩。


王昌齡詩以七絕見長,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另一類是送別詩。王昌齡一生交際很廣,朋友很多,他又兩次遭貶、長年謫居,內心情感充沛,聚散之間需要詩歌相和聊以慰懷,表達朋友間真摯的情意和美好的祝福,《芙蓉樓送辛漸》《送魏二》《送柴侍御》就是流傳下來的傑作。



王昌齡作為邊塞詩的鼻祖,作為與李白齊名的「七絕聖手」,作為成功地用七言絕句寫宮詞的第一人,在中國詩壇歷史上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缸 的精彩文章:

與宦官們拼了百多天,兩兄弟落得半世飄零

TAG:老缸 |